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嗅觉探源之一

本文介绍了人类对气味认知的历史,以及随着社会需求和技术进步,仿生嗅觉技术如何发展。传统化学和仪器分析方法在气体和气味分析上的局限性催生了仿生嗅觉技术的研究,旨在创建一种客观准确的嗅觉鉴别方法,以替代人工感官评定和化学分析仪器,解决其主观性、重复性差等问题。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实验室近年来一直在研究机器嗅觉和气味电子化,最近准备出书了,在这先和大家分享一下部分内容,抛砖引玉,希望能和同道者一起探讨嗅觉的奥秘:)

人类思索气味的问题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的古希腊时代。亚里士多德认为,气味是有气味的物质发出的辐射,被我们感觉到。比亚里士多德稍晚的另一位希腊学者伊壁鸠鲁,在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的基础上解释了嗅觉:不同形状的原子让鼻子感觉到不同的味道。事实上,人类对气味的追索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类的历史。而且,在人类漫长的进化历史中,感知气味这一功能也影响过我们的命运。

世界上不存在非气味物质。气味是物质的外部特征,能准确地代表物质的本质。无论是高级动物或是低级动物,都具有对周围环境的化学刺激——气味进行感知并作出适当反应的能力。仅以人类自身来说,其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都与周围的大气环境密切相关,大气的变化对人类有极大的影响。随着工业规模逐渐扩大,产品的种类不断增多,气体原料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气体种类和数量不断境加,环境污染已逐渐影响到人类的生存。任何生物的嗅觉都有一定的感知范围,也必有它的盲区。生物嗅觉的感知范围,仅仅与它的生存需要有关,与生存有益的为正相关,与生存有害的为负相关,与生存无关的气味是它的盲区。也有特殊情况,如氧气、水蒸汽、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与生存相关,而人对它们无感觉,是因为它们一直存在于空气中,人们不需要刻意寻求或防范它们,所以人的嗅觉中枢删除了它们的气味信号。对人类生存和生产环境中的各种气、气味进行准确的检测是必要的。

随着社会发展须要与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生物器官机理的研究已经日趋成熟。诸如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和嗅觉等生物感官功能的模仿己经被各国科学家广泛研究。人类对嗅觉的研究从最早的化学分析方法发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