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面试总结
对自己找工作以来遇到的Java面试题做一个总结。
1 举例说明几种常见的异常,并说明分析某些异常时toString(),getMessage(),printStackTrace()的异同点。
java中异常分为运行时异常和非运行时异常两种。
常见异常如下:
(1)NullPointerException: 空指针异常,属于运行时异常。
(2)ClassCastException: 类型强制转换异常。
(3)Array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 数组下标越界异常。
(4)NoSuchElementException:没有这个元素异常。
异同点:
toString() 输出异常的种类和异常内容;
getMessage() 只输出异常内容;
printStackTrace() 输出异常的种类,内容,以及发生异常的地方;
2 简述HTTP协议,请求都有哪些?
HTTP协议是超文本传输协议,是一个应用层协议,由请求和响应构成。标准的客户端服务器模型。它可以使浏览器更加高效,使网络传输减少。它不仅保证计算机正确快速地传输超文本文档,还确定传输文档中的哪一部分,以及哪部分内容首先显示(如文本先于图形)等。
HTTP协议通常承载于TCP协议之上,有时也承载于TLS或SSL协议层之上,这个时候,就成了我们常说的HTTPS。如下图所示:
默认HTTP的端口号为80,HTTPS的端口号为443。
HTTP协议永远都是客户端发起请求,服务器回送响应。
HTTP协议是一个无状态的协议,同一个客户端的这次请求和上次请求是没有对应关系。
HTTP1.0定义了三种请求方法: GET, POST 和 HEAD方法。
HTTP1.1新增了五种请求方法:OPTIONS, PUT, DELETE, TRACE 和 CONNECT 方法。
3TCP/IP协议三次握手四次挥手的粗略解释
TCP协议提供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字节流服务。面向连接意味着两个使用TCP的应用(通常是一个客户和一个服务器)在彼此交换数据之前必须先建立一个TCP连接。
3次握手过程详解:
所谓三次握手(Three-Way Handshake)即建立TCP连接,就是指建立一个TCP连接时,需要客户端和服务端总共发送3个包以确认连接的建立。在socket编程中,这一过程由客户端执行connect来触发。
(1)第一次握手:
Client将标志位SYN置为1,随机产生一个值seq=J,并将该数据包发送给Server,Client进入SYN_SENT状态,等待Server确认。
(2)第二次握手:
Server收到数据包后由标志位SYN=1知道Client请求建立连接,Server将标志位SYN和ACK都置为1,ack=J+1,随机产生一个值seq=K,并将该数据包发送给Client以确认连接请求,Server进入SYN_RCVD状态。
(3)第三次握手:
Client收到确认后,检查ack是否为J+1,ACK是否为1,如果正确则将标志位ACK置为1,ack=K+1,并将该数据包发送给Server,Server检查ack是否为K+1,ACK是否为1,如果正确则连接建立成功,Client和Server进入ESTABLISHED状态,完成三次握手,随后Client与Server之间可以开始传输数据了。
SYN攻击:
在三次握手过程中,Server发送SYN-ACK之后,收到Client的ACK之前的TCP连接称为半连接(half-open connect),此时Server处于SYN_RCVD状态,当收到ACK后,Server转入ESTABLISHED状态。SYN攻击就是Client在短时间内伪造大量不存在的IP地址,并向Server不断地发送SYN包,Server回复确认包,并等待Client的确认,由于源地址是不存在的,因此,Server需要不断重发直至超时,这些伪造的SYN包将产时间占用未连接队列,导致正常的SYN请求因为队列满而被丢弃,从而引起网络堵塞甚至系统瘫痪。SYN攻击时一种典型的DDOS攻击,检测SYN攻击的方式非常简单,即当Server上有大量半连接状态且源IP地址是随机的,则可以断定遭到SYN攻击了,使用如下命令可以让之现行:
6、4次挥手过程详解
三次握手耳熟能详,四次挥手估计就少有人知道了。所谓四次挥手(Four-Way Wavehand)即终止TCP连接,就是指断开一个TCP连接时,需要客户端和服务端总共发送4个包以确认连接的断开。在socket编程中,这一过程由客户端或服务端任一方执行close来触发。
由于TCP连接时全双工的,因此,每个方向都必须要单独进行关闭,这一原则是当一方完成数据发送任务后,发送一个FIN来终止这一方向的连接,收到一个FIN只是意味着这一方向上没有数据流动了,即不会再收到数据了,但是在这个TCP连接上仍然能够发送数据,直到这一方向也发送了FIN。首先进行关闭的一方将执行主动关闭,而另一方则执行被动关闭。
第一次挥手:
Client发送一个FIN,用来关闭Client到Server的数据传送,Client进入FIN_WAIT_1状态。
第二次挥手:
Server收到FIN后,发送一个ACK给Client,确认序号为收到序号+1(与SYN相同,一个FIN占用一个序号),Server进入CLOSE_WAIT状态。
第三次挥手:
Server发送一个FIN,用来关闭Server到Client的数据传送,Server进入LAST_ACK状态。
第四次挥手:
Client收到FIN后,Client进入TIME_WAIT状态,接着发送一个ACK给Server,确认序号为收到序号+1,Server进入CLOSED状态,完成四次挥手。
(2) 为什么建立连接是三次握手,而关闭连接却是四次挥手呢?
