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网络概念和功能
1. 计算机网络概念
- 多台在不同地理位置上的计算机,连接—通信线路(WIFI、红外线、电磁波等,同轴线缆、双绞线)&通信设备[上网](网关、中继器、交换机、路由器),管理—操作系统(OS)&协议(TCP、IP)。实现资源共享和数据传输/通信(微信、浏览网页)。
2. 计算机网络功能
- 数据传输(最核心)
- 资源共享(最重要、硬件、软件、数据)
- 并行和分布式处理(数据处理,把大的任务进行分解)
- 提高可靠性(百度云、云计算)
- 负载均衡(每台机器分的任务均等)
3. 网络发展
- 第一代,1969,美国国防部,ARPANET网络。
- 第二代,三层网络的因特网(主干网【国家与国家】、地区网【国家内部】、校园网【家里的】)。
- 第三代,多级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移动联通电信】)结构网络。
- 第四代:单主机网络【一个主机一个终端】、多主机网络【多个主机一个终端】、OSI、信息高速公路阶段。
- 计算机诞生:1946 ENIAC 美国
4. CPU性能指标
5. 硬盘性能指标
- 容量
- 转速
- 数据传输率
- 缓存
- 平均寻道时间+平均等待时间=平均访问时间
6. 显示器性能指标
- 分辨率
- 灰度级(RGB【0:0:0黑色】【255:255:255白色】【0:255:0绿色】)
- 进制转换(奇转完是奇数,偶转完是偶【末位数】)
- 一个十进制整数一定能转换成二进制,但是小数不一定。
- 字扩展、位扩展
7. 三网合一
- 电信网(邮件、收听广播)
- 有线电视网(大锅盖收信号)
- 计算机网络
考点2 网络分类
1. 逻辑功能:
- 网络边缘—资源子网【产生资源】(数据产生、存储),端系统、客户机、服务器
- 网络核心—通信子网【处理数据】(数据处理、加工、转接、传输),本地ISP、区域ISP、公司网络
2. 拓扑结构:
- 星(故障诊断、隔离、增删用户容易。中央节点故障全网瘫痪【比如自己家的路由器,爸爸妈妈通过路由器联网】)
- 树(根节点故障全网瘫痪)
- 总线(1. 两头分别有一个反射线组防止信号反射出去。2. 故障诊断和隔离不容易。3. 广播式通信【在大广播上喊赵四,只有赵四一个人回应】。4. CSMA/CD(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技术)【我想给博文传信息,首先要用CSMA/CD进行监听看线路有没有被占用,先听后发、边发边听、冲突停发、随机延迟后重发】。5. 总线故障,全网瘫痪)
- 环(1. 通信设备和线路连接成的闭合环路。2. 故障诊断和隔离不容易。3. 单向传输。4. 任意节点故障全网瘫痪。5. 令牌【有令牌才能发送信息】)
- 网(INTERNET【广域网中的拓扑】,1. 结构复杂,成本高,协议多。2. 无瓶颈)
3.地理范围
- 局域网(LAN【一幢大楼】、【范围小、速度快、低延迟、低误码、组建&维护容易】)【详情见考点20】
- 城域网(MAN【都市网】、【不大不小,所以用的少】)
- 广域网(WAN【国家与国家之间、CMCC】、【范围大、速度慢、高误码、高延迟、组建与维护不容易】、【典型应用:INTERNET】)【详情见考点21】
4. 服务方式
- C/S(Client/Server,客户/服务器模式)【在桌面的快捷方式中双击打开qq或者微信,因为安装了一个客户端】、【安全性较高,需 要定期维护】
- B/S(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模式)【打开网页,在网页上搜索qq】、【不安全,因为浏览器容易被攻击】
- P2P(Peer to Peer,对等网络)
考点3 网络性能指标
1. 速率:
- 单位:bps、b/s,Kb/s,Mb/s,Gb/s 速率之间的单位换算:1Kb/s=1000b/s 容量之间的单位换算:1024
2. 带宽:信号频率范围,带宽越宽,传输的东西越多【路越宽,过的车越多】
频率:
- 单位:HZ(主频、外频)
- 含义:最高数据率或者运算中使用最高频率减去最低频率的值。
- 考点:P4 1.8G 奔腾第四代CPU,1.8G表示主频
时延:
- 数据从网络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需要的时间。
- 总时延=发送+传输+排队+处理
吞吐量:
- 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的数据量【码头上一天的总流量】
利用率:
- 信道利用的百分比【比如在一条路上一次通行多辆车,会造成堵车,所以并不是利用率越高越少】。
考点4:OSI
1.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OSI(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 首先是应用层:要传输的数据(音频、视频等)。然后是表示层,将这些数据转化成计算机能识别的二进制、加密等操作。接着是会话层,需要建立会话(告诉B要给他传东西)。接着是传输层,标明端口号,即要传输什么类型的东西。接着是网络层,加上IP,选择要走的路径。接着是数据链路层,加上MAC地址,最后进行bite的传输,即物理层。
2. TCP/IP模型
- 图片描述:
局域网层次(包括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
A. LLC:逻辑链路控制子层,给上层网络层提供服务。逻辑地址
B. MAC:介质访问控制子层,实现数据链路层本层功能。物理地址
C. PPP协议:点对点协议。
3. 物理层
- (1) 功能:机械特性(接口接线器的形状&尺寸)、电气特性(电压范围)、功能特性(某条线的某一电平的电压的意义)、规程特性/ 过程特性(可能事件的出现顺序)
4. 物理层技术
- 基本概念:
a. 信源:产生信息的实体
b. 信道:信号传输的媒介
c. 信宿:信息终点
d. 数字信号:离散,01010101
e. 模拟信号:连续的
f. 基带信号:信源发出未经调制(原始信号) - 信号调制(数字信号—模拟信号)
a. 调幅(AM):载波的振幅随基带数字信号变化
b. 调频(FM):…频率…
c. 调相(PM):…初始相位 - 通信方式:
a.单工(广播电视信号,信号只能传输给我)
b.半双工(对讲机,你说一句话停了我再说)
c.全双工(信息可以同时,比如打电话的时候抢着说话) - 比特和波特:
a.比特:bit,信息量单位–Bit
b.波特:码元传输的速率单位–Baud
c.关系:码元的传输速率“波特”是信息的传输速率“比特/秒”的2倍
5.TCP/IP模型:
6 . OSI,TCP/IP的区别
- OSI七层、TCO/IP四层
- TCP/IP层次少,有很好的网络管理功能。
- TCP/IP是面向连接【两个人打电话】和无连接【发送电子邮件】,OSI刚开始考虑面向连接,后期才发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