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dis
文章平均质量分 72
william_cr7
你只有十分努力,才能配得上你的梦想!
展开
专栏收录文章
- 默认排序
- 最新发布
- 最早发布
- 最多阅读
- 最少阅读
-
Redis数据类型底层原理及应用场景总结
1. String可以用来存储字符串、整数、浮点数。1.1 常用命令语法:set key valueset name williamdream语法:mset key value key value [......]mset age 12 job java语法:setnx key value如何key不存在则返回1设置成功,存在则返回0,设置失败setnx jo...原创 2019-12-17 23:01:02 · 558 阅读 · 0 评论 -
Redis主从复制哨兵集群搭建
1 Redis主从复制1.1搭建主从复制集群建立主从复制关系有三种方式:在redis.conf文件中配置slaveof <masterip> <masterport>选项,然后指定该配置文件启动Redis生效。在redis-server启动命令后加上--slaveof <masterip> <masterport>启动生效。直接在从节点使...原创 2019-11-05 07:17:36 · 429 阅读 · 0 评论 -
Redis分布式集群方案
1、为什么要搭建Redis集群我们知道单线程的Redis性能已经很高了,但实际应用中我们还是要搭建Redis集群,原因主要有三点:可用性和安全性方面,单机的Redis服务一旦宕机,会造成服务不可用,严重的会丢失数据,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存储数据有限,Redis是内存数据库,如果数据量大容易受到硬件条件限制。吞吐量性能考虑,单机的Redis性能虽高,但如果在高并发场景下,性能还是会受到影响...原创 2019-10-31 22:56:05 · 483 阅读 · 0 评论 -
Redis缓存问题
1、缓存雪崩 缓存雪崩就是 Redis 的大量热点数据在短时间内同时过期(失效),因为设置了相同的过期时间,刚好这个时候 Redis 请求的并发量又很大,就会导致所有的请求到数据库。缓存雪崩解决方案:1. 加互斥锁或者使用队列,针对同一个key只允许一个线程到数据库查询;2.缓存定时预先更新,避免同时失效;3.通过加随机数,使 key 在不同的时间过期,错开过期时...原创 2019-10-30 11:23:13 · 408 阅读 · 0 评论 -
布隆过滤器原理
1. 布隆过滤器布隆过滤器是Burton Howard Bloom在1970年提出来的,一种空间效率极高的概率型算法和数据结构,主要用来 判断一个元素是否在集合中存在。因为他是一个概率型的算法,所以会存在一定的误差,如果传入一个值去布隆过 滤器中检索,可能会出现检测存在的结果但是实际上可能是不存在的,但是肯定不会出现实际上不存在然后反馈存 在的结果。因此,Bloom Filter不适合那些“零...原创 2019-10-26 23:06:56 · 542 阅读 · 0 评论 -
Redis单线程为什么那么快
1.redis设计简单来说:redis是分布式高性能的key-value的内存数据库,采用单线程设计,多路复用I/O。基于内存的键值对存储,时间复杂度o(1),速度快。基于单线程设计:(1)没有创建线程、销毁线程带来的消耗 (2)避免了上线文切换导致的 CPU 消耗 (3)避免了线程之间带来的竞争问题,例如加锁释放锁死锁等等异步非阻塞IO:处理快,并发能力强。2.单...原创 2019-10-21 23:22:18 · 354 阅读 · 0 评论 -
Redis常用命令
持久化save:将数据同步保存到磁盘bgsave:将数据异步保存到磁盘lastsave:返回上次成功将数据保存到磁盘的Unix时戳shundown:将数据同步保存到磁盘,然后关闭服务远程服务控制info:提供服务器的信息和统计monitor:实时转储收到的请求slaveof:改变复制策略设置config:在运行时配置Redis服务器对value操作的命令exists(key):确认一个key是否存...原创 2018-04-03 23:02:10 · 189 阅读 · 0 评论 -
Redis数据持久化RDB与AOF比较
一、RDB RDB 即 Redis DataBase ,RDB 是 Redis 默认的持久化方案。在指定的时间间隔内,将执行的写操作,则会将内存中的数据写入到磁盘中。即在指定目录下生成一个dump.rdb文件。Redis 重启会通过加载dump.rdb文件恢复数据。当满足条件时,redis单独会fork(创建)一个新的线程,会先将内存中的数据写入到一个临时文件中,待持久化过程都结束了,再用这个临时...原创 2018-04-04 23:16:07 · 236 阅读 ·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