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NAT技术

本文详细介绍了NAT技术的概念、作用过程及其应用场景,包括NAPT的工作原理,并解释了公网无法主动访问局域网的原因。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目录

一、什么是NAT技术

 二、NAT技术的作用过程

三、报文如何返回??(NAPT的作用机制)

1、实现方式

 2、结合案例分析

三、虚拟机NAT模式

四、公网无法主动访问局域网的原因


NAT是解决当前IP地址不足的主要手段,是路由器的一个重要功能。核心思路就是在传递报文的时候,每到达下一跳设备,就更换一次IP地址。NAT一般集成在防火墙、路由器等硬件设备上。

一、什么是NAT技术

局域网中的主机访问公网IP时,路上的路由器会将源IP地址 替换为 WAN口IP,这样的话,不同局域网的主机可以有相同的网络号和主机号。(其实也有可能替换端口号,我们暂时不考虑端口号的变化

主机A发送的报文,源IP地址填的肯定是 192.168.0.3,传递给路由器A以后,源IP地址会被替换为WAN口IP(10.1.1.4);主机B发送的报文,源IP地址肯定也是 192.168.0.3,传递给路由器B以后,源IP地址同样会被替换为 WAN口IP(10.1.1.5

此时,站在局域网之外的角度,路由器A传递报文的源IP地址是10.1.1.4 ,路由器B传递报文的源IP地址是10.1.1.5,因此不同局域网的主机可以有完全一样的IP地址,大大提升了IP地址的利用率。

 二、NAT技术的作用过程

以下面这个图为例

第一步,主机A封装自己的报文,源IP是192.168.1.113,目标IP是39.156.66.10,随后转发给路由器X。

第二步,路由器X收到报文,源IP替换为 WAN口IP(10.1.1.2),目标IP是39.156.66.10。现在相当于IP地址为 10.1.1.2的局域网要发送一个报文,随后转发给路由器Y。

第三步,路由器Y也是做同样的操作,源IP替换为 WAN口IP(39.156.66.25),目标IP是39.156.66.10,此时报文终于来到了服务器所处的网段。

第四步,路由器Y将报文传递给百度服务器,百度服务器收到请求,然后构建响应。

==》这个过程中变化的只有源IP,目标IP是不变的!

三、报文如何返回??(NAPT的作用机制)

1、实现方式

这其实还是基于上述的NAT技术,路由器在替换IP地址的时候,并不是简单的替换,会建立起源IP和替换以后的IP的映射关系。以上述第一步为例。

路由器X收到报文以后,源IP地址是 192.168.1.113,随后会替换成路由器X 的WAN口IP(10.1.1.2),此时路由器X会建立起 192.168.1.113 与 10.1.1.2的映射关系。

假设路由器X的 映射关系(转换表)大致如下,左半部分的IP肯定都属于同一个局域网,同一个局域网里的IP是具有唯一性的,这样就保证了从右边到左边的转换不会出现歧义。在TCP的情况下, 建立连接时, 就会生成这个表项; 在断开连接后, 就 会删除这个表项

替换之前替换之后

源IP:192.168.1.113:1025

目的IP:39.156.66.10:80

源IP:10.1.1.2: 1025

目的IP:39.156.66.10: 80

 2、结合案例分析

仍然以下面这个图为例,报文到达百度服务器的时候,源IP地址变成了 39.156.66.25,目的IP是39.156.66.10。假设现在百度服务器要返回一个响应给我们的主机。

早在路由器Y替换IP的时候,路由器Y就保存了 从局域网到广域网的映射关系,假设映射关系如下:

替换之前替换之后

源IP:10.1.1.2

目的IP:39.156.66.10

源IP:39.156.66.25

目的IP:39.156.66.10

... ...... ...

百度服务器将响应报文发送给路由器Y,路由器Y收到的报文:源IP地址是39.156.66.10,目的IP是39.156.66.25。响应报文和前面请求报文对应,现在的源IP —— 请求报文的目的IP、现在的目的IP —— 请求报文的源IP

查询映射表的右半部分,发现报文的源IP与映射表的目的IP是一致的,报文的目的IP与映射表的源IP是一致的,说明来的时候走的就是这条路,此时就会将目的IP替换为 10.1.1.2。

后面查询路由器X的转换表也是这种方式。

三、虚拟机NAT模式

我们有的时候会在自己的电脑上安装虚拟机,其中有NAT模式和桥接模式。NAT模式就是把主系统当作一个大路由器,每次虚拟机发送请求都要经过主系统,同时主系统需要帮你维护转换表。

四、公网无法主动访问局域网的原因

现在就可以理解 一些公网IP为什么无法访问我们的主机?我们的局域网IP并不是全球唯一的,如果我们没有访问过那些IP,也就没有转换表,他们在传递报文的时候,无法根据转换表替换报文的目的IP。

在构建中型企业的网络架构时,VLAN(虚拟局域网)和NAT网络地址转换)是两项关键技术。它们不仅影响网络的数据流管理,更是维护网络安全的重要手段。为了规划好这两项技术,我们推荐参考《中型企业网络设计:三层结构与综合服务构建》一文,其中详细探讨了这方面的内容,与你的问题直接相关。 参考资源链接:[中型企业网络设计:三层结构与综合服务构建](https://wenku.youkuaiyun.com/doc/5k93puxosd?spm=1055.2569.3001.10343) 首先,让我们谈谈VLAN的设计。VLAN的目的是将一个物理网络划分为多个逻辑上的网络段,从而实现广播域的隔离,提高网络效率和安全性。在规划VLAN时,你需要根据企业的部门职能和业务需求来划分网络段,确保相似功能或安全需求的设备位于同一VLAN内。每个VLAN都有自己的广播域,可以有效地控制广播风暴的发生。 接下来,让我们讨论NAT转换的设计。NAT用于将私有IP地址转换为公共IP地址,使得内网用户能够安全地访问外网,并对外隐藏内网的真实IP地址。合理配置NAT规则可以保护网络免受外部威胁,同时提升网络资源的使用效率。对于中型企业而言,通常采用静态NAT、动态NAT或端口地址转换(PAT)等技术,以满足不同的业务需求。 在实际部署中,合理规划VLAN和NAT需要密切结合企业的实际业务流程和网络使用模式。例如,在构建企业网络时,可以在核心层交换机上部署VLAN的划分,并在接入层设备上配置相应的VLAN接口。NAT转换通常在出口防火墙或路由器上实施,通过在设备上配置NAT表来实现IP地址的转换规则。 此外,为了确保网络的高效管理和维护网络安全,还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 确保VLAN间通信的安全策略,比如配置访问控制列表(ACL)。 - 对于NAT,合理规划公共IP地址的使用,并确保NAT表项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 使用监控工具实时跟踪网络流量和设备状态,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网络问题。 - 定期进行网络安全审计和漏洞扫描,以预防和应对潜在的安全威胁。 在学习完如何合理规划VLAN和NAT转换之后,如果你对进一步提升网络设计技能感兴趣,可以深入研究《中型企业网络设计:三层结构与综合服务构建》中的其他章节,这将帮助你全面理解和掌握企业网络设计的综合知识。 参考资源链接:[中型企业网络设计:三层结构与综合服务构建](https://wenku.youkuaiyun.com/doc/5k93puxosd?spm=1055.2569.3001.10343)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