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70、下面是路由器Huawei的部分配置信息,关于该配置信息描述错误的是:
[HUAWEI]ip as-path-filter 2 permit 200_300
[HUAWEI]route-policy test permit node 10
[HUAWEI]route-policy if-match as-path-filter 2
A、该Route—Policy的10号节点引用AS路径过滤器2,并定义了一个if—match子句
B、定义一个名为test的Route-Policy,该节点序列号为10
C、该Route-Policy只能在OSPF进程中进行调用
D、设置序号为2的AS路径过滤器,允许路由信息中包含AS200和AS300
解析:Route-Policy可以用于多种路由协议,包括但不限于OSPF、BGP等。它是一种通用的路由策略工具,可以用于定义路由的过滤、修改和优先级等策略。该router-policy只能在BGP起过滤作用。
第一条命令设置了一个新的自治系统路径过滤器AS-Path Filter,编号为2。它允许permit包含自治系统号200和300的路径。
第二条命令定义了名为test
的路由策略,并且允许permit通过该策略的路由。node 10
可能是指在该策略中的第10个节点配置,但具体含义需要根据华为的路由策略语法来确定。
第三条命令用于匹配自治系统路径过滤器2的路由策略。if-match
关键字用于指定匹配条件。然而这条命令缺少了策略名称,因此它不是一个完整的命令。正确的命令例如route-policy test if-match as-path-filter 2
。
单选71、以下哪个场景不适合部署接口策略路由?
A、在核心交换机上将内网和外网相互访问的流量牵引到旁挂的安全检测设备上
B、企业网络多ISP出口的场景下,内网不同的网段通过不同的ISP出口访问互联网
C、修改本地始发的流量下一跳
D、在核心交换机上将内网和外网相互访问的流量牵引到旁挂的AC设备上
解析:策略路由的操作对象是数据包,在路由表已经产生的情况下,不按照路由表进行转发,而是根据需要,依照某种策略改变数据包转发路径。
接口策略路由(Interface Policy-Based Routing, PBR)是一种根据策略来决定数据包转发路径的技术。它通常用于实现复杂的路由决策,通常用于控制流量的路径选择,将特定流量导向特定的接口或下一跳。比如基于应用层信息、用户身份、流量类型等来选择不同的路由路径。
在部署接口策略路由时,我们通常希望对流量进行精细的控制和定制,以满足特定的网络需求。然而,在修改本地始发的流量下一跳时,可能会引入一些问题和风险。
本地始发的流量是指由本地设备发起的流量,通常这些流量是从源设备开始的,经过一系列的网络处理后到达目标设备。在一般情况下,本地始发的流量会根据系统的路由表进行路由选择,并且下一跳会根据网络拓扑和路由协议动态确定。
如果我们在本地设备上直接修改流量的下一跳,可能会破坏原有的路由选择机制,导致流量被错误地导向其他路径或无法正确到达目标。这样可能会引发网络故障、数据包丢失或连接不稳定等问题
A、这个场景适合部署接口策略路由,因为可以通过策略路由将特定的流量(如内网和外网的交互流量)引导到安全检测设备进行检查。
B、这个场景也适合部署接口策略路由,因为可以根据不同的内网网段来选择不同的ISP出口,实现流量的负载均衡或策略路由。
C、基于接口的策略路由可以修改流经设备的数据转发,而C项是指从本设备发起的数据,该情况适合本地策略路由而非基于接口的策略路由。
D、这个场景同样适合部署接口策略路由,因为可以将特定的流量(如内网和外网的交互流量)引导到AC设备进行认证和授权。
单选72、关于BGP的Keepalive报文消息的描述,错误的是:
A、缺省情况下,Keepalive的时间间隔是180s B、Keepalive报文只包含一个BGP数据报头
C、Keepalive报文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