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接

割接是一种在网络通信领域中常见的操作,通常涉及将现有的业务或流量从一个系统迁移至另一个系统的过程。本文详细介绍了割接的基本概念、应用场景和技术细节,包括不同类型的割接操作及其实施时的注意事项。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割接”一般包括设备和线路、业务等,是指使用一种新的事物替换原有旧的事物,也指将一种业务或流量从一个网中移植到另一外网络中。传统割接需要阐述是否中断业务,即指设备或线路替换时,要不要中断现有设备上运行的正常业务。一般用在搬迁可替换项目中。
  凡是以新的系统替换旧的系统的行为都称为割接,此处的系统也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比如电源系统割接、移动的BOSS系统割接、联通的营帐系统割接、这网络割接、那系统割接。。。。。反正都是割接。说白了,就是替换。一般都比较郑重其事,原因是割接如果失败,往往会对业务等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甚至是损失。也因此,割接成了一件很慎重的事情,凡遇割接,都是在晚上进行,重要的割接,往往又要求进行周密的测试、数据的备份、以及失败紧急回退方案等等,一般要求临晨5、6点就要求割接完毕,不影响第二天的运营。



  割接一次由来已久。
最早在固定通信网,用户与交换系统之间由用户线连接。当新系统投入使用,部分用户要移入新系统,这时用户就要从原系统切断,联入新系统。切断老系统叫“割”,接入新系统叫“接”,当然这一过程要在最不不影响用户通话的时段完成。
在一些机房搬迁过程中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各种线缆也有割接问题,其意思跟上面解释的基本一致。

网小了说,设备同一设备机框间的线路转换也可以说是割接。。

后来这一词义进行了扩展:电话号码升为也可以称之为割接、移动系统小区调整也可成为割接、甚至系统技术升级也可成为割接。

但是,最典型和扣题的还是固定电话覆盖区域调整的“割接”和机房搬迁的“割接”。


如题,经常听到割接一词,不明其意,想请教达人,割接是什么?最好具体的详细的说明,其中涉及到那些技术应用.先谢过了

割接的常用场合:部分区域原来的网络规划不合理,搬掉了其他公司的基站换成自己公司的,HIRS与IP 的新老交替,等等。


一般网络的调整,升级,补丁加载等都可以称为割接。
简单的说就是从旧的路由调整到新的路由,从缆的性质上分为电缆和光缆割接。
割接方式上分为中断通信和不中断通信。
就单纯的光缆线路割接而言,严格的讲不是不中断而瞬断。当然电缆割接可以不断。

割接就是换通道。
这些东西原来走这条通道的,割接后走另一条通道了,更换了通道过后所用的设备可能是比原来通道更高级、稳定的设备。当然也可能因为通道故障而临时换通道。割接包括传输割接和宽带割接。
按通道分:
有光路割接和数据电路割接两种,光路用光纤连接新老设备。数据电路割接用专用的数据电线来连接新老传输设备端子


听了周围N多人说了割接这个词

然后开始好奇,到底干嘛的这个DD?

然后开始查资料:

1 :为了网络运行所以对线路进行割接,和服务器定时维护一样

2 :性能提升,设备的更新

3 :线路扩容或者说重新调整环网的树模式

通讯电路是什么?通讯不是用关揽的吗?

树模式可以对因多少回环?

现在割接到顶也就720G带宽?


割接就是换通道,这些东西原来走这条通道的,割接后走另一条通道了,更换了通道过后所用的设备可能是比原来通道更高级、稳定的设备。当然也可能因为通道故障而临时换通道。割接包括传输割接和宽带割接。

