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线程池的核心概念
线程池是一种管理多个线程的机制,通过复用线程来减少线程创建和销毁的开销,从而提高系统性能和稳定性。Java 提供了 java.util.concurrent
包来支持线程池的操作,核心类是 ThreadPoolExecutor
。
2. 线程池的核心参数
创建线程池时需要指定以下核心参数:
- corePoolSize:核心线程数。
- maximumPoolSize:最大线程数。
- keepAliveTime:非核心线程的空闲存活时间。
- unit:时间单位。
- workQueue:任务队列(如
LinkedBlockingQueue
)。 - threadFactory:线程工厂。
- handler:拒绝策略(如
AbortPolicy
、CallerRunsPolicy
等)。
3. 线程池的创建
Java 提供了 Executors
工厂类来创建常见的线程池:
1). newFixedThreadPool:固定大小的线程池。
- 创建一个固定大小的线程池,任务队列是无界的(LinkedBlockingQueue),因此理论上不会触发拒绝策略,除非线程池被关闭。
- 拒绝策略:默认使用 AbortPolicy,但由于队列无界,通常不会触发。
ExecutorService fixedThreadPool = Executors.newFixedThreadPool(5);
2). newCachedThreadPool:可缓存的线程池。
- 创建一个可缓存的线程池,线程数可以无限增长,任务队列是同步队列(SynchronousQueue),因此当所有线程都在忙时,新任务会直接创建新线程。
- 拒绝策略:默认使用 AbortPolicy,但由于线程数可以无限增长,通常不会触发。
ExecutorService cachedThreadPool = Executors.newCachedThreadPool();
3). newSingleThreadExecutor:单线程的线程池。
- 创建一个单线程的线程池,任务队列是无界的(LinkedBlockingQueue),因此理论上不会触发拒绝策略,除非线程池被关闭。
- 拒绝策略:默认使用 AbortPolicy,但由于队列无界,通常不会触发。
ExecutorService singleThreadExecutor = Executors.newSingleThreadExecutor();
4). newScheduledThreadPool:支持定时任务的线程池。
- 创建一个支持定时及周期性任务执行的线程池,任务队列是无界的(DelayedWorkQueue),因此理论上不会触发拒绝策略,除非线程池被关闭。
- 拒绝策略:默认使用 AbortPolicy,但由于队列无界,通常不会触发。
ScheduledExecutorService scheduledThreadPool = Executors.newScheduledThreadPool(5);
5). 自定义线程池:可以通过 ThreadPoolExecutor
的构造函数自定义线程池,指定核心参数和拒绝策略。
ThreadPoolExecutor customThreadPool = new ThreadPoolExecutor(
2, // corePoolSize
4, // maximumPoolSize
60, // keepAliveTime
TimeUnit.SECONDS, // unit
new LinkedBlockingQueue<>(10), // workQueue
Executors.defaultThreadFactory(), // threadFactory
new ThreadPoolExecutor.AbortPolicy() // handler
);
4. 线程池的任务提交
线程池可以提交 Runnable
和 Callable
任务:
1). Runnable:无返回值,适用于不需要返回结果的任务。
- run() 方法不能抛出受检异常(checked exception),只能在方法内部处理异常。
- 适用于不需要返回结果的任务,如日志记录、异步通知等。
- 可以通过 ExecutorService.submit(Runnable task) 提交任务,返回一个 Future<?> 对象,但 Future.get() 总是返回 null。
Future<?> future = executor.submit(() -> {
System.out.println("Task is running");
});
2). Callable:有返回值,适用于需要返回结果的任务。
- call() 方法可以抛出受检异常,调用者可以通过 Future.get() 方法捕获这些异常。
- 适用于需要返回结果的任务,如计算任务、数据库查询等。
- 可以通过 ExecutorService.submit(Callable task) 提交任务,返回一个 Future 对象,Future.get() 返回任务的结果。
Future<Integer> future = executor.submit(() -> {
return 42;
});
3). Runnable 和 Callable都可以通过 Future.cancel(boolean mayInterruptIfRunning) 方法来取消任务
Future<?> future = executor.submit(() -> {
while (!Thread.currentThread().isInterrupted()) {
// 任务逻辑
}
});
future.cancel(true); // 尝试中断任务
5. 线程池的拒绝策略
当线程池遇到以下场景,无法接受新任务时,会根据设置的拒绝策略处理新任务。
- 线程池已关闭。
- 任务队列已满且线程数达到最大线程数。
Java 提供了四种内置的拒绝策略,分别位于 java.util.concurrent.ThreadPoolExecutor 类中:
- AbortPolicy:抛出
RejectedExecutionException
异常。适用于需要严格处理任务提交失败的场景。 - CallerRunsPolicy:由提交任务的线程自己执行任务。适用于不希望任务被丢弃的场景。
- DiscardPolicy:直接丢弃任务。适用于可以接受任务丢失的场景。
- DiscardOldestPolicy:丢弃队列中最旧的任务,然后重新提交新任务。适用于可以接受丢弃旧任务的场景。
除了使用内置的拒绝策略,还可以通过实现 RejectedExecutionHandler 接口来自定义拒绝策略:
public class CustomRejectionHandler implements RejectedExecutionHandl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rejectedExecution(Runnable r, ThreadPoolExecutor executor) {
System.out.println("Task rejected: " + r.toString());
// 自定义处理逻辑,如记录日志、重试等
}
}
ThreadPoolExecutor executor = new ThreadPoolExecutor(
2, 4, 60, TimeUnit.SECONDS,
new LinkedBlockingQueue<>(10),
new CustomRejectionHandler()
);
for (int i = 0; i < 20; i++) {
executor.submit(() -> {
System.out.println("Task is running");
});
}
executor.shutdown();
6. 线程池的使用场景
线程池适用于以下场景:
- Web 服务器处理请求:管理并发请求处理线程。
- 批量数据处理:并行处理大量数据。
- 定时任务调度:执行定时或周期性任务。
- 异步任务处理:异步执行任务,避免阻塞主线程。
- 并行计算:充分利用多核 CPU 的计算能力。
- 数据库连接池:管理数据库连接。
- 消息队列消费者:并行处理消息队列中的消息。
- GUI 应用程序:执行后台任务,保持 UI 响应性。
7. 线程池的关闭
线程池使用完毕后需要关闭,以释放资源:
- shutdown():平缓关闭线程池,等待所有任务执行完毕。
- shutdownNow():立即关闭线程池,尝试中断所有正在执行的任务。
8. 线程池的优缺点
- 优点:
- 减少线程创建和销毁的开销。
- 控制并发线程数量,避免资源耗尽。
- 提高系统性能和稳定性。
- 缺点:
- 配置不当可能导致资源浪费或任务堆积。
- 需要合理设置线程池参数和拒绝策略。
总结
线程池是管理多线程任务的强大工具,能够有效提高系统的性能和资源利用率。通过合理配置线程池的参数和选择合适的拒绝策略,可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并发需求。在实际开发中,应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线程池类型,并确保在任务完成后正确关闭线程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