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中心单机柜余热回收【附FLUENT仿真】

✅博主简介:本人擅长数据处理、建模仿真、程序设计、论文写作与指导,项目与课题经验交流。项目合作可私信或扫描文章底部二维码。


一、单机柜余热回收系统设计

在数据中心中,服务器机柜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能有效回收这些余热,不仅可以节省能源,还能提高系统整体的能效。为此,我们设计了一套用于数据中心单机柜余热回收的系统。该系统的核心包括单机柜箱体、余热回收箱体以及两者之间的热管。

1. 热管与机柜结构设计

热管是一种高效的热量传导元件,它通过液体工质的相变过程进行热量传递,具有优异的传热性能。我们设计的系统由以下部分组成:

  • 单机柜箱体:单机柜内配置了600W的铸铝加热板作为热源,模拟服务器运行时产生的热量。机柜顶部安装了热管,以便将机柜内部的热量传导至余热回收箱体。
  • 余热回收箱体:位于机柜上方,通过热管传递来的热量加热箱体内的空气,达到余热回收的目的。
  • 热管结构:为了增强热管与机柜内部空气的换热效率,热管表面增设了铜翅片,以增大换热面积,提高传热效果。

热管的传热性能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热管的材料、尺寸、内部工质以及工作环境等。为了优化系统性能,我们对热管的各个参数进行了实验和仿真研究。

二、余热回收实验设计

为确定最佳的热管参数,我们设置了不同的实验变量,包括管径、充液率和管内工质,进行了27种工况的实验。具体实验变量如下:

  • 管径:分别选取了8mm、10mm和12mm三种不同的管径。
  • 充液率:选择了10%、20%和30%的充液率,即热管内部填充工质的体积与热管内部空间体积之比。
  • 管内工质:选取了甲醇、乙醇和水三种不同的工质。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测量并记录了不同工况下热管的当量导热系数,以此评估各工况下热管的传热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充液率为30%、管径为8mm、管内工质为甲醇的热管具有最佳的传热性能,其当量导热系数达到了3674.3W/(m·K)。

三、余热回收系统的数学建模与仿真

在确定了最佳热管参数后,为了深入研究余热回收系统的整体性能,我们对系统进行了数学建模,并使用CFD软件Fluent进行仿真分析。具体步骤包括:

1. 数学建模与网格划分

我们建立了余热回收系统的数学模型,描述了热管和余热回收箱体内的热传导、对流和辐射过程。考虑到实际物理模型的复杂性,采用了合理的简化和假设,如忽略热管壁面的热阻等。

  • 模型方程:主要包括能量方程和传热方程,用于描述热量在热管和余热回收箱体中的传递过程。
  • 网格划分:在Fluent中对模型进行了网格划分,采用非结构化网格以适应复杂的几何形状,确保模拟的精度和计算的稳定性。
2. 仿真与实验数据对比

将实验中得到的最佳热管当量导热系数(3674.3W/(m·K))带入到Fluent中进行模拟计算。通过对比仿真结果与实验数据,验证了模型和仿真的准确性,证明了所建立模型在描述余热回收过程中的有效性。仿真结果与实验数据在温度变化趋势、热管传热效率等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一致性。

四、热管数量与布置方案的模拟研究

为了进一步优化余热回收系统,我们对不同数量和布置方式的热管进行了模拟研究,探讨了两根、三根和四根热管参与余热回收时的系统性能,并与单根热管系统进行比较。

1. 热管布置方案

模拟研究中,针对不同数量的热管,设计了多种布置方案:

  • 两根热管:布置方式A、B等,分别考察热管在机柜内不同位置的排列对传热效率的影响。
  • 三根热管:布置方式C、D等,研究增加热管数量后的传热效果及系统性能。
  • 四根热管:布置方式E、F、G等,进一步增加热管数量,观察其对余热回收速度和效率的影响。
2. 模拟结果与分析

通过仿真分析,我们得出了不同数量和布置方式热管对余热回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热管数量的增加,系统的余热回收效率和速度显著提高:

  • 两根热管:最佳布置方式为B,其保温箱内的升温速度比单根热管系统快21.1%。
  • 三根热管:最佳布置方式为D,保温箱内升温速度比单根热管系统快44.1%。
  • 四根热管:最佳布置方式为G,保温箱内升温速度比单根热管系统快52.5%。

模拟结果显示,合理增加热管数量并优化其布置方式可以显著提高数据中心单机柜的余热回收效率。同时,热管的布置位置和排列方式对系统的整体性能有重要影响。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from scipy.integrate import odeint

# 定义热管系统参数
heat_power = 600  # 热源功率 (W)
thermal_conductivity = 3674.3  # 热管当量导热系数 (W/m·K)
tube_length = 0.5  # 热管长度 (m)
tube_area = 0.002  # 热管横截面积 (m²)
ambient_temp = 25  # 环境温度 (°C)

# 热管布置方案
arrangement = {'single': 1, 'two': 2, 'three': 3, 'four': 4}

# 热传导模型
def heat_transfer(T, t, n_tubes):
    dTdt = (n_tubes * thermal_conductivity * tube_area * (ambient_temp - T)) / (heat_power * tube_length)
    return dTdt

# 仿真
time = np.linspace(0, 100, 1000)  # 仿真时间 (s)
initial_temp = 25  # 初始温度 (°C)
results = {}

for name, n_tubes in arrangement.items():
    results[name] = odeint(heat_transfer, initial_temp, time, args=(n_tubes,))

# 绘制仿真结果
plt.figure(figsize=(10, 6))
for name, temps in results.items():
    plt.plot(time, temps, label=f'{name} tubes')
plt.xlabel('Time (s)')
plt.ylabel('Temperature (°C)')
plt.title('Temperature Rise in Different Heat Pipe Arrangements')
plt.legend()
plt.grid()
plt.show()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坷拉博士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