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NSS原理及技术(三)——差分定位技术

本文详细介绍了差分GPS(DGPS)技术,包括其原理、分类和构成。DGPS通过消除卫星钟误差、星历误差等提高定位精度,通常分为伪距差分和载波相位差分。文中还探讨了不同类型的差分方法,如静态和动态,实时与后处理,并解释了RTK测量和CORS系统的应用。此外,还涉及GPS静态定位、载波相位差分的单差、双差、三差原理,强调了差分技术在提高定位精度至厘米级别的重要性。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本文以DGPS为例来说明差分定位技术

首先提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采用差分GPS定位技术测量

答案是:绝对定位精度不能满足要求。

 

一、DGPS简介

DGPS:差分全球定位系统(Differential Global Position System).

目前 GPS 系统提供的定位精度是优于 10 米,而为得到更高的定位精度,我们通常采用差分 GPS 技术:将一台 GPS 接收机安置在基准站上进行观测。根据基准站已知精密坐标,计算出基准站到卫星的距离改正数,并由基准站实时将这一数据发送出去。用户接收机在进行 GPS 观测的同时,也接收到基准站发出的改正数,并对其定位结果进行改正,从而提高定位精度。

 

差分 GPS 分为两大类:伪距差分和载波相位差分

差分的优点

(1)消除卫星钟钟差

(2)消除卫星星历误差

(3)消除电离层延迟

(4)消除对流层延迟

(5)将接收机钟钟差做为未知数求出以上措施将有效地提高GPS定位精度,一般而言,以坐标方式差分可达±5m的精度,以伪距方式可达±(1~3)m级精度,以载波相位方式可达±(1~3)cm的精度,高程精度为平面精度的2~3倍。

 

RTK测量原理图

 

二、差分GPS的分类

(1)按接收机天线所处状态分类

  1. 动态
  2. 静态
  3. 动静合一

(2)按系统处理的方式(数字模型)分类

  1. 坐标差分
  2. 伪距差分
  3. 载波相位差分
  4. 伪距差分、载波
### GNSS 单点定位差分定位原理、实现及区别 #### 单点定位原理与实现 单点定位是一种基于单一接收机完成的位置计算方法。它通过接收来自多个卫星的信号来估算自身的维坐标(经度、纬度和高度),并提供时间同步信息[^2]。具体来说,接收机会测量每颗可见卫星的距离(伪距)并通过求解一组非线性方程组得出最终位置。 以下是单点定位的核心步骤: 1. 接收机接收到至少四颗卫星的信号。 2. 测量每颗卫星的伪距,并记录对应的传播延迟。 3. 利用已知的卫星轨道参数(星历数据)构建距离方程。 4. 解算这些方程以获得地球表面的精确位置。 尽管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大气延迟、钟差、多径效应等),其精度通常较低,在米级范围内波动。 ```matlab % Matlab代码示例:GNSS单点定位简化算法 function pos = single_point_positioning(sat_positions, pseudoranges) % sat_positions: N×3矩阵表示N颗卫星的空间坐标 (单位:m) % pseudoranges: 长度为N的向量表示测得的伪距 (单位:m) A = zeros(length(pseudoranges), 4); b = zeros(length(pseudoranges), 1); for i = 1:length(pseudoranges) A(i,:) = [sat_positions(i,:)' -1]; b(i) = sqrt(sum((sat_positions(i,:).^2))) - pseudoranges(i); end x = pinv(A)*b; % 使用最小二乘法求解未知数 pos = x(1:3); % 返回地理坐标部分 end ``` --- #### 差分定位原理与实现 差分定位旨在提高GNSS系统的绝对定位精度,通过引入参考站的方式减少公共误差源的影响。根据目标参量的不同,差分GNSS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种形式:位置差分、伪距差分和载波相位差分[^1]。 - **位置差分** 这是最简单的差分模式之一,其中参考站在已知位置上运行,并将其实际坐标与由GNSS推导出的估计值之间的偏差发送给用户设备。后者应用此差异调整自己的解决方案,从而达到更高的准确性水平。 - **伪距差分** 此种方式涉及从两个不同地点(即移动终端和固定基站之间)获取针对相同卫星集合所作的一系列伪距读数之差值运算过程。这样做的好处在于能够有效消除大部分共同作用于两者的干扰项,比如时钟偏移或者电离层/对流层延滞效果等等[^3]。 - **载波相位差分** 载波相位差分提供了最高的精密度等级,因为它依赖更稳定的射频波形特征来进行细粒度追踪操作。然而,这种技术也面临整周模糊性的挑战——需要额外处理才能完全解析初始状态下的周期计数值问题。 为了补偿各种环境引起的不确定性成分,诸如电离层模型改正和几何结构优化之类的措施被广泛应用于整个流程当中[^4]。 --- #### 主要区别总结表 | 特性 | 单点定位 | 差分定位 | |-------------------|----------------------------------|--------------------------------| | 所需硬件数量 | 单一接收器 | 至少一对相互协作的工作单元 | | 数据传输需求 | 不需要外部通信链路 | 必须建立实时或事后通讯机制 | | 准确程度 | 较低 (~几米至几十米范围内的误差)| 显著提升 (<厘米级别可能达成) | | 应用场景 | 广泛适用于一般消费类产品 | 更适合专业领域如测绘工程等领域 | ---
评论 8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