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引用一个网上的小故事来引出话题:魏文王曾求教于名医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谁是医术最好的呢?”扁鹊:“大哥最好,二哥差些,我是三人中最差的一个。” 魏王不解地说:“请你介绍的详细些。”扁鹊解释说:“大哥治病,是在病情发作之前,那时候病人自己还不觉得有病,但大哥就下药铲除了病根,使他的医术难以被人认可,所以没有名气,只是在我们家中被推崇备至。我的二哥治病,是在病初起之时,症状尚不十分明显,病人也没有觉得痛苦,二哥就能药到病除,使乡里人都认为二哥只是治小病很灵。我治病,都是在病情十分严重之时,病人痛苦万分,病人家属心急如焚。此时,他们看到我在经脉上穿刺,用针放血,或在患处敷以毒药以毒攻毒,或动大手术直指病灶,使重病人病情得到缓解或很快治愈,所以我名闻天下。”魏王大悟。
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可惜大多数的事业经营者均未能体会到这一点,等到错误的决策造成了重大的损失才寻求弥补。弥补得好,当然是声名鹊起,但更多的时候是亡羊补牢,为时已晚。大多数人只着眼这当下,很少考虑或者根本不考虑当下对未来的影响。(引用:http://www.douban.com/note/161957348/)
其实在现实的项目建设中也是经常对那些在“危机时刻”加班加点亡羊补牢的拼命三郎们青睐有加,却对一些把项目做的风平浪静的真正人才感觉理所当然。但这里我想多说一句,我们干事业是为了赚钱更好的生活,而不是成为英雄或当烈士。
一个没有很好前期规划的项目建设,将给后期项目开发和实施带来很多麻烦,更有可能演变为一次危险的击鼓传花游戏。所以做好项目的规划和前期设计非常重要!尤其在人力资本开始稀缺的今日,重视项目的前期规划和准备,节省人力成本显得很重要。
那么如何进行前期规划?我结合自己多年的GIS系统建设经历,将自己的感想简单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我们将从人员准备,软、硬件设备准备,技术路线确定,平台选型,业务规划,数据准备六个方面论述GIS系统的规划。
注意:这里我讲的GIS是一个GIS的行业应用或产品应用,个人感觉在这个GIS平台泛滥的年代再去开发一个GIS平台实在不是明智之举,我就曾经这么干过,想起来觉得好傻!
1. 人员准备
做IT行业人是第一位因素,也是主要支出成本,所以我把它放在第一,以突出重要性。项目整个团队中需要有项目负责人,网络硬件设计人员,需求设计人员,系统设计开发测试人员,实施人员五类角色。详细架构划分和人员配备应具体情况进行细化,这里不展开论述。
1) 项目负责人
负责项目的整体管理和协调工作,管理经验是必须的,不必多说。但由于GIS项目的特殊性,更需要候选人具备相当的GIS和业务知识(不要相信项目负责人只是“协调管理”的鬼话,如果你对系统的技术和业务不了解,根本无法在日常项目管理中正确做出决定)。
但要求一个管理人员对GIS和行业都非常了解可能要求太高,一时又很难找到合适的人。那么我认为起码对GIS要非常了解(行业知识可以让他在一定时期内进行快速学习,这完全是可行的。),因为作为IT从业者我们永远是将一个行业的工作流程、方式和规范进行信息化,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成为行业的专家。 我们的专业还是IT的管理和技术,具备行业知识是为了方便和用户进行交流,了解用户的需求和意图,不需要太专、太精。而GIS和计算机技术才是我们的专业技能,其本身在大学里都作为一个专业专门设立,想在短期内掌握是非常困难的。所以选择GIS经验丰富而行业经验缺乏的人是靠谱的方法。
顺便多说一句:实际项目中,我曾看到多次自认为行业专家的IT从业人事和真正的行业专家进行PK,结果可想而知,毕竟术业有专攻,搞清楚自己是做什么的是很重要的。
2) 网络硬件设计人员
主要与开发中的架构设计人员一起完成GIS的网络规划、部署方案设计,对GIS的硬件参数、网络参数进行细化和确定。后期系统上线部署时,进行基础软硬件的安装调试工作。
3) 需求设计人员
需求设计人员需要对行业知识非常了解,并能转化为具体的计算机功能需求。他的侧重点必须是行业知识,可以和客户无障碍沟通交流。不然就成了偏向系统开发的设计人员了。
4) 系统开发设计测试人员
是系统具体的设计、实现和编码人员,需要掌握必要的开发技术、平台技术以及对业务和GIS有一些了解。
5) 实施人员
负责系统的安装、培训、维护和数据实施。需要具备GIS知识或业务知识两者之一。
2. 软硬件设备准备
需要提早规划系统的网络结构规划,硬件设备采购和部署计划,基础软件(如数据库中间件)的部署方式和采购计划,需要与系统的开发、实施、上线时间进行匹配。
3. 技术路线确定
这里需要结合项目的规模、项目工期、公司战略、公司现有技术资源情况,选择对应的技术路线。
4. 平台选型
GIS平台的选择需要结合项目的预算情况,业务发展的连续性,公司GIS技术力量配备等因素综合考虑。GIS本身的功能种类繁杂,由于其发展历史和定位不同,GIS平台在不同功能提供上各有千秋。因此需要综合现实因素,根据各系统特点选择GIS开发平台。
5. 业务规划
这里需要提前对系统的应用范围进行定位,与其它关联系统进行业务边界划分,以及如何与其它系统如何进行交互。
需要注意的是:GIS系统的业务设计中一定要考虑系统的效率问题,许多从MIS系统转型过来的设计人员喜欢完全照搬原有的业务数据模型业务模式,而不加改进。但由于GIS的数据量大,算法复杂可能会产生效率和瓶颈问题。
6. 数据准备
数据包括地图数据和业务数据,需要提前规划地图数据和业务数据的基本标准、范围、来源和收集方式。
其中空间数据一定要注意坐标系统一的问题,不然后期系统整体运行后会发生坐标不匹配的问题。地图数据的采购应根据系统的预算和业务的实际需求选择适合方案,不能听信图商宣传,盲目追求地图的精度、分辨率和清晰度,无端增加项目的采购经费。
以上各点每个都可以单独展开以一定篇幅论述,本文只是点到了一下,等后续有时间,我再逐一和大家分享。同时,这也是我一家之言并不完全正确,欢迎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