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李治军操作系统--设备驱动与文件系统

本文深入探讨了文件系统中文件到磁盘块的映射机制,解析了操作系统如何管理和存储文件,引用了《操作系统》课程及《Linux内核完全注释》等专业资料,为读者提供了对文件系统底层实现的全面理解。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文件到磁盘块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文件系统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参考资料

[1]

### 哈工大操作系统实验3课程资料解析 #### 实验背景概述 哈工大操作系统的实验系列由治军老师设计并提供支持,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 Linux 内核的工作机制及其底层实现细节。实验三通常围绕进程管理和调度展开,重点在于让学生熟悉 Linux 进程创建、销毁及相关系统调用的实现过程[^1]。 #### 关键知识点总结 在实验三中,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fork() 系统调用**:用于创建新进程。通过分析 `kernel/fork.c` 文件中的代码,了解父进程如何复制其地址空间给子进程。 2. **execve() 系统调用**:负责加载新的程序到当前进程中执行。此部分需要阅读 `fs/exec.c` 中的相关源码。 3. **exit() 和 wait() 系统调用**:分别处理进程退出和等待子进程结束的功能。这些功能实现在 `kernel/exit.c` 和 `kernel/sched.c` 中。 4. **进程状态转换**:深入探讨进程的状态变化(运行态、就绪态、阻塞态),并通过调试工具观察实际运行情况。 以下是 fork 的核心逻辑示例代码片段: ```c asmlinkage int sys_fork(struct pt_regs regs) { return do_fork(SIGCHLD, regs.esp, &regs, 0); } ``` 上述代码展示了如何利用 `_syscall` 宏定义来简化用户层对内核服务接口的访问方式[^2]。 #### 配套环境搭建建议 由于 Linux 0.11 是早期版本的操作系统内核,在现代开发环境中无法直接编译运行。因此推荐使用 GCC 3.4 编译器配合 Bochs 或 QEMU 虚拟机模拟真实硬件平台完成整个构建流程[^3]。 #### 学习资源扩展 除了官方文档外,还可以参考以下补充材料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 视频教程:关注 Bilibili 上关于嵌入式编程方向的内容创作者分享的经验贴; - 推荐书籍《Linux设备驱动程序》第三版作为辅助读物加深理解; - 访问 HIT OS Lab 官方网站获取最新动态更新和技术博客文章。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