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基于GPU的AI模拟一个现实宇宙 仅需36分钟

卡耐基梅隆大学的研究团队利用机器学习技术,在GPU上实现了高效宇宙学模拟,将模拟时间从23天缩短到36分钟,大幅提升了模拟效率。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来源:The Next Web

编译:科技行者

科学家已经习惯于使用超级计算机处理宇宙学领域的海量数据,最近卡耐基梅隆大学的研究团队找到一种新方法,可以使用常规的机器学习技术(与AI绘画或作曲拥有同样的底层设计),在图形处理单元(GPU)上实现高级模拟能力。

这个名为“无人在此”(This Person Does Not Exist)的研究项目,尝试使用大家熟知的硬件与神经网络技术以高分辨率形式模拟我们的现实宇宙。这项极具前瞻性的研究,也许会彻底改变我们认识宇宙与理解物理定律的方式。

根据研究小组的说法,使用传统方法在单一处理核心上运行宇宙学模拟大约需要23天。因此,研究人员倾向于使用超级计算机完成此类仿真任务。之所以如此困难,是因为物理学中仍充斥着种种悬而未决的根本问题。我们找不到一套能够解释整个宇宙的统一规则,科学家们也不清楚如何将经典物理学定律同量子领域中观察到的现象联系起来。

为此,我们必须努力探索。在涉及到预测宇宙中暗物质数量等难题时,科学家必须尝试不同的预设数值。只有这样反复试错,才能最终得出更接近真实情况的结果。科学家们开始着手模拟,并将发现与太空望远镜及其他观测结果数据源进行核对,之后再模拟、再核对,如此反复。

问题所在

超级计算机的运行成功率极高,租用一个小时往往就要花掉数千美元。与单一GPU的低功耗水平相比,超级计算机简直就像是个熊熊燃烧的大火炉。

所以对于这类需要反复试验的问题,超级计算机显然不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路在何方

研究人员将问题归结为:目前,我们可以先对宇宙中的小块图像进行高分辨率模拟,并在大型模拟区域内转为低分辨率图像模拟。至于大型区域的高分辨率图像处理必须慎而又慎,因为这会耗费掉大量时间、精力与能源。

但这样的现状,相当于在模拟整个宇宙时设下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贯通天堑的桥梁,就是AI。

卡耐基梅隆大学团队选择的方案并非教导AI以程序化方式模拟整个宇宙(这仍然可能设定无穷多个变量),而是直接以高分辨率形式进行图像模拟。

这大大提升了模拟效率。具体提升了多少?卡耐基梅隆大学的Jocelyn Duffy表示:经过训练的代码能够获取完整的低分辨率模型并执行超高分辨率模拟,将其中包含的粒子数量扩展达512倍。对于宇宙当中直径约5亿光年、包含1.34亿个粒子的区域,原有方法需要560个小时才能在单一处理核心上完成高分辨率模拟;而使用新方法后,研究人员仅仅需要36分钟。在向模拟流程中添加更多粒子后,效果变得更为显著。对于包含1340亿个粒子的“千亿”(相较于上一用例)宇宙,研究人员的新方法在单一图形处理单元中只需要16个小时即可处理完成。如果使用原有方法,这种大小及分辨率的模拟必须配合专用的超级计算机,处理时长也将达到数月之久。

这不是说AI真能“理解”我们所无法企及的宇宙空间。相反,它只是在以令人信服的方式将低分辨率模拟图像扩充为高分辨率形式,帮助科学家以更少的时间、精力与能源投入获得可靠的模拟结果。

从本质上讲,这就像是为AI提供电影的分镜草稿,再由它输出实拍影片的具体样貌。虽然还不够完善,但已经可以在一定的保真水平下省去真实拍摄的麻烦。

实际过程当然要比本文的描述复杂得多。但好在模拟出的宇宙图像比较容易验证,我们可以直接把结果跟观测数据进行比较。唯一的谜团,是我们并不知道AI模型是如何完成填充的。

这项最新成果,让宇宙学模拟从超级计算机的专利变成了完全可以运行在游戏PC上的“小case”,研究人员也可以借此快速测试自己的灵感、推动模拟能力的大众化转型。

从乐观的角度来说,这项研究有望彻底改变我们对现实宇宙的观察方式。如果运气好,我们也许能更好地对暗物质、引力效应甚至是宇宙起源作出原理性解释。

未来智能实验室的主要工作包括:建立AI智能系统智商评测体系,开展世界人工智能智商评测;开展互联网(城市)云脑研究计划,构建互联网(城市)云脑技术和企业图谱,为提升企业,行业与城市的智能水平服务。