这是因为服务端在LISTEN状态下,收到建立连接请求的SYN报文后,把ACK和SYN放在一个报文里发送给客户端。而关闭连接时,当收到对方的FIN报文时,仅仅表示对方不再发送数据了但是还能接收数据,己方也未必全部数据都发送给对方了,所以己方可以立即close,也可以发送一些数据给对方后,再发送FIN报文给对方来表示同意现在关闭连接,因此,己方ACK和FIN一般都会分开发送。
4 redirect和forward跳转有什么区别?
Forward和Redirect代表了两种请求转发方式:直接转发和间接转发。对应到代码里,分别是RequestDispatcher类的forward()方法和HttpServletRequest类的sendRedirect()方法。
对于间接方式,服务器端在响应第一次请求的时候,让浏览器再向另外一个URL发出请求,从而达到转发的目的。它本质上是两次HTTP请求,对应两个request对象。
对于直接方式,客户端浏览器只发出一次请求,Servlet把请求转发给Servlet、HTML、JSP或其它信息资源,由第2个信息资源响应该请求,两个信息资源共享同一个request对象。
举个通俗的例子:
直接转发就相当于:“A找B借钱,B说没有,B去找C借,借到借不到都会把消息传递给A”;
间接转发就相当于:”A找B借钱,B说没有,让A去找C借”。
一:间接转发方式,有时也叫重定向,它一般用于避免用户的非正常访问。例如:用户在没有登录的情况下访问后台资源,Servlet可以将该HTTP请求重定向到登录页面,让用户登录以后再访问。在Servlet中,通过调用response对象的SendRedirect()方法,告诉浏览器重定向访问指定的URL。
//Servlet中处理get请求的方法
public void doGet(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HttpServletResponse response){
//请求重定向到另外的资源
response.sendRedirect("资源的URL");
}
上图所示的间接转发请求的过程如下:
1.浏览器向Servlet1发出访问请求;
2.Servlet1调用sendRedirect()方法,将浏览器重定向到Servlet2;
3.浏览器向servlet2发出请求;
4.最终由Servlet2做出响应。
二: 直接转发方式用的更多一些,一般说的请求转发指的就是直接转发方式。Web应用程序大多会有一个控制器。由控制器来控制请求应该转发给那个信息资源。然后由这些信息资源处理请求,处理完以后还可能转发给另外的信息资源来返回给用户,这个过程就是经典的MVC模式。
javax.serlvet.RequestDispatcher接口是请求转发器必须实现的接口,由Web容器为Servlet提供实现该接口的对象,通过调用该接口的forward()方法到达请求转发的目的,示例代码如下:
//Servlet里处理get请求的方法
public void doGet(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 HttpServletResponse response){
//获取请求转发器对象,该转发器的指向通过getRequestDisPatcher()的参数设置
RequestDispatcher requestDispatcher =request.getRequestDispatcher("资源的URL");
//调用forward()方法,转发请求
requestDispatcher.forward(request,response);
}
上图所示的直接转发请求的过程如下:
1.浏览器向Servlet1发出访问请求;
2.Servlet1调用forward()方法,在服务器端将请求转发给Servlet2;
3.最终由Servlet2做出响应。
5.session和cookie有什么区别?
