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术原理:区块链如何为物联网安全赋能
1. 去中心化信任机制
- 分布式账本技术:区块链将物联网设备数据存储在多个节点上,消除对单一中心的依赖。例如,在智能家居场景中,设备数据可安全存储在不同网络节点,无需依赖云服务提供商进行集中授权。
- 抗攻击性:数据分布于整个网络,攻击者需操纵超过50%的节点才能修改数据,难度极高。例如,比特币网络中,攻击者需控制全网51%以上的算力才能篡改数据。
2. 加密与哈希算法
- 非对称加密:采用公钥/私钥体系,确保数据传输的机密性。例如,物联网设备的身份凭证通过公钥密码术生成唯一密钥对,私钥存储在设备中,公钥注册在区块链上,实现设备身份的伪匿名性验证。
- 哈希函数:通过哈希算法生成数据的唯一指纹,确保数据完整性。任何数据篡改都会导致哈希值变化,从而被检测到。
3. 智能合约自动化
- 预定义代码执行:智能合约以代码形式存在,可自动执行设备间协议。例如,在供应链金融中,智能合约自动验证核心企业应付账款,触发中小微企业的快速融资,减少人工干预和违约风险。
- 动态调整:结合AI模型分析历史数据,智能合约可动态调整融资额度,降低信用风险。例如,京东科技通过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自动匹配订单状态与资金流向,确保融资款定向使用。
二、应用场景:区块链在物联网中的安全实践
1. 设备身份管理
- 分布式证书管理:区块链为物联网设备分配唯一数字证书,结合智能合约实现设备身份的自动注册、认证和吊销。例如,中国移动研究院的区块链物联网基础设施项目,通过联盟链实现设备证书的分布式管理,降低CA系统部署成本。
- 伪匿名性:设备身份通过公钥验证,避免暴露真实信息。例如,在智能交通系统中,车辆身份通过区块链证书验证,确保通信安全。
2. 安全通信与数据交换
- 本地认证:家庭网关作为区块链节点,对智能家电进行本地认证,实现设备间直接通信,避免数据经网关转发带来的安全风险。
- 端到端加密:结合TLS/IPSec协议,优化证书传输和验证流程。例如,爱立信的区块链数据完整性服务提供全面的审计和可信数据服务,确保通信安全。
3. 数据确权与交易
- 不可篡改记录:区块链记录数据生成、传输和使用的全流程,通过哈希摘要上链确保数据不可篡改。例如,农业物联网中,传感器数据上链后可用于碳交易或保险理赔,实现数据资产化。
- 智能合约交易:数据交易通过智能合约自动执行,确保权益分配。例如,联易融科技集团将供应链金融GPT模型与智能合约结合,实现AI审单、风险评估的自动化。
4. 设备管理与固件升级
- 分布式固件存储:区块链利用分布式节点存储固件补丁,通过多方验证确保固件来源可信。例如,紫光展锐的Cat.1芯片支持区块链技术,实现设备固件的自动管理和安全升级。
- 安全启动:结合安全启动和身份验证机制,防止未授权访问。例如,Huh等人提出的以太坊区块链平台,通过公钥密码术实现物联网设备的控制和配置。
三、实际案例:区块链在物联网中的落地实践
1. 中国移动研究院项目
- 技术架构:基于联盟链的证书管理系统,支持设备证书的分布式生成、验证和存储。
- 应用效果:
- 证书配置效率提升90%,设备成本降低30%;
- 解决eSIM远程写卡场景中CA机构互信问题,支持运营商间设备互认;
- 在智能家居场景中实现跨厂商设备安全直连通信。
2. 紫光展锐与万向区块链合作
- 技术方案:推出全球首款支持区块链的Cat.1芯片(春藤8910DM),结合摩联科技的BoAT区块链应用框架,实现设备数据“链上-云上”可信对应。
- 应用场景:
- 智慧农业:土壤监测数据上链用于碳交易;
- 车联网:车辆行驶数据上链支持UBI车险。
3. 工商银行区块链平台
- 技术架构:企业级区块链平台“工银玺链”,支持高性能、强安全、易扩展的区块链服务。
- 物联网应用:
- 供应链金融:通过物联网设备采集货物运输数据并上链,结合智能合约实现自动放款,降低融资风险;
- 案例:农业银行利用智能合约自动验证核心企业应付账款,中小微企业凭区块链记录的应收账款快速融资,放款时间从周级缩短至分钟级。
4. 联易融科技集团
- 技术亮点:将自研的供应链金融GPT模型与智能合约结合,实现AI审单、风险评估的自动化。
- 应用效果:
- 生成式AI解析非结构化数据(如合同、物流单据),结合智能合约生成动态融资方案;
- 服务超家核心企业,累计处理资产规模亿元,助力万中小微企业融资。
四、未来趋势:区块链与物联网的深度融合
1. 与5G、边缘计算的协同
- 5G赋能:提供低时延、高带宽通信能力,支持实时性要求高的物联网场景(如自动驾驶、远程医疗)。
- 边缘计算:降低数据处理延迟,结合区块链确保数据可信。例如,在工业互联网中,边缘节点处理数据并上链,实现分布式认知工业互联网。
2. 数字货币与机器经济
- 数字货币交易:区块链为物联网设备间的数字货币交易提供基础设施,支持机器经济发展。例如,无人驾驶出租车可根据充电桩的支付要求,自动发起数字货币转账交易。
- 智能合约支付: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实现资金按订单进度分阶段释放,避免挪用风险。
3. 标准化与互操作性
- 国际标准制定:推动区块链与物联网标准的统一(如IEEE、ISO标准),解决不同厂商设备间的兼容性问题。
- 跨链互操作:实现不同区块链系统间的数据互通,如IPWE推出的跨链版权登记平台,已实现Ethereum、Polkadot等5条公链的版权数据互通。
4. 隐私计算与数据安全
- 隐私保护技术:结合安全多方计算(MPC)和可信执行环境(TEE),在保护数据隐私的前提下实现数据价值挖掘。例如,ARPA项目采用MPC技术,Trias项目采用TEE硬件技术。
- 合规数据采集:在GDPR等法规框架下,通过区块链实现数据采集、使用的合规性,提升用户信任。
五、结论
区块链技术通过去中心化信任、加密算法、智能合约等机制,在物联网设备身份管理、安全通信、数据确权与交易、设备管理与固件升级等场景中,有效确保了信息安全和用户隐私。未来,随着与5G、边缘计算的协同以及数字货币的应用,区块链在物联网领域的作用将进一步凸显,推动构建可信、安全、高效的物联网生态。


602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