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计算机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的思考
在2002年全县中小学教导主任经验交流会上的发言
很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与大家共同探讨“计算机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对于计算机,我是半路出家,知之不多;而各位在基层长期领导并实践着教育教学工作,对计算机也都很在行;我的发言只是抛砖引玉,希望大家能踊跃参与讨论,争取通过这次研讨能对这个问题有一个更进一步的认识。
首先必须声明,我今天所说的“计算机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实际上更多的是讲“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计算机”是工具,“信息技术”是手段,两者是根本不同的两个概念。我只是为了叙述的方便,才姑且将它们混为一谈。
第一个问题:计算机在教育教学中有哪些应用,这种应用有什么好处。
对于这个问题,首先还应当从计算机的应用领域谈起。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包括科学计算、信息处理(即数据处理)和事物管理、过程控制(即自动控制)、计算机辅助工作、人工智能、计算机通讯等等。对此,不同的书有不同的阐述,总之就是一句话,计算机是现代社会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必备工具。从这一句话中,我们至少应当有四点认识:
1.我们每天24小时,除了工作、除了学习、再除了生活,还有别的事可做吗?应该说没有了。所以说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几乎是无所不在。也许有人会说,休息的时候、打麻将喝酒的时候是不使用计算机的,这个问题我后面还会讲到。
2.计算机是一种必备工具,只是说它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设备。指甲剪是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必需品,但我们也只是每周用一次而已。计算机也是这样,没有它不行,有了它也不必天天都拴在身上。
3.计算机是现代社会也就是信息社会的产物和工具,这就是说:
第一,现代化程度不高的区域,其应用的程度也相应地较差。有报道说:北京、上海有示范区,所有的家用电器都用电脑进行自动化控制,早晨有闹钟叫醒、自动打开窗帘、冰箱解冻、热洗脸水,收视电视新闻等等,而咱长白县就不行。
第二,不喜欢现代生活的人与计算机无缘。举一个例子:目前我们每一个学校都具备了上互联网的条件,但并不是所有的学校都应用了电子邮件,早在今年暑期农村中小学计算机骨干培训班上,参培各校都建立了电子邮箱,是我一直到现在也没有用。像我这样,能干也不干,这算什么?这就是不喜欢现代化生活或者是拒绝现代化生活。
4.过去,我们在省、市、县会议和材料上都常常听到和看到这样的指示和要求:就是电教人员、计算机技术人员要与任课教师相配合,共同制作教具、共同制作课件,要全身心地为教学服务;而近三、五年就不再听到和看到这样的指示和要求了。这是因为计算机应用技能已不再是计算机专业人员所专有的,而是每个人都必须拥有的。计算机管理员的职责仅仅就是维护电脑正常运行;任课教师应当能够独立完成自制教具、自制课件等工作。这个观点不是我本人的创新,我曾有幸参加过省电视大学电教工作会议和省电视大学的业务培训,在会议和培训班上,他们就是这样讲的,并且省电大校长一把手就曾经使用电脑做了两个半天的《关于试卷分析中的数理统计方法》课程教学。上级领导和上级部门对计算机应用现状的这种认定,反映了全省中等以上的实际水平或者是反映了全省80%地区的实际水平,由此可见,我们距离这样的水平难望项背、相差甚远。这种差距是我们每一个人特别是领导同志都必须清楚认识的,否则就会妄自尊大、故步自封,就会吃大亏。认识到这种差距,我们又应当有怎样的感受呢?别人不知道,我的感受就像开学前两天才开始写第一篇寒假作业的小学生一样,第一是全身发热,第二是不想活了,落下的也忒多了。不行啊,这样是不行的,我们要知耻而后勇,迎头赶上,各级各类计算机培训班还是要搞的,而且必须是切切实实地讲求实效地搞。
总之,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几乎是无所不在,计算机能做什么,无法尽数;计算机不能做什么,难以寻觅。由此进一步,我们应当说,任何试图将计算机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归纳总结为几条几点几方面的做法都会有失全面、有失准确。
下面,我仅就计算机在教育教学中常见的几点应用表述其优越性。
一.办公现代化,效率高。应用计算机办公,可以使用Excel电子表格或Access数据库进行人事、工资、学籍、成绩的管理,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进行通讯。今后,进修校和各校之间的各种文件及统计报表等都将应用电子邮件和邮政信件双渠道发送,进修校于周二或周三收发电子邮件,其他各校都于周三或周四收发电子邮件,每周坚持一贯。进修校的邮箱地址是bscbjsj@mail.jl.cn 联系电话8236192。
