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的,我们来全面深入地解析 Oracle 19C 数据库中用于共享池内存优化的重要动态性能视图:V$SHARED_POOL_ADVICE。
🧠 V$SHARED_POOL_ADVICE 视图详解
1. 视图概述与作用
V$SHARED_POOL_ADVICE 视图是 Oracle 自动工作负载存储库(AWR)的一部分,其核心作用是通过内部模拟和分析,预测在不同共享池(Shared Pool)大小下,数据库的预期性能表现,特别是对库缓存(Library Cache)时间节省的估计。
它回答了DBA一个关键问题:“如果我将共享池增大或减小X%,对数据库的性能(尤其是解析效率)有何影响?” 其根本目的是帮助DBA科学地调整 SHARED_POOL_SIZE 参数,找到在满足性能要求的前提下最有效利用内存的方案,避免因共享池设置过大(浪费内存)或过小(导致硬解析增加、ORA-04031错误等)带来的问题。
该视图的预测准确性依赖于 STATISTICS_LEVEL 参数设置为 TYPICAL 或 ALL,并且需要启用自动共享内存管理(SGA_TARGET > 0)或手动设置 SHARED_POOL_SIZE。
2. 字段含义详解
下表详细说明了 V$SHARED_POOL_ADVICE 视图中的各个字段:
| 字段名 (Column Name) | 数据类型 (Datatype) | 描述 (Description) |
|---|---|---|
| SHARED_POOL_SIZE_FOR_ESTIMATE | NUMBER | 为进行预估而模拟的共享池大小(单位:MB)。代表建议评估的共享池容量。 |
| SHARED_POOL_SIZE_FACTOR | NUMBER | 当前 SHARED_POOL_SIZE 的倍数。例如:• 1:表示当前大小。• 0.5:表示当前大小的50%。• 1.5:表示当前大小的150%。 |
| ESTD_LC_SIZE | NUMBER | 在对应的共享池大小下,库缓存(Library Cache)的预估大小(单位:MB)。库缓存是共享池中最重要的组件之一,用于存储SQL、PL/SQL的解析树和执行计划。 |
| ESTD_LC_MEMORY_OBJECTS | NUMBER | 在对应的共享池大小下,预计能缓存的、可被pin在库缓存中的内存对象数量。 |
| ESTD_LC_TIME_SAVED | NUMBER | 这是最关键的指标。它表示在对应的共享池大小下,预计能节省的解析时间(单位:秒)。节省的时间主要来自于避免了硬解析(Hard Parse),即直接从库缓存中重用已解析的SQL,而无需重新进行语法分析、语义检查、优化等耗时操作。 |
| ESTD_LC_TIME_SAVED_FACTOR | NUMBER | 预估节省时间与当前实际节省时间的比值。 • 等于1:表示预计节省时间与当前相同。 • 小于1:表示预计节省时间将少于当前(性能下降)。 • 大于1:表示预计节省时间将多于当前(性能提升)。 |
| ESTD_LC_LOAD_TIME | NUMBER | 在对应的共享池大小下,预估完成历史工作负载所需的库缓存加载时间(单位:秒)。 |
| ESTD_LC_LOAD_TIME_FACTOR | NUMBER | 预估加载时间与当前实际加载时间的比值。 • 小于1:表示性能提升(加载时间减少)。 • 大于1:表示性能下降(加载时间增加)。 |
| ESTD_LC_MEMORY_OBJECT_HITS | NUMBER | 在对应的共享池大小下,预计的库缓存命中次数。 |
| CON_ID | NUMBER | 容器ID。在多租户环境(CDB)中,标识该数据属于哪个容器(PDB)。对于非CDB环境,此值为0。 |
💡 核心解读要点:
- 性能关键指标:重点关注
ESTD_LC_TIME_SAVED和ESTD_LC_TIME_SAVED_FACTOR。ESTD_LC_TIME_SAVED_FACTOR> 1 表示性能提升。 - 边际效应:随着
SHARED_POOL_SIZE_FOR_ESTIMATE不断增加,ESTD_LC_TIME_SAVED的增幅会越来越小。图表上形成的拐点(Knee of the Curve) 往往是设置共享池大小的最佳参考点,超过此点再增加内存收益很低。 - 当前值:
SHARED_POOL_SIZE_FACTOR = 1的那一行数据代表了当前共享池配置下的性能指标。
3. 使用场景与价值
V$SHARED_POOL_ADVICE 在以下场景中极具价值:
