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移动互联网白皮书(2013年)》的几个解读

解读:

1、开发自主操作系统的需求和环境日益成熟;

2、HTML5未必会成为主流,但基于VM的Java等语言一定会成为主流;

3、在移动应用日益广泛,逐渐替代浏览器的时代,电信运营商有更多的翻盘机会。

工信部电信研究院最近发布的《移动互联网白皮书(2013年)》(下称“白皮书”)显示,与计算机产业的摩尔定律相比,移动互联网终端硬件、软件、应用、流量都6个月的短周期升级或增长。过去几年间,操作系统格局全面翻盘,Android占到主导地位,对比中国的自主操作系统份额不足1%。

根据工信部电信研究院的统计数据,目前我国用户手机更换周期约为24个月,远远领先功能机时代的40个月。对于2012年厂商纷纷推出的四核手机,统计发现,在我国2012年移动智能终端出货量中,四核占比不足8%。

以下是白皮书中所述的几个趋势:

移动互联网以6个月为周期快速迭代

过去二十年间,微软和Intel所组成的Wintel阵营作为产业轴心,依照摩尔和安迪比尔两大定律,共同推动计算机产业以18个月为周期升级演进。移动芯片设计和制造的分离、SOC模式与Turnkey模式、多样化的传感器件和交互方式等推动移动智能终端硬件平台的迭代速度已由摩尔定律的18个月缩短到6-12个月甚至更短。当前终端硬件、软件、应用、流量都以惊人一致的速度——6个月的短周期升级或增长。

操作系统格局全面翻盘

2008年诺基亚主导的Symbian系统占全球市场移动操作系统全年销量的52%,之后受到iOS与Android剧烈冲击,至2012年第3季度仅为2.6%,基本上退出历史舞台。苹果iOS自2007年上市,2012年第3季度市场占有率为13.9%。Android则由2009年的3.9%市场份额发展至2012年3季度的72.4%,其规模化成功甚至超越Symbian最辉煌的时期。

国内自主操作系统普遍未超过1%

2009年,Symbian系统仍占据中国移动(微博)操作系统市场全年出货量的74.7%,而随着Android系统以开源、免费吸引中国企业大规模进入智能终端领域,迅速成长为市场主导力量。至2012年底,Android已占到增量市场的86.4%,其它系统中,Symbian仅余2%,苹果iOS占8.6%,Windows占1.2%,而国内自主操作系统普遍未超过1%。

四核智能手机占比不足8%

根据工信部电信研究院的统计数据,在我国2012年移动智能终端出货量中,四核占比不足8%。2012年三星、Nvidia、高通、MTK等主流芯片厂商均推出了四核芯片,Intel紧跟其后推出四核平台Bay Trail,由于目前四核芯片成本较高、功耗优化并不成熟、基于多核架构操作系统优化问题以及适用于四核驱动的精品应用数量有限,四核芯片并未得到终端厂商的大规模采用。

用户手机更换周期约为24个月

据工信部电信研究院最新统计,目前我国用户手机更换周期约为24个月,远远领先功能机时代的40个月。在根本消费规则的转变下,智能手机长达数年的高增长尚未出现放缓迹象,全球智能手机继2010年和2011年连续两年超过50%的高速增长后,在2012年上半年又创下了43.7%的增速,半年累计出货已经达到2.98亿部。2012年我国移动智能终端出货量超过2012年之前历史上出货量总和,总出货量2.58亿部,增速达到167%。

使用应用程序超过web使用时间

在多个国家中用户使用应用程序的时间都超过了使用Web(浏览器)的时间。全球应用程序的下载数量、创新的数量都在加速增长。在应用程序商店领域,呈现苹果与谷歌(微博)两家独大的格局。截至2012年底,苹果应用商店App Store应用数达77.5万个,下载次数累计超过400亿次,谷歌应用商店Google Play应用数也已超过70万个,下载量超过250亿次,而至2011年全球应用程序商店总下载规模累计仅为360亿次。受终端、网络以及标准制定等条件制约,Web应用程序商店在未来至少2-3年内仍无法超越现有应用程序商店成为主导。

转自http://blog.youkuaiyun.com/hellochina15/article/details/8656817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FPGA的144输出通道可切换电压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涵盖系统总体架构、FPGA硬件设计、上位机软件设计以及系统集成方案。系统由上位机控制软件(PC端)、FPGA控制核心和高压输出模块(144通道)三部分组成。FPGA硬件设计部分详细描述了Verilog代码实现,包括PWM生成模块、UART通信模块和温度监控模块。硬件设计说明中提及了FPGA选型、PWM生成方式、通信接口、高压输出模块和保护电路的设计要点。上位机软件采用Python编写,实现了设备连接、命令发送、序列控制等功能,并提供了一个图形用户界面(GUI)用于方便的操作和配置。 适合人群:具备一定硬件设计和编程基础的电子工程师、FPGA开发者及科研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适用于需要精确控制多通道电压输出的实验环境或工业应用场景;②帮助用户理解和掌握FPGA在复杂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包括PWM控制、UART通信及多通道信号处理;③为研究人员提供一个可扩展的平台,用于测试和验证不同的电压源控制算法和策略。 阅读建议:由于涉及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的内容,建议读者先熟悉FPGA基础知识和Verilog语言,同时具备一定的Python编程经验。在阅读过程中,应结合硬件电路图和代码注释,逐步理解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此外,实际动手搭建和调试该系统将有助于加深对整个设计的理解。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