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植opencv到开发板,摄像头在开发板6410上的采集使用(1)

本文详细记录了将OpenCV和Qt4.7移植到Tiny6410开发板的过程,包括Qt的编译配置步骤和解决移植OpenCV时遇到的问题。在Qt的移植中,主要涉及了压缩包的拷贝、编译与安装。OpenCV移植的关键修改包括去除WITH_TIFF和WITH_CUDA,设置CMAKE_BUILD_TYPE为Release,修改安装路径,并更新链接器标志。移植完成后,需要将库文件拷贝到开发板的/usr/lib目录。文章提到,摄像头的使用将在后续博客中介绍。

最近在搞人眼检测 人脸识别移植opencv qt 到开发板tiny6410的时候在虚拟机跑得程序可以用,但是一直到开发板一堆错误。

移植qt我简单写一下很简单

然后安装QT4.7

     拷贝压缩包到主机/opt目录下

     #mkdir –p /opt/mini6410

     #cd /opt/mini6410

     #tar zxvf /opt/qt-everywhere-opensource-src-4.7.0.tar.gz

 &

### OpenCV 移植开发板的具体步骤 #### 1. 下载并准备 OpenCV 源码 通过 `git` 命令获取 OpenCV 的源代码,并将其存储在目标目录中[^1]。 ```bash git clone https://gitee.com/openharmony-sig/third_party_opencv.git ``` #### 2. 创建构建目录 为了保持项目结构清晰,在 OpenCV 源码根目录下手动创建一个用于存放编译产物的子目录,例如命名为 `build-arm`[^2]。 ```bash mkdir build-arm && cd build-arm ``` #### 3. 安装必要的构建工具 确保主机环境已安装 CMake 及其图形化配置工具,这些工具对于生成适合交叉编译的 Makefile 文件至关重要[^3]。 ```bash sudo apt-get install cmake cmake-qt-gui cmake-curses-gui ``` #### 4. 配置交叉编译选项 利用 CMake 工具完成针对 ARM 平台的编译设置。具体操作可以通过命令行传递参数实现,或者借助 GUI 界面调整配置项。以下是基于命令行的方式: ```bash cmake -DCMAKE_TOOLCHAIN_FILE=../platforms/linux/arm.toolchain.cmake \ -DENABLE_NEON=ON \ -DBUILD_SHARED_LIBS=OFF \ .. ``` 上述命令中的 `-DCMAKE_TOOLCHAIN_FILE` 参数指定了交叉编译链文件路径;`-DENABLE_NEON=ON` 启用了 NEON SIMD 支持以优化性能;而 `-DBUILD_SHARED_LIBS=OFF` 则强制生成静态库而非共享库。 #### 5. 编译与生成二进制文件 启动实际的编译过程,这一步可能会耗费较长时间视硬件资源情况而定。完成后会在当前工作区形成一系列可执行程序以及库文件集合。 ```bash make -j$(nproc) ``` #### 6. 跨平台部署 把经过交叉编译得到的目标文件复制至目标设备上的适当位置,通常建议放置于 `/usr/local/lib` 或者自定义路径如 `/home/user/mylib/opencv-x.x.x/install/lib` 中[^4]。 如果遇到动态链接错误提示缺失某些 `.so` 库,则需进一步确认是否遗漏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