- 共享池容量规划与性能优化:这是最核心的用途。通过评估不同共享池大小对解析时间的潜在影响,帮助找到性价比最高的共享池配置。例如,查询结果可能显示从1GB增加到1.5GB预计能显著减少解析时间,但从1.5GB增加到2GB可能改善甚微。
- 诊断和预防共享池问题:
- 当系统出现大量的库缓存未命中(Library Cache Miss)、硬解析过高或
latch: shared pool/latch: library cache等待事件时,此视图可以判断增加共享池是否是有效的解决方案。 - 当系统间歇性出现
ORA-04031: unable to allocate ... bytes of shared memory错误时,此视图可以建议是否需要增加共享池大小,或者问题可能源于代码缺陷(如未使用绑定变量导致大量非共享SQL)。
- 当系统出现大量的库缓存未命中(Library Cache Miss)、硬解析过高或
- 硬件资源扩容评估:为数据库服务器申请更多内存时,此视图提供的量化数据(如“增加500MB共享池内存预计可减少20%的解析时间”)可以作为强有力的决策依据。
- 验证调整效果:在动态调整
SHARED_POOL_SIZE参数后,可以通过查询此视图来观察新的建议,预估调整可能带来的影响。
4. 底层原理与相关知识点
4.1 工作原理简介
V$SHARED_POOL_ADVICE 的数据并非实时监测所得,而是基于自动工作负载仓库(AWR) 收集的历史性能指标(如SQL解析次数、库缓存未命中次数等)进行内部模拟(Simulation)。
Oracle 利用这些历史数据,在一个内部模型中模拟如果共享池大小变为原来的 X 倍,库缓存的命中率会如何变化,能多缓存多少SQL和PL/SQL对象,进而能避免多少次硬解析,最终能节省多少解析时间。ESTD_LC_TIME_SAVED 就是这个模拟过程输出的核心结果。
4.2 共享池与库缓存
- 共享池(Shared Pool):SGA 的关键组件,用于缓存许多“程序”数据。
- 库缓存(Library Cache):共享池中最重要的部分,相当于 SQL 和 PL/SQL 的“执行计划缓存”。它存储了解析后的SQL语句、PL/SQL代码块、执行计划、触发器等对象的元数据。
- 字典缓存(Dictionary Cache / Row Cache):共享池的另一重要部分,缓存数据字典信息(如表、列定义、权限等)。
4.3 解析过程
- 硬解析(Hard Parse):SQL语句执行前,需要进行的语法分析、语义检查、优化器生成执行计划等一整套耗时操作。如果库缓存中找不到完全相同的SQL(或其哈希值),就必须进行硬解析。硬解析非常消耗CPU和闩锁(Latch)资源,应极力避免。
- 软解析(Soft Parse):如果SQL语句在库缓存中已存在,则大部分解析过程可跳过,直接使用已有的执行计划,极大地节省了资源。
V$SHARED_POOL_ADVICE 的核心价值就在于预测增加共享池能如何增加软解析的几率,从而减少硬解析,节省 ESTD_LC_TIME_SAVED 所代表的时间。
5. 相关视图
| 视图名称 | 主要用途描述 |
|---|---|
| V$SGASTAT | 显示SGA的详细统计信息,可按池(Pool)和名称(Name)筛选,查看共享池内各部分的使用情况。 |
| V$LIBRARYCACHE | 库缓存的性能汇总视图。显示有关库缓存活动的统计信息,如命名空间(NAMESPACE)、获取次数(GETS)、未命中次数(GETHITS)、未命中率(GETHITRATIO)等。高未命中率表明共享池可能不足。 |
| V$SQLAREA | 显示共享游标的详细信息,包括SQL文本、执行次数、加载次数等。可用于查找未使用绑定变量、解析次数异常高的SQL。 |
| V$SHARED_POOL_RESERVED | 显示关于共享池保留区(Shared Pool Reserved Area)的统计信息。用于诊断大内存分配是否成功,避免ORA-04031错误。 |
| V$SGASTAT | 提供SGA的详细统计信息,可以查看共享池的总大小、空闲内存、已用内存等。 |
6. 基表信息
动态性能视图(V$视图)通常是基于更底层的 **X表∗∗(虚拟内存表)构建的。‘V表**(虚拟内存表)构建的。`V表∗∗(虚拟内存表)构建的。‘VSHARED_POOL_ADVICE` 很可能基于名为 **XKSMSSADVICE∗∗或类似的内部XKSMSS_ADVICE** 或类似的内部 XKSMSSADVICE∗∗或类似的内部X 表。
重要提醒:
- X$表是Oracle数据库的内部结构,其命名、结构、字段含义没有公开的官方文档支持,不同版本之间可能会发生变化。
