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系统规划
对应项目的立项阶段
系统规划的步骤
- 初步调查
- 根据企业战略目标,分析企业现状以及系统运行情况
- 确定系统目标
- 确定系统的服务范围质量等
- 分析子系统的组成
- 做系统规划并指定子系统功能
- 拟定系统的实施方案
- 分析子系统优先级,确定开发顺序
- 进行可行性研究
- 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召开可行性论证会
- 制订系统建设方案
- 对可研报告提出的各项技术指标进行分析,比较、落实各项假设的前提条件,制订系统建设方案,形成系统设计任务书作为系统建设的依据
项目的机会选择
可行性分析
概述
- 经济可行性
- 成本收益分析,包括建设成本、运行和项目建设后可能的经济收益
- 技术可行性
- 技术风险分析,现有的技术能否支持系统目标的实现,现有资源(员工,技术积累,构件库,软硬件条件)是否足以支持项目的实施
- 法律可行性(社会可行性)
- 不能鱼国家法律火政策相抵触
- 用户使用可行性
- 执行可行性,从信息系统用户的角度评估系统的可行性
- 管理可行性:系统鱼现有管理机制的一致性,改革的可能性
- 运行可行性:用户方便使用的程度
评价矩阵
成本效益分析
基本概念
- 成本
- 按照成本性态分类
- 固定成本:管理人员的工资、办公费、固定资产折旧费、员工培训费用、广告费、技术开发经费
- 变动成本:直接材料费、产品包装费、外包费用、开发奖金等
- 混动成本:水电费、电话费、质量保证人员的工资、设备动力费等
- 从项目管理角度对成本分类
- 直接成本:项目组人员工资,材料费用
- 间接成本(分摊):水电费,员工培训费
- 开发成本
- 开发人员工资,开发材料资源类成本
- 运维成本
- 运维人员工资,运维耗材
- 按照成本性态分类
- 收益
- 有形收益
- 资源要求的减少,运行效率的改进,提高了工作效率,每个月节约的人员工资
- 无形收益
- 企业形象的改善、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 有形收益
- 盈亏临界分析
- 净现分析
- 投资回收期
盈亏临界分析
销售额=固定成本+可变成本+税费+利润(正常情况下)
销售额=固定成本+可变成本+税费(盈亏平衡时)
注意可变成本与销售量成正比,并不是刚开始就需要所有的可变成本
净现值分析
成本效益分析中的静态与动态的问题
第n年折现因子=1(1+折现率)n第n年折现因子={1\over(1+折现率)^n}第n年折现因子=(1+折现率)n1
现值:P=F(1+i)nP = {F\over(1+i)^n}P=(1+i)nF
净现值: NPV=∑t=0n(收回的钱−支出的钱)t(1+i)tNPV=\sum_{t=0}^n{(收回的钱-支出的钱)_t\over (1+i)^t}NPV=∑t=0n(1+i)t(收回的钱−支出的钱)t
净现值率:NPVR=NPV/Ip=∑t=0n(收回的钱−支出的钱)t(1+i)−t∑t=0nIt(1+i)−tNPVR=NPV/I_p=\sum_{t=0}^n{(收回的钱-支出的钱)_t(1+i)^{-t}\over {\sum_{t=0}^nI_t(1+i)^{-t}}}NPVR=NPV/Ip=∑t=0n∑t=0nIt(1+i)−t(收回的钱−支出的钱)t(1+i)−t
累计成本现值需要将每年成本现值相加
####投资回收期
是指投入的成本,刚好收回的时间点
- 静态投资回收期
- 动态投资回收期
投资回收率=1/投资回收期*100%
投资收益率 = 投资回报率
总投资收益率=投资收益/投资总额*100%
年均投资收益率=运营期年均净收益/投资总额*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