我只能说这么多了,其他不能说个



网络割接

把网线剪断,重新连起来。
换个交换机的端口,换个路由了,甚至换个设备了,都可以说是网络割接了。
网络割接就是网络的线路或者设备调整
<think>好的,我现在需要处理用户关于网络割接的问题。用户询问的是网络割接的操作指南和最佳实践。首先,我需要明确网络割接的基本概念,确保自己理解正确。网络割接通常指在现有网络中进行设备更换、配置调整或升级,同时尽量减少业务中断。这需要详细的计划和步骤。 接下来,我应该参考用户提供的引用内容,看看有没有相关的信息。引用[1]提到腾讯在DevOps的实践,可能涉及自动化或配置管理,这对割接可能有帮助。引用[3]提到KeenTune工具,用于系统调优,可能在割接后的优化阶段有用。引用[4]讲上云迁移的挑战,虽然迁移和割接不同,但部分步骤可能有相似之处,比如风险评估和回滚计划。 然后,我需要整理网络割接的标准步骤。通常包括需求分析、方案设计、风险评估、预演测试、正式割接、验证和收尾。每个步骤需要详细说明,并结合引用中的相关内容。例如,在方案设计阶段,可以提到使用可配置的运营平台(引用[1]提到的DevOps实践)来简化配置管理。在调优阶段,可以推荐KeenTune工具(引用[3])来自动化参数优化。 用户还可能关心如何减少中断时间和确保安全性,所以最佳实践中需要包括这些方面。例如,分阶段割接、自动化工具的使用、回滚机制等。此外,需要提醒用户进行充分的测试和文档记录,避免意外情况。 最后,生成相关问题时要围绕用户的需求,可能涉及具体步骤的细节、工具推荐、风险控制等。确保问题覆盖用户可能进一步询问的方向,帮助他们深入理解。 现在需要检查是否有遗漏的步骤或引用内容未充分利用。同时,确保回答结构清晰,分点明确,符合用户要求的中文回答和格式规范。</think>### 网络割接操作指南与最佳实践 网络割接是网络运维中高风险、高复杂度的操作,核心目标是通过设备替换、配置变更或架构升级实现业务平滑过渡。以下是关键步骤和最佳实践: --- #### **一、标准操作流程** 1. **需求分析与方案设计** - 明确割接目标(如设备替换、带宽扩容、架构优化) - 设计割接方案时需包含以下内容: - **拓扑变更图**:标注新旧链路、设备连接关系 - **操作步骤清单**:按时间顺序列出配置命令、验证指令 - **回滚计划**:定义触发回滚的条件(如业务中断超5分钟)和具体步骤 - *参考工具*:使用类似腾讯DevOps平台[^1]的可视化工具进行方案配置与版本管理。 2. **风险评估与应急预案** - 识别潜在风险(如兼容性问题、配置冲突),例如引用[2]中提到的数据库替换时需关注现有环境适配性,割接同样需验证新旧设备协议兼容性。 - 准备应急资源(备用设备、临时链路)和通讯预案(运维团队、业务方联络表)。 3. **预演与沙盒测试** - 在仿真环境中验证配置脚本,例如通过`VRP模拟器`测试华为设备命令。 - 关键验证点: - 路由收敛时间(如OSPF/BGP恢复时长) - ACL策略生效情况 - 流量路径是否符合预期 4. **正式割接执行** - **分阶段操作**(以核心交换机更换为例): ```markdown 1. 22:00-22:30 备份原设备配置,断开非关键业务流量 2. 22:30-23:30 迁移业务至备用链路,下线旧设备 3. 23:30-01:00 新设备上架并加载预验证配置 4. 01:00-02:00 流量回切,监控业务指标 ``` - *自动化工具*:使用Ansible或Python脚本批量执行配置命令,减少人为失误。 5. **验证与收尾** - 基础检查:`ping`/`traceroute`、端口状态(`display interface brief`) - 业务层检查:HTTP状态码、数据库连接池利用率 - 使用KeenTune[^3]等工具进行性能调优(如TCP缓冲区大小、队列深度)。 --- #### **二、最佳实践** 1. **最小化业务中断** - 采用**增量割接**(如先迁移30%流量验证稳定性) - 选择低峰时段操作,并通过CDN或负载均衡引流 2. **自动化与标准化** - 将割接脚本纳入Git版本控制,参考DevOps实践[^1]实现配置即代码(IaC) - 使用Prometheus+Grafana实时监控关键指标(丢包率、延迟) 3. **文档与复盘** - 记录操作日志和异常事件,输出《割接总结报告》 - 针对云迁移中遇到的兼容性问题[^4],提前制定VPC/安全组适配方案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