1、Cookie 在客户端(浏览器),Session 在服务器端。
2、Cookie的安全性一般,他人可通过分析存放在本地的Cookie并进行Cookie欺骗。在安全性第一的前提下,选择Session更优。重要交互信息比如权限等就要放在Session中,一般的信息记录放Cookie就好了。
3、单个Cookie保存的数据不能超过4K,很多浏览器都限制一个站点最多保存20个Cookie。
4、Session 可以放在 文件、数据库或内存中,比如在使用Node时将Session保存在redis中。由于一定时间内它是保存在服务器上的,当访问增多时,会较大地占用服务器的性能。考虑到减轻服务器性能方面,应当适时使用Cookie。
5、Session 的运行依赖Session ID,而 Session ID 是存在 Cookie 中的,也就是说,如果浏览器禁用了 Cookie,Session 也会失效(但是可以通过其它方式实现,比如在 url 中传递 Session ID)。
6、用户验证这种场合一般会用 Session。因此,维持一个会话的核心就是客户端的唯一标识,即Session ID。
6.简述进程和线程的关系,线程创建的方式有哪些?为什么wait(),notify(),notifyall()必须在同步方法或者同步快中被调用。
1.一个程序至少有一个进程,一个进程至少有一个线程. 进程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独立单位. 线程是进程的一个实体,是CPU调度和分派的基本单位,它是比进程更小的能独立运行的基本单位.线程自己基本上不拥有系统资源,只拥有一点在运行中必不可少的资源(如程序计数器,一组寄存器和栈),但是它可与同属一个进程的其他的线程共享进程所拥有的全部资源. 一个线程可以创建和撤销另一个线程;同一个进程中的多个线程之间可以并发执行.
2.Java使用Thread类代表线程,所有的线程对象都必须是Thread类或其子类的实例。Java创建线程的四种方式:
1)继承Thread类创建线程
2)实现Runnable接口创建线程
3)使用Callable和Future创建线程
4)使用线程池例如用Executor框架
3.wait()与sleep()的区别
sleep()方法是Thread类的静态方法,不涉及到线程间同步概念,仅仅为了让一个线程自身获得一段沉睡时间。sleep可以在任何地方使用。
wait()方法是object类的方法,解决的问题是线程间的同步,该过程包含了同步锁的获取和释放,调用wait方法将会将调用者的线程挂起,直到其他线程调用同一个对象的notify()方法才会重新激活调用者。
注意:线程调用notify()之后,只有该线程完全从 synchronized代码里面执行完毕后,monitor才会被释放,被唤醒线程才可以真正得到执行权。
今天同学写个手机游戏,用蓝牙传输数据的时候丢包,问我解决方案,我提出的方案是:用多线程发送数据并要求对方回送ack号,如果在一定时间内没收到就要重发,如果收到了就要自身wait,那么这要用到多线了,开始写了几个老是报错,就在网上找了找这方面的资料,终于解决了,呵呵!下面我把这篇写的比较全面的文章转载过来,做个笔记,希望能帮助更多的用多线程出现问题的朋友们。
wait与notify是java同步机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结合与synchronized关键字使用,可以建立很多优秀的同步模型。
synchronized(this){}等价与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method(){…..}
同步分为类级别和对象级别,分别对应着类锁和对象锁。类锁是每个类只有一个,如果static的方法被synchronized关键字修饰,则在这个方法被执行前必须获得类锁;对象锁类同。
首先,调用一个Object的wait与notify/notifyAll的时候,必须保证调用代码对该Object是同步的,也就是说必须在作用等同于synchronized(obj){……}的内部才能够去调用obj的wait与notify/notifyAll三个方法,否则就会报错:
java.lang.IllegalMonitorStateException: current thread not owner
在调用wait的时候,线程自动释放其占有的对象锁,同时不会去申请对象锁。当线程被唤醒的时候,它才再次获得了去获得对象锁的权利。
所以,notify与notifyAll没有太多的区别,只是notify仅唤醒一个线程并允许它去获得锁,notifyAll是唤醒所有等待这个对象的线程并允许它们去获得对象锁,只要是在synchronied块中的代码,没有对象锁是寸步难行的。其实唤醒一个线程就是重新允许这个线程去获得对象锁并向下运行。
顺便说一下notifyall,虽然是对每个wait的对象都调用一次notify,但是这个还是有顺序的,每个对象都保存这一个等待对象链,调用的顺序就是这个链的顺序。其实启动等待对象链中各个线程的也是一个线程,在具体应用的时候,需要注意一下。
class ThreadA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hreadB b=new ThreadB();
b.start();
System.out.println("b is start....");
synchronized(b)//括号里的b是什么意思,起什么作用?
{
try
{
System.out.println("Waiting for b to complete...");
b.wait();//这一句是什么意思,究竟让谁wait?
