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见:
https://refactoringguru.cn/design-patterns
创建型模式
单例模式(重点)
详情请见:设计模式-单例模式·
工厂模式(重点)
简要介绍:
- 简单工厂模式:将产品进行抽象,并且有一个具体的工厂负责生产不同种类的具体产品,生产的方法可以根据名称直接生成,也可以根据反射机制生成。
简单工厂模式有三种东西:具体工厂、抽象产品、具体产品。 - 工厂方法模式:**如果使用简单工厂的话,每加一个产品,就需要修改生产的方法的代码,这违背了开闭原则。**工厂方法则是对工厂本身进行抽象,将生产抽象成了一个接口,每次加产品时,只需要加产品类和对应的实现。
工厂方法模式以下四种东西: 抽象工厂、具体工厂、抽象产品、具体产品。 多了一个抽象工厂。
https://www.cnblogs.com/jimoer/p/9206801.html - 抽象工厂模式:工厂方法模式只有一个抽象产品类,而抽象工厂模式有多个。 工厂方法模式的具体工厂类只能创建一个具体产品类的实例,而抽象工厂模式可以创建多个。
建造者(生成器)模式(重点)
https://refactoringguru.cn/design-patterns/builder
建造者模式与抽象工厂的关系:
- 生成器关注的的重点是如何分步生成复杂对象,并将这些对象进行组装。而抽象工厂专门用于生产一系列相关对象,并没有分步骤和组装的需求。
- 抽象工厂会马上返回产品, 生成器则允许你在获取产品前执行一些额外构造步骤。
原型模式–通过复制生成实例(无需了解)
注:本人并未对原型模式进行详细了解。
结构型模式
结构型模式(Structural Pattern): 描述如何将类或者对象结合在一起形成更大的结构,就像搭积木,可以通过简单积木的组合形成复杂的、功能更为强大的结构
适配器模式:
- https://blog.youkuaiyun.com/wwwdc1012/article/details/82780560
最好的实例是spring session中的适配器。
桥接模式:
组合模式:
装饰模式:
外观模式:
享元模式:
代理模式:(重点)
行为模式
责任链模式 (重要,实际场景经常使用)
命令模式(略)
https://refactoringguru.cn/design-patterns/command
迭代器模式(Iterator)
迭代器模式:https://www.jianshu.com/p/3dd7b4e73561
为什么一定要考虑引入Iterator这种复杂的设计模式呢?
如果是数组,直接使用for玄幻语句进行遍历处理不就可以了吗?
一个重要的理由:引入Iterator后可以将遍历抽象成一个实现方式,后续无需修改现有代码。
例如代码:
假设现在用的是List。
while (it.hasNext()) {
Book book = (Book) it.next();
System.out.println(book.getName());
}
如果未来放弃使用数组而是选择使用list或tree或其他的集合,都不需要更改具体实现(都是it.next()),只需要换一下集合即可。
状态模式
类似策略模式,但是内部知道其他状态,并且能进行切换。
https://refactoringguru.cn/design-patterns/state
策略模式
定义多种策略,策略之间能够相互替换。
具体实例:消息平台。https://editor.youkuaiyun.com/md/?articleId=108516355
模板方法模式:抽象类
详见mq的模板。
访问者模式
比较难,随便看看就好:访问者模式一篇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