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周学习医学图像分析+第二周python技术学习

基于深度学习的多模态MRI图像脑小血管病标志物量化分析与临床 风险因素研究

一、注释笔记

1. 文本高亮 (Page 4) VB-Net模型

2. 便签1 (Page 4) 标注:1. VB.NET 简介 (1)全称:Visual Basic .NET,是微软 .NET 框架下的编程语言之一。 (2)特点:面向对象:支持类、继承、多态等面向对象特性。 集成开发环境(IDE):通常与 Visual Studio 结合使用,提供强大的开发工具。 跨平台:通过 .NET Core 或 .NET 5+,可开发跨平台应用程序。 与 .NET 生态集成:可调用丰富的 .NET 类库,支持 Web、桌面、移动等多领域开发。 2. 基于 VB.NET 构建模型 在 VB.NET 中,模型通常指应用程序的逻辑结构或数据结构。以下是构建模型的常见方法: (1) 面向对象模型 类(Class):定义对象的属性和方法。 继承(Inheritance):通过 Inherits 关键字实现类的继承。 接口(Interface):定义类的行为规范,通过 Implements 关键字实现。 (2) 数据模型 与数据库交互:通过 ADO.NET 或 Entity Framework(需 C#/VB.NET 混合项目)访问数据库。 数据绑定:在 Windows Forms 或 WPF 应用中,将数据模型绑定到 UI 控件。 (3) 领域模型(Domain Model) 业务逻辑抽象:将业务规则封装到模型中,例如订单处理、用户认证等。 设计模式:使用工厂模式、单例模式等设计模式优化模型结构。

3. 文本高亮 (Page 4) CSVD

4. 文本高亮 (Page 4) 脑微出血(CMBs)(平均召回率 = 0.778;平均精确度=0.758)和血管周围间隙(PVS)(平均召回率= 0.953;平 均精确度= 0.923)在召回率和精确度方面优于腔隙性脑梗死

5. 便签2 (Page 4)标注:脑小血管病(CSVD)的影像学标志物是诊断和评估该疾病的关键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腔隙(Lacunes) 定义:由小穿支动脉闭塞引起的直径3-15 mm的脑实质梗死灶。 影像学表现:T1WI低信号、T2WI和FLAIR高信号,周围可见胶质增生带。 临床意义:腔隙是CSVD最常见的标志物之一,与认知障碍和运动功能障碍密切相关。 2. 脑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ies, WMH) 定义:脑白质区域T2WI和FLAIR上的高信号区域,反映脱髓鞘和轴突损伤。 影像学表现:T2WI和FLAIR高信号,T1WI等或低信号。 临床意义:WMH与年龄增长、高血压和认知功能下降显著相关。 3. 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 CMBs) 定义:微小血管破裂导致的含铁血黄素沉积,直径2-5 mm。 影像学表现:T2*WI或SWI序列上的低信号灶。 临床意义:CMBs是脑淀粉样血管病和高血压性血管病变的标志,与卒中风险增加相关。 4. 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nlarged Perivascular Spaces, EPVS) 定义:围绕脑小血管的液体间隙扩大,直径>2 mm。 影像学表现:T2WI和FLAIR上的线状或卵圆形高信号,与血管走行一致。 临床意义:EPVS与年龄、高血压和认知功能下降相关,尤其在基底节区。 5. 脑萎缩(Brain Atrophy) 定义:脑体积减少,包括全脑萎缩和局部区域萎缩。 影像学表现:T1WI上脑室扩大、脑沟增宽。 临床意义:脑萎缩是CSVD晚期的表现,与认知功能严重受损相关。 6. 皮层表面铁沉积(Cortical Superficial Siderosis, cSS) 定义:皮层表面含铁血黄素沉积,反映反复的蛛网膜下腔出血。 影像学表现:SWI序列上的皮层表面线状低信号。 临床意义:cSS是脑淀粉样血管病的特异性标志,与认知功能下降和卒中风险增加相关。 7. 新近皮质下小梗死(Recent Small Subcortical Infarcts, RSSI) 定义:近期发生的直径

6. 文本下划线 (Page 5) 年龄与 CSVD 总负荷评分呈正相关,总胆固 醇与 CSVD 总负荷评分呈负相关

7. 文本下划线 (Page 5) 年 龄与 EPVS 的数量,LIs 和 WMH 的总体积呈正相关;年龄与各脑区 WMH 体积 均呈正相关,SBP 数值与 JVWMH、PVWMH 的体积呈正相关;年龄与 CSVD 总 负荷评分呈正相关,总胆固醇与其呈负相关。CSVD 总负荷评分越高,患腔隙性