- 强烈不建议 直接查询 X$ 表。Oracle 不支持这样做,且存在风险。所有需要的信息都应通过公开的 V$ 视图获取。
7. 常用查询 SQL
7.1 基础建议查询(按共享池大小排序)
此查询是查看建议的最直接方式。
SELECT
shared_pool_size_for_estimate AS "SP Size (MB)",
ROUND(shared_pool_size_factor, 2) AS "Size Factor",
estd_lc_size AS "Est LC Size (MB)",
estd_lc_time_saved AS "Est LC Time Saved (sec)",
ROUND(estd_lc_time_saved_factor, 2) AS "Time Saved Factor",
estd_lc_memory_objects AS "Est LC Mem Objs"
FROM
v$shared_pool_advice
ORDER BY
shared_pool_size_for_estimate;
7.2 性能提升分析查询(寻找拐点)
此查询更直观地显示了每增加一定内存带来的性能收益变化,帮助你找到“拐点”。
SELECT
shared_pool_size_for_estimate AS sp_size_mb,
ROUND(shared_pool_size_factor, 2) AS size_factor,
estd_lc_time_saved AS time_saved_sec,
ROUND(estd_lc_time_saved_factor, 2) AS time_saved_factor,
CASE
WHEN shared_pool_size_factor = 1 THEN '<< CURRENT'
WHEN estd_lc_time_saved_factor > 1 THEN '*** BENEFIT ***'
ELSE ' '
END AS recommendation
FROM
v$shared_pool_advice
ORDER BY
shared_pool_size_for_estimate;
7.3 图形化趋势预测(在SQL*Plus中使用)
在支持格式化的客户端中,此查询可以生成一个简单的文本条形图,直观显示收益趋势。
SELECT
shared_pool_size_for_estimate "Size(MB)",
ROUND(shared_pool_size_factor, 1) "Factor",
estd_lc_time_saved "Time Saved(s)",
RPAD(' ', ROUND(estd_lc_time_saved_factor * 10), '*') "Time Saved Factor Graph"
FROM
v$shared_pool_advice
ORDER BY
shared_pool_size_for_estimate;
8. 最佳实践与注意事项
- 关注性能拐点:不要一味追求最大的共享池。寻找那个
ESTD_LC_TIME_SAVED_FACTOR增长曲线开始变得平缓的点。超过这个点,增加内存带来的解析时间收益很低。 - 综合系统内存:设置
SHARED_POOL_SIZE时,必须考虑服务器的总物理内存和SGA内其他组件(如Buffer Cache)的需求。避免过度分配导致其他组件内存不足。 - 代码质量优于内存调整:共享池不是解析性能问题的万能药。 最有效的优化永远是应用层优化:
- 使用绑定变量:这是减少硬解析、降低共享池压力的最有效手段。
- 避免无效的SQL重用(如SQL末尾多余的空格、不同的文字常量)。
- 保持游标稳定(如设置
CURSOR_SHARING参数,需谨慎)。 - 避免运行无效或过期的代码对象。
- 动态调整:在 Oracle 19c 中,如果使用自动内存管理(
SGA_TARGET/MEMORY_TARGET),共享池大小会自动调整。如果手动管理,可以使用ALTER SYSTEM SET SHARED_POOL_SIZE=1G SCOPE=BOTH;进行调整。 - 数据代表性:视图的建议基于历史工作负载。确保AWR收集的数据覆盖了具有代表性的业务周期,这样得到的建议才最准确。
通过综合运用 V$SHARED_POOL_ADVICE 和上述最佳实践,你可以科学地优化共享池,显著提升数据库的解析性能和整体响应速度。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IT小Chen》
Oracle共享池优化指南
793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