二.制作的电脑课件,具有多媒体的特性,教学效果好。
三.网络资源共享,信息量大。过去,我们常说长白人论聪明才智、工作能力都不比别人差,就是长白县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现在,我们就不可以再这样讲了。
四.网络教学交互性强。我理解,网络教学是指教师使用互联网和局域网,利用超文本链接的特性和丰富的学习资源,组织并帮助学生进行自主、互助的学习方式或模式。
第二个问题,把计算机引入教育教学中去这项工作,在整个教育教学工作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如果我们把计算机引入教育教学中去这项工作看做是九牛之一毛、大海之一勺,有它不多、无它不少,这当然是错误的;倘若仅仅热衷于使用计算机可以给学校打材料和上微机课可以收学生的上机费,也无疑是偏离正确方向的和远远不够的。这里我们需要讨论的问题是:这项工作应当与其他工作同等重要还是更为重要。
影响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因素有很多,除了学校内干部队伍、教师队伍的思想品德修养、除了上级领导部门政策引导的影响外,主要有教师专业技术素养和学校经济保障(或办学条件)。我的看法是:
关于教师专业技术素养,乃是终身需要加强的,是一项永远存在不足而需要不断进行培训和自修的一个因素。它可以是工作展开迟后的原因,却不是工作永远滞后的理由。
关于学校经济保障或办学条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确是不可否认的,但学校的实际情况是:经济拮据也仅仅是百事待举不可一发收拾、设备落后却不是根本无法使用。
总之,关键还是教育观念的问题。路子对了头,工作争上游;路子不对头,累死老黄牛。
陈至立部长曾指出:“21世纪信息技术教育对教育的影响将是不可估量的。它不仅带来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化,更重要的是对教育的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深刻影响。”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授为主,说教式教学,分学科定时教学、集体化无个性的个体学习行为,教师作为知识的垄断者和传播者,学业成绩是针对事实性知识和离散技能的评估。
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是:学生探究为主,交互式学习,真实的多学科交叉的问题解决式学习,多样化、个别化的合作学习行为,教师作为学习的帮助者和指导者,学业成绩是基于绩效的评估。
在信息化的今天,我们无疑要摒弃前者,实践后者,恰恰是将计算机应用于教育教学工作,实践网络教学才使后者真正成为可能。传统教育也不是一丝可取之处都没有的,特别是相比较而言我们对此已经驾轻就熟,这正是我们对它恋恋不舍的原因。但是,目前新课程标准已经颁布,从中我们都不难看到,即便我们不实践网络教学,也不得不离开传统更远一点,变化是注定的,是大刀阔斧地改弦更张,还是小打小闹地渐进完善,这需要我们拿出自己的决策。
牛车要撵汽车,只能是抄近路;一直都踩着别人的脚印走路,就永远是落后,另辟蹊径才能实现跨越式的发展。过去,在传统教学中,我们付出了许多努力,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毕竟还未成为全国的第一、全省的第一和全市的第一。而在网络教学方面,虽然目前我们还没起步,但其他人也不曾比我们进步很多。不甘心后进,就应当看到机遇、抓住机遇,我们应当面对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时期的到来,跟上形势的变化和发展,争取更大的进步。与自己的过去纵向相比的进步,不算真正的进步;与别人的现在横向相比的进步,才是不落后的进步。
第三个问题,要将计算机应用于教育教学工作,我们应当怎样做。
对此,关系到专业技术方面的问题,我就不谈了,仅就工作方法上应注意的问题做一个强调,实际上是班门弄斧了。
首要的环节是要赢得校长对这个问题的重视。方法有两个,一是学做肖太后的韩德让,或是做刘备的诸葛亮;二是做和绅、做李莲英。别管丑不丑,能做好工作就不是庸才。
其次是充分发挥教师特别是微机管理员在这方面的工作积极性,主任是兵头将尾,一朵花红不算红,万紫千红春满园。我听说有的学校在不同学科教师的校内公开课评比中,是不允许参评教师使用电脑课件的,理由就是其他教师不会做课件,评比结果不是基于同一个基础。我认为这样不好,对于这种勤于动脑、勇于探索有创新意识的同志,我们应当鼓励才是,甚至,对于先行者,无论其效果如何都高看一眼也是无可厚非的。
其实,调动积极性的最好办法不是物质刺激、也不是表扬鼓励,而是充分的信任和无微的关怀,关于这一点,在此不宜赘述。
再次是自己要率先掌握并应用计算机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否则,总有一天,在你指导工作的时候,被指导者会对你说出一大堆你听不董的教学语言,那时候,你就离回家不远了。
在今年暑期农村中小学计算机骨干教师培训班上,有一位学员对我讲,南方某个学校精简教师队伍的第一个衡量尺度就是:不能使用计算机上课的教师下去,没商量。按照形势发展的速度,可以说南方的今天就是长白的明天,那么,我们在今天应该做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