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前文 流量的旅行之路 发布后,有的读者觉得收获很大,也有的读者觉得写得不够好,当然,排榜这事怪我,但关于内容,我必须说句公道话,并不是每个创业者都善于表达,特别是闷声发财的那批人。
流量套利这个群体,我十几年就有了解,认识其中不少人,也大概知道他们的玩法和思维方式,当然,只限于大概,其内核的操作技巧和秘笈,我接触这么久,也不敢说自己弄明白了。这些信息其实并不是多么高深的难度,但是在这个群体里,基本都是概不外传的,即便在我的公众号里,也不例外。
海军是流量套利群体里难得出来写一些东西的人,我希望读者能对这个模式有一些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很抱歉,如果您想复制人家的路线,这个真不现实。所以,如果您觉得内容不满意,第一,人家真不是专业的写作者;第二,人家真不会把家底露给你。 对此,我希望读者能够谅解。
其实除了专职做公众号和营销的那批创业公司,绝大部分创业者都不会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写文章,写公众号上,你遇到一个写公众号特别努力,而又不是专职做营销的,通常不能说是成功的创业者。恩,比如我这样的。
以下是正文,为便于阅读,经由作者同意,做部分文字调整与修改。
正文:
作为流量平台,就是获取有效的流量,从而更好地将流量卖给客户。而作为站长、应用软件和APP在将流量卖给流量平台的时候,来获取更多的收益。
一 流量的攻
为了追求更高的收益,作为渠道的站长和开发者,想了很多方式来提升自己的站点浏览量。
相互导量,无论是在站长时期,还是APP时期,这个模式一直存在着。网站时期,站长之间,可以在自己的站点内切入对方站点广告页面(用IFRAME方式),后来各大流量平台禁止站长将广告切入iframe页面。(附注:其实最早并不是iframe,而是通过js嵌入交换代码,从1999年太极链开始文本广告交换曾经在站长中风靡一时,但随着搜索引擎的崛起,这个模式已经彻底衰落。iframe的优势在于,对站长而言,比js更安全一些,更可控一些。但是对广告主而言,用iframe投放广告,无法监控其访问页面来源,因此无法有效甄别作弊,这也是各大流量平台禁止iframe广告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