
书法艺术
文章平均质量分 58
chindroid
【厚积薄发】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
展开
-
篆刻技法之执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篆刻常用的执刀有下面几种方法: 1、执笔式 以拇指、食指、中指用力握住刀杆,无名指抵刀后。运刀方向是自右向左,或刀杆可略向右倾斜,以看清运刀变化。执笔式执刀法需要具备较强的能力,但能敏锐细腻地处理细微之处。 2、捏拳式 是五指紧聚捏拳样将刀握于手中,全从腕肘之力运刀,运刀方向是自上而下,迎面向里,刀杆也略向后倾斜。一般说,捏拳式执刀法易发原创 2012-07-25 22:38:43 · 6292 阅读 · 1 评论 -
篆刻章法(二)
构图技巧 前辈们在篆刻章法构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将其精华概括总结如下,以利于我们认真研究章法构图的基本规律,从而应用于自己的篆刻实践中。1、平正、匀落 这是汉印构图中典型的手法之一,也是篆刻学习者应该掌握的基本技巧和要领。它要求将入印文字的笔画排列整齐,使笔画之间布白均匀,使印文安排得匀称妥帖。这种方法通常在均衡构图中广泛使用。值得注意的是,不能将笔画故作盘曲的姿态填原创 2012-07-24 23:14:54 · 3096 阅读 · 0 评论 -
篆刻章法(一)
篆刻章法,亦称构图,或叫分朱布白,这就是将单个字或一组字在方寸大小的印面上排列、安排的方法,是一门比较复杂而极为灵活的学问。章法构图随型布局,千变万化。印面内容安排得当与否,直接影响着艺术效果,是篆刻艺术中最重要的一环。如果一方印仅有熟练的刀法而无高明的章法,必无佳作可言。尤其是成套成组的创作,要把几个字甚至更多的字在印面上处理好,就得不厌其烦地作多种构思设计,从中选择出最佳的构图,要求个个有变化原创 2012-07-17 16:33:06 · 3858 阅读 · 0 评论 -
浅谈软笔行书笔法
构成书法的主要因素是笔法的运用和字架结构。而笔法的运用,可以体现出书写的节奏和旋律。“书法之妙全在用笔”这话虽不免有些偏颇,但也说明了用笔的重要。不讲究用笔,不管临写的外形多么准确,都只有呆板的躯壳,而不会得到内在的神韵。这就需要认真地研究运笔的方法。不同的书体在用笔上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正因为有不同,踩表现出各种书体的各自特点。要想写好行书,也必须要懂得和掌握行书笔法的要领。行书中原创 2012-07-13 15:42:30 · 7848 阅读 · 1 评论 -
回宫格
回宫格 回宫格是著名书法家、书法教育家、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副会长杨为国先生在总结古今汉字书法结构规律的基础上,依据人的视觉特点,结合现代美学原理而发明的一种新的习字格式。回宫格由内外两个框形组成.通过它可以将所有的汉字结构都分成两个块面来理解、组合。 从回宫格的外观形式来看,它由外方内长两个线框组成.其中外框的大小是任意确定的,内框则是根据外框的边长并按照黄金分原创 2012-07-12 17:21:18 · 3416 阅读 · 1 评论 -
书法解体
【详解书法“米”字格】 “米”字格的用法历来在书法学习者和爱好者中有分歧和争议。启功先生主编的一九八六年出版的《书法概论》中第48页对“米”字格的说明就有误差。启功先生既是我的堂兄,又是我的老师,因而有机会同他面谈这个问题,得到他反复的教授。今天把启功对我所讲和实践的经验详细成文,为后来者在练习书法结构时少走弯路。 启功先生所讲的“米”字格是书法结构的一个重要的规律,也是对原创 2012-07-12 17:17:13 · 1996 阅读 · 0 评论 -
热烈祝贺惠州学院翰墨缘书法协会第十三届书法作品展圆满成功!
热烈祝贺惠州学院翰墨缘书法协会第十三届书法作品展圆满成功! 展出作品:邀请作品【老师作品、协会历届会长作品、赞助商作品】、比赛获奖及优秀作品、会员优秀作品展出地点:惠州学院旭日大楼大厅展出时间:2012-5-6 至 2012-5-12 展览详情:原创 2012-05-11 12:56:35 · 7036 阅读 · 0 评论 -
王厚祥谈《古诗四帖》基本笔画的书写方法
狂草的笔画与其他书体不同,它的起、行、收不是以一个笔画为单位的,而是以一个书写节奏为单位。《古诗四帖》作为狂草作品,连绵书写是其最为明显的特征。连绵书写产生的结果是,一条线可能写一个字,也可能写几个字。在这种情况下,构成文字的所有笔画都被融会到这条连绵的线里,而没有了自我,横、竖、撇、捺都没有了完整的起、行、收动作。因此,研究《古诗四帖》这样的狂草作品的笔画,不能像楷书、行书那样把横、竖、撇、捺一原创 2012-04-12 12:53:04 · 14824 阅读 · 0 评论 -
《曹全碑》临习方法与释文翻译
在网上找到临习曹全碑的方法与译文,特摘录下来以便学习之用。 一、《曹全碑》简介 《曹全碑》全称《郃阳令曹全碑》,碑高253厘米,宽123厘米,隶书,字共20行,满行45字,有碑阴5列,篆额佚失无存。东汉中平二年(公元185年)十月立,明万历初出土于陕西郃阳(今陕西合阳)莘里村,1956年移立陕西博物馆碑林。 该碑是汉代隶书的重要代表作品。它以风格秀逸多姿和结体匀整著称于世,原创 2012-10-19 13:10:39 · 12889 阅读 ·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