  如果您对实验室的研究感兴趣,欢迎加入未来智能实验室线上平台。扫描以下二维码或点击本文左下角“阅读原文”

<think>嗯,用户让我用编程写一个宇宙模型,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首先我得弄清楚用户的具体求是什么。可能他们想要的是一个模拟宇宙中天体运动的程序,或者更复杂的比如宇宙演化模型? 用户可能是学生,对天文学或编程感兴趣,想通过代码来理解宇宙的结构。也有可能是个爱好者,想自己做一个可视化的项目。要先确定他们的知识背景,但用户没有说明,所以我得做一个通用的解释。 接下来,我得考虑如何用编程实现这样的模型。常见的宇宙模型可能包括牛顿力学下的N体模拟,或者更简化的版本,比如行星绕恒星的轨道模拟。考虑到复杂度,可能先从简单的二维模型开始,使用Python库如Pygame或Matplotlib进行可视化。 要解释基本思路:万有引力定律,数值积分方法如欧拉法或Verlet积分。还要提到可能要简化的假设,比如忽略相对论效应,或者将天体视为质点。 还要注意性能问题,如果天体数量多,计算量会很大,可能要优化算法或者使用库如NumPy进行向量化运算。另外,是否要考虑宇宙膨胀、暗物质等因素?但用户可能只要基础模型,所以先保持简单。 最后,给出一个具体的代码示例,比如地球绕太阳的模拟,并说明如何扩展。同时提醒用户这只是一个简化版本,真实的宇宙建模复杂得多,涉及更多物理因素和数学工具。</think>好的!以下是一个基于经典力学和万有引力定律的简化宇宙模型实现思路,使用Python代码模拟天体运动: ```python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from matplotlib.animation import FuncAnimation # 天体类定义 class CelestialBody: def __init__(self, mass, position, velocity): self.mass = mass # 质量 (kg) self.pos = np.array(position, dtype='float64') # 位置矢量 (m) self.vel = np.array(velocity, dtype='float64') # 速度矢量 (m/s) # 物理常数 G = 6.67430e-11 # 引力常数 (m³·kg⁻¹·s⁻²) dt = 3600 * 24 # 时间步长 (1天) # 初始化天体系统 (示例:太阳-地球-月球系统) bodies = [ CelestialBody(1.9885e30, [0, 0], [0, 0]), # 太阳 CelestialBody(5.972e24, [1.496e11, 0], [0, 29.78e3]), # 地球 CelestialBody(7.342e22, [1.496e11 + 3.844e8, 0], [0, 1.022e3]) # 月球 ] # 初始化绘图 fig, ax = plt.subplots() points = [ax.plot([], [], 'o', markersize=np.log10(body.mass/1e24))[0] for body in bodies] def update(frame): # 计算引力相互作用 for i, body in enumerate(bodies): acceleration = np.zeros(2) for j, other in enumerate(bodies): if i != j: r = other.pos - body.pos distance = np.linalg.norm(r) acceleration += G * other.mass * r / (distance**3) # 更新速度和位置(使用半隐式欧拉法) body.vel += acceleration * dt body.pos += body.vel * dt # 更新图形 for point, body in zip(points, bodies): point.set_data(body.pos[0], body.pos[1]) ax.set_xlim(-2e11, 2e11) ax.set_ylim(-2e11, 2e11) return points # 创建动画 ani = FuncAnimation(fig, update, frames=200, interval=50) plt.show() ``` 主要实现原理: 1. **物理基础**:基于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和运动定律 2. **数值积分**:使用半隐式欧拉法进行近似计算 3. **对象建模**:每个天体存储质量、位置和速度信息 4. **交互计算**:实时计算天体间的引力作用 扩展方向建议: 1. 增加相对论修正(广义相对论效应) 2. 加入碰撞检测与合并机制 3. 实现三维空间模拟 4. 添加恒星演化模型(核聚变、超新星爆发) 5. 引入暗物质和暗能量模型 6. 使用GPU加速计算(如CUDA) 注意事项: 1. 数值稳定性:长时间模拟可能积累误差 2. 性能优化:N体问题复杂度为O(n²) 3. 尺度问题:处理天文数字级的大数 4. 相对论效应:高速/强引力场考虑时空弯曲 实际宇宙建模要结合: - 广义相对论 - 量子场论 - 粒子物理学 - 流体动力学 - 宇宙学原理(如FLRW度规) 建议学习路线: 1. 经典力学 → 2. 微分方程数值解 → 3. 计算物理学 → 4. 天体物理学 → 5. 宇宙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