8. 文本下划线 (Page 11) 磁共振成像(MRI)扫描是检测 CSVD 的主要诊断工具 9. 文本下划线 (Page 11) CSVD 拥有许多影像学指标,其中包括脑微小出血 (CMBS)、血管周围空间增大(EPVS)、腔隙性脑梗死(LIs)以及脑白质高信号 (WMH)[3]。

10. 文本下划线 (Page 11)风险分层,进一步帮助治疗方案的制定

11. 文本下划线 (Page 12) 使用二维卷积神经网络(CNN)

12. 便签3 (Page 12)标注:CNN(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是一种专门用于处理具有网格 结构数据(如图像、视频等)的深度学习模型,在计算机视觉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以下是关于 CNN 的详细介绍: 一、CNN 的核心结构 卷积层(Convolutional Layer) 1、作用:提取输入数据(如图像)的局部特征。 2、原理:通过卷积核(滤波器)在输入数据上滑动,计算卷积操作,生成特征图(Feature Ma p)。 3、特点: (1)参数共享:同一卷积核在输入的不同位置共享参数,减少模型参数数量。 (2)局部连接:每个神经元仅与输入数据的局部区域连接,捕捉局部特征。 (3)激活函数(Activation Function) 作用:引入非线性,增强模型的表达能力。 常用函数:ReLU(Rectified Linear Unit)、Sigmoid、Tanh 等。 (4)池化层(Pooling Layer) 作用:降低特征图的维度,减少计算量,防止过拟合。 常用方法: 最大池化(Max Pooling):取局部区域的最大值。 平均池化(Average Pooling):取局部区域的平均值。 (5)全连接层(Fully Connected Layer) 作用:将卷积层和池化层提取的特征进行整合,输出最终分类结果。 特点:每个神经元与前一层的所有神经元连接。 (6)归一化层(Normalization Layer) 作用:加速训练过程,提高模型稳定性。 常用方法:Batch Normalization。 二、CNN 的工作原理 1、前向传播(Forward Propagation) 输入数据依次通过卷积层、激活函数、池化层等,最终得到输出结果。 2、反向传播(Backpropagation) 根据损失函数计算误差,通过梯度下降法更新网络参数,使模型逐渐逼近最优解。 3、训练过程 (1)数据预处理:对输入数据进行归一化、增强等操作。 (2)模型初始化:随机初始化网络参数。 (3)迭代优化:通过多次前向传播和反向传播,调整模型参数。 三、CNN 的优势 1、自动特征提取:无需手动设计特征,模型自动学习数据中的模式。 2、参数共享:减少模型参数数量,降低过拟合风险。 3、平移不变性:卷积操作对输入数据的平移具有不变性,适合处理图像等数据。 4、层次化特征表示:低层卷积层提取边缘、纹理等低级特征,高层卷积层提取更抽象的高级特征。 四、CNN 的应用领域 1、图像分类:如手写数字识别(MNIST 数据集)、图像分类(ImageNet 数据集)。 2、目标检测:如 YOLO、Faster R-CNN 等模型,用于检测图像中的目标物体。 3、图像分割:如 U-Net、Mask R-CNN 等模型,用于对图像进行像素级分割。 4、人脸识别:如 FaceNet、DeepFace 等模型,用于人脸验证和识别。 5、自然语言处理:通过一维卷积操作处理文本数据,如情感分析、文本分类。 五、经典的 CNN 模型 1、LeNet-5 提出者:Yann LeCun 特点:最早的卷积神经网络之一,用于手写数字识别。 2、AlexNet 提出者:Alex Krizhevsky 等 特点:在 ImageNet 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推动了深度学习的发展。 3、VGGNet 提出者:Visual Geometry Group 特点:使用小卷积核(3x3)堆叠,网络深度较深。 4、GoogLeNet(Inception 系列) 提出者:Google 特点:引入 Inception 模块,通过并行卷积操作提取多尺度特征。 5、ResNet(残差网络) 提出者:Kaiming He 等 特点:引入残差连接,解决了深层网络训练中的梯度消失问题。 6、DenseNet 特点:每个层都与前面所有层直接连接,进一步增强了特征复用。 六、CNN 的发展趋势 1、轻量化模型:如 MobileNet、ShuffleNet 等,适用于移动设备和嵌入式系统。 2、注意力机制:结合注意力机制(如 SENet、CBAM),提高模型对重要特征的关注。 3、自监督学习:通过无监督学习方式预训练模型,减少对标注数据的依赖。 4、神经架构搜索(NAS):自动搜索最优的网络结构,提高模型性能。 七、CNN 的挑战 1、数据需求:需要大量标注数据进行训练,数据获取和标注成本较高。 2、计算资源:训练深度 CNN 模型需要大量计算资源,尤其是 GPU。 3、可解释性:CNN 模型被视为“黑箱”,难以解释其决策过程。 八、总结 卷积神经网络(CNN)是深度学习领域的重要模型,尤其在计算机视觉任务中表现出色。通过卷 积操作和层次化特征表示,CNN 能够自动提取数据中的模式,实现高效的图像识别、目标检测和 图像分割等功能。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CNN 模型在性能、效率和可解释性方面不断改进,为人 工智能应用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13. 文本下划线 (Page 15) 磁共振成像检查包括 T1 加权磁共振成像(T1WI)、T2 加权磁共振成像 (T2WI)、T2-流体衰减反转恢复(T2-FLAIR)、弥散加权成像(DWI)和磁敏 感加权成像(SWI),每种成像都能反映特定的组织特征

