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春晚黑科技是5G+XR让虚拟照进现实,那么冬奥就是5G+AR+超高速相机,让表演互动融入,实现文化情感共鸣。
冬奥会的高科技,除了开闭幕式的表演之外,赛事上用到的超高速相机,也令广大网友眼前一亮。(估计不知网友,其他国家也会震撼)
前段时间全网都在感谢的“猎豹”大家还有印象吗?其实大家感谢错了相机,真正记录运动员运动的不是那个,是韩见愁”摄像机——首都体育馆的“飞猫”系统,它是由40台4K超高清摄影机阵列加上3台8K VR摄像头组成,既可以用于转播,关键时刻还能帮助裁判,辅助判决,尽可能保证判决的公正性。另外,赛场上真正的裁判系统,肯定是有专业的相机拍摄实时传输的,毕竟术业有专攻。
“猎豹”是给咱们看运动员精彩瞬间,相当于代替咱们现场观看的“眼睛”;“飞猫”是全方位转播,谁有小动作,都能收紧囊中,尽览无余;裁判系统,我暂且叫他“鹰眼”吧,也不知道网友称呼啥,是专门用在赛场,跟紧运动员,就好像一个个监考老师,是裁判员的“眼睛”。
首先这个超高清摄像机是有速度要求的,瞬间记忆的帧率、分辨率、色彩、延迟情况等等,都需要高于一般的高速相机,再加上还必须能够在那种极端环境(估计得零下20°了吧)下,能够不间断持续实时输入输出,,同时重量大小造型,因为需要在轨道上“自由”滑行,所以也都有一定要求。
那么超高速相机这么神奇,现在才有的吗?或者说才应用到体育赛事的吗?当然不是啦!20世纪20年代荷兰发明了高速摄像机,并于1928年第九届阿姆斯特丹夏季奥运会上第一次使用。(这句是从网上找的资料)1952年第15届赫尔辛基奥运会的时候有了终点摄影机,这样就能够通过相机判别到底谁是第一名。
还有更多历史哈哈,其实奥运会的高科技一直都有,只是大家没关注罢了。这届冬奥的超高速相机的应用,确实火到出圈,被大家认知,因为之前它的应用领域之相对广泛但是又有一定的局限性,大家最常见的道路交通违法抓拍那个就说超高速相机的应用领域之一。至于体育赛事、训练的应用那更广泛了。
之前谈过动作捕捉相机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超高速相机也可以。如果是个人运动,非团队配合的运行,那么只要用超高速相机记录每个运动员的训练情况,然后给运动员放慢几十倍,看回放,然后找到其在某个点的运动动作,这样去训练提升改进自己的运行技巧也好,方式也好,肌肉力量也好,然后去形成自己的肌肉记忆。说白了就是用超高速相机去记录你的运动过程,然后看回放,看看自己哪边做的好与不好,不好的地方看看怎么改进,如果不看回放,自己是没法发觉一些需要纠正改进的点的。这个也同样适用于竞争对手,分析对手在比赛时的有缺点,在某个瞬间的动作,比如接球动作、滑雪动作、游泳跳水等动作,可能细微的点就是竞争的关键点,尤其乒乓球这种,借助超高速相机,放慢对手的动作,去分析他的动作习惯,找到破绽,对训练有很大帮助。
至于团队运动,则是各方配合,借助超高速相机,一方面看到自己在比赛中的运动情况,一方面是团队直接的配合情况,一举两得,如果是比赛时候录制的,还可以看到对手动作和竞争对手的团队配合情况,看看能否找到攻破点,进行破防。
你可以理解为,超高速相机,在体育训练中就是相当于你的不会说话的陪练老师,他帮你记录自己的优缺点,和对手的优缺点,然后给你启发,顺便找到加强训练和突破训练的地方,提高训练效率,也方便提供比赛的竞争策略。
后面会专门找一些高速相机在体育赛事领域的具体