System.out.println("Completed.Now back to main thread");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System.out.println("Total is :"+b.total);
}
}
class ThreadB extends Thread
{
int total;
public void run()
{
synchronized(this)
{
System.out.println("ThreadB is running..");
for (int i=0;i<100;i++ )
{
total +=i;
System.out.println("total is "+total);
}
notify();
}
}
}
要分析这个程序,首先要理解notify()和wait(),为什么在前几天纪录线程的时候没有纪录这两个方法呢,因为这两个方法本来就不属于Thread类,而是属于最底层的object基础类的,也就是说不光是Thread,每个对象都有notify和wait的功能,为什么?因为他们是用来操纵锁的,而每个对象都有锁,锁是每个对象的基础,既然锁是基础的,那么操纵锁的方法当然也是最基础了.
再往下看之前呢,首先最好复习一下Think in Java的14.3.1中第3部分内容:等待和通知,也就是wait()和notify了.
按照Think in Java中的解释:”wait()允许我们将线程置入“睡眠”状态,同时又“积极”地等待条件发生改变.而且只有在一个notify()或notifyAll()发生变化的时候,线程才会被唤醒,并检查条件是否有变.”
我们来解释一下这句话.
“wait()允许我们将线程置入“睡眠”状态”,也就是说,wait也是让当前线程阻塞的,这一点和sleep或者suspend是相同的.那和sleep,suspend有什么区别呢?
区别在于”(wait)同时又“积极”地等待条件发生改变”,这一点很关键,sleep和suspend无法做到.因为我们有时候需要通过同步(synchronized)的帮助来防止线程之间的冲突,而一旦使用同步,就要锁定对象,也就是获取对象锁,其它要使用该对象锁的线程都只能排队等着,等到同步方法或者同步块里的程序全部运行完才有机会.在同步方法和同步块中,无论sleep()还是suspend()都不可能自己被调用的时候解除锁定,他们都霸占着正在使用的对象锁不放.
而wait却可以,它可以让同步方法或者同步块暂时放弃对象锁,而将它暂时让给其它需要对象锁的人(这里应该是程序块,或线程)用,这意味着可在执行wait()期间调用线程对象中的其他同步方法!在其它情况下(sleep啊,suspend啊),这是不可能的.
但是注意我前面说的,只是暂时放弃对象锁,暂时给其它线程使用,我wait所在的线程还是要把这个对象锁收回来的呀.wait什么?就是wait别人用完了还给我啊!
好,那怎么把对象锁收回来呢?
第一种方法,限定借出去的时间.在wait()中设置参数,比如wait(1000),以毫秒为单位,就表明我只借出去1秒中,一秒钟之后,我自动收回.
第二种方法,让借出去的人通知我,他用完了,要还给我了.这时,我马上就收回来.哎,假如我设了1小时之后收回,别人只用了半小时就完了,那怎么办呢?靠!当然用完了就收回了,还管我设的是多长时间啊.
那么别人怎么通知我呢?相信大家都可以想到了,notify(),这就是最后一句话”而且只有在一个notify()或notifyAll()发生变化的时候,线程才会被唤醒”的意思了.
因此,我们可将一个wait()和notify()置入任何同步方法或同步块内部,无论在那个类里是否准备进行涉及线程的处理。而且实际上,我们也只能在同步方法或者同步块里面调用wait()和notify().
这个时候我们来解释上面的程序,简直是易如反掌了.
synchronized(b){…};的意思是定义一个同步块,使用b作为资源锁。b.wait();的意思是临时释放锁,并阻塞当前线程,好让其他使用同一把锁的线程有机会执行,在这里要用同一把锁的就是b线程本身.这个线程在执行到一定地方后用notify()通知wait的线程,锁已经用完,待notify()所在的同步块运行完之后,wait所在的线程就可以继续执行。
7.redis支持的数据类型?redis使用场景,线程是安全的吗?
1.Redis支持五种数据类型:string(字符串),hash(哈希),list(列表),set(集合)及zset(sorted set:有序集合)。
2.一:缓存——热数据
热点数据(经常会被查询,但是不经常被修改或者删除的数据)。
二:计数器
诸如统计点击数等应用。由于单线程,可以避免并发问题,保证不会出错,而且100%毫秒级性能!爽。
命令:INCRBY当然爽完了,别忘记持久化,毕竟是redis只是存了内存!
三:队列
四:位操作(大数据处理)
五:分布式锁与单线程机制
六:最新列表
七:排行榜
3.redis 是线程安全,Redis是一个开源,先进的key-value存储,并用于构建高性能,可扩展的Web应用程序的完美解决方案,是线程安全的。Redis三个主要特点:①Redis数据库完全在内存中,使用磁盘仅用于持久性。②相比许多键值数据存储,Redis拥有一套较为丰富的数据类型。③Redis可以将数据复制到任意数量的从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