14. 便签4 (Page 15)标注:1. T1加权成像(T1WI) (1)成像原理: T1WI通过调整脉冲序列的重复时间(TR)和回波时间(TE),突出组织之间的T1弛豫时间差异。 短TR(2000 ms)和长TE(>80 ms),突出组织之间的T2弛豫时间差异。 T2弛豫时间长的组织(如水)信号强,而T2弛豫时间短的组织(如脂肪)信号弱。 (2)组织特征: 高信号:水肿、炎症、囊肿、脑脊液。 低信号:钙化、出血(急性期含氧合血红蛋白)、铁沉积。 (3)临床应用: 检测脑水肿、炎症、脱髓鞘病变(如多发性硬化)。 评估肿瘤水肿范围。 2. T2-流体衰减反转恢复(T2-FLAIR) (1)成像原理: T2-FLAIR在T2WI基础上增加一个180°反转脉冲,抑制自由水信号(如脑脊液),使脑脊液呈低 信号,而结合水信号(如水肿)仍保持高信号。 (2)组织特征: 高信号:结合水(如水肿、炎症)。 低信号:自由水(脑脊液)。 (3)临床应用: 增强脑室旁白质病变(如脱髓鞘病变)的对比度。 检测脑室旁梗死、脑膜炎、脑炎。 3. 弥散加权成像(DWI) (1)成像原理: DWI通过施加弥散敏感梯度,检测水分子的布朗运动。 急性期缺血时,细胞毒性水肿导致水分子弥散受限,信号增高。 (2)组织特征: 高信号:急性期梗死、细胞毒性水肿。 低信号:正常脑组织、慢性期梗死(弥散恢复)。 (3)临床应用: 早期诊断急性脑梗死(发病后数分钟至数小时)。 评估肿瘤细胞密度(如高级别胶质瘤)。 4. 磁敏感加权成像(SWI) (1)成像原理: SWI利用不同组织间的磁敏感差异(如脱氧血红蛋白、含铁血黄素、钙化)产生相位差异,通过 后处理生成高对比图像。 (2)组织特征: 高信号:钙化、出血(含正铁血红蛋白)。 低信号:静脉血管、出血(含脱氧血红蛋白)、铁沉积。 (3)临床应用: 检测微小出血灶(如脑微出血、海绵状血管瘤)。 评估静脉血管畸形(如静脉窦血栓)。

15. 文本下划线 (Page 15) U-Net 是经典的编码解码网络,编 码阶段将图像压缩为由特征组成的 feature maps,然后再经过解码阶段将特征解 码为与原始图像尺寸一样的分割结果[8]。

16. 文本下划线 (Page 15) 提取图像特征信息的收缩路径,另一部分则是对待分割位置进行精确图 像映射的扩展路径

17. 文本下划线 (Page 15) 网络通过多层卷积层和最大池化层,将输入图像逐级 转化为高维特征表示,这个过程被称为编码或下采样。然后,通过上采样和转置 卷积操作,特征表示再次被恢复得越来越接近原始图像的大小,这个过程称为解 码。在解码过程中,还会通过跳层连接将相应阶段的编码特征图与解码特征图进 行融合,此为 U-Net 的一个关键步骤,既能避免网络训练过程中出现梯度消失的 问题,也能为解码过程中图像映射增加辅助信息。

18. 文本下划线 (Page 19) 脑白质 高信号(WMH)被定义为在 T2WI 和 T2 FLAIR 序列上表现为高信号,同时在 T1WI 序列上表现为等信号或低信号[12]。

19. 文本下划线 (Page 19) WMH 的自动量化方法可以分为无监督和有监督两类。无 监督方法通常利用强度特征进行聚类并且不需要额外的训练,而有监督方法可以 提取更高级别的信息并且依赖于足够的手动描绘数据作为训练的基础事实。

20. 文本下划线 (Page 20) 近期

评论
成就一亿技术人!
拼手气红包6.0元
还能输入1000个字符
 
红包 添加红包
表情包 插入表情
 条评论被折叠 查看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