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家里有几部梁羽生的武侠小说,是和金庸的几部小说混在一起看的。梁羽生的小说特点在于前后几部连贯性比较强,后面小说常常引用前面小说里的人物,常常是师傅、父辈的事情在前面,徒弟、儿子的故事在后面,并且小说里常常说“详见拙著***”,让人心里痒痒的,总是想再看看其他的小说,《萍踪侠影录》、《冰河洗剑录》、《弹指惊雷》等等,都是这样前后引申出来接着看下去的。家里没有的小说,就出去租,那时候租武侠小说是个很不错的生意,每本每天是几毛钱。我们常常是一次借上三五本,几个朋友一起看。
看得多了后觉得梁羽生的小说每部的思维比较类似,首先是情节类似,几乎每部都是出了一代新人,同时出现了一代的坏人,然后PK,最后好人获胜;第二是人物结构类似,都是家传的、门派的那么几路人;第三是人物定位比较类似,每部都是好人就是好人,坏人就是坏人,正派邪派一目了然,人物心理不够复杂,像《白发魔女传》里面的卓一航在正邪之间的犹豫,算是刻画比较深刻的了,也仅仅是心理的矛盾,最后辜负了练霓裳的一片心意,归根结底离不了人物刻画刻板的窠臼。后来看的金庸的小说多了,就不再看其他的武侠小说了。当时我们几个一起看武侠小说的小朋友,各自有了各自的看书流派,我是专门看金庸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挨个找到堵了个遍,并且都是读两遍以上。还有专门看温瑞安的,有专门看黄易的,还有愿意看那些山寨作家,像全庸、吉龙等等,杂七杂八的武侠小说的,爱好各不一样。
前段时间梁羽生逝世,掀起了一阵纪念梁羽生的热潮,我也不免俗。他的小说我是不太想再翻,也翻不下去,上当当网找到了梁羽生的杂文《笔花六照》,定了本回来。
《笔花六照》是梁羽生跨越二十多年前后散文的部分集子,概括了六个方面:武侠、师友、诗话、读史、棋人棋事、旅游。我是先从棋人棋事开始看的,有围棋和象棋两部分,其中围棋部分谈到的几个人,王立诚、常昊、李昌镐等,后来都确实如预言一样,成了三国围棋的顶尖人物。包括中国围棋赶超日本的趋势,预言的也极准,这些都是在八十年代写的,相当不容易。
这本书四百多页,读起来颇累,开始的时候想读完之后再写读后感,后来实在读不下去了,文章也是跳着读的,到最后翻翻就算了。不是文章写的不好,实在是研究性的东西相当多,像象棋部分,举了好几个实战局进行讨论;诗话部分,就考据、措辞有相当深入的研究,等等。这些都不是我能搞清楚的,于是兴趣大减。
梁羽生的古文功底相当深厚,写诗、填词如家常便饭,很多诗词要仔细研究才能弄明白。古人讲琴棋书画,棋他是占了一块,书法不清楚,不过他的文采是相当的不错,至于琴和画就无从考据了。涉猎广泛应该是梁羽生的一大特点,并且都是以中华文学为主,从诗词方面就能看得出来。
看梁羽生的散文,看梁羽生的武侠小说,虽然不足以读懂梁羽生这个人,也会有比较直观的感受,恣意于文字之间,一生著作等身,终生不受羁绊,封笔后毅然离开香港,开启新的生活,洒脱程度金庸犹未及之,古代隐士亦不过如此。
看得多了后觉得梁羽生的小说每部的思维比较类似,首先是情节类似,几乎每部都是出了一代新人,同时出现了一代的坏人,然后PK,最后好人获胜;第二是人物结构类似,都是家传的、门派的那么几路人;第三是人物定位比较类似,每部都是好人就是好人,坏人就是坏人,正派邪派一目了然,人物心理不够复杂,像《白发魔女传》里面的卓一航在正邪之间的犹豫,算是刻画比较深刻的了,也仅仅是心理的矛盾,最后辜负了练霓裳的一片心意,归根结底离不了人物刻画刻板的窠臼。后来看的金庸的小说多了,就不再看其他的武侠小说了。当时我们几个一起看武侠小说的小朋友,各自有了各自的看书流派,我是专门看金庸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挨个找到堵了个遍,并且都是读两遍以上。还有专门看温瑞安的,有专门看黄易的,还有愿意看那些山寨作家,像全庸、吉龙等等,杂七杂八的武侠小说的,爱好各不一样。
前段时间梁羽生逝世,掀起了一阵纪念梁羽生的热潮,我也不免俗。他的小说我是不太想再翻,也翻不下去,上当当网找到了梁羽生的杂文《笔花六照》,定了本回来。
《笔花六照》是梁羽生跨越二十多年前后散文的部分集子,概括了六个方面:武侠、师友、诗话、读史、棋人棋事、旅游。我是先从棋人棋事开始看的,有围棋和象棋两部分,其中围棋部分谈到的几个人,王立诚、常昊、李昌镐等,后来都确实如预言一样,成了三国围棋的顶尖人物。包括中国围棋赶超日本的趋势,预言的也极准,这些都是在八十年代写的,相当不容易。
这本书四百多页,读起来颇累,开始的时候想读完之后再写读后感,后来实在读不下去了,文章也是跳着读的,到最后翻翻就算了。不是文章写的不好,实在是研究性的东西相当多,像象棋部分,举了好几个实战局进行讨论;诗话部分,就考据、措辞有相当深入的研究,等等。这些都不是我能搞清楚的,于是兴趣大减。
梁羽生的古文功底相当深厚,写诗、填词如家常便饭,很多诗词要仔细研究才能弄明白。古人讲琴棋书画,棋他是占了一块,书法不清楚,不过他的文采是相当的不错,至于琴和画就无从考据了。涉猎广泛应该是梁羽生的一大特点,并且都是以中华文学为主,从诗词方面就能看得出来。
看梁羽生的散文,看梁羽生的武侠小说,虽然不足以读懂梁羽生这个人,也会有比较直观的感受,恣意于文字之间,一生著作等身,终生不受羁绊,封笔后毅然离开香港,开启新的生活,洒脱程度金庸犹未及之,古代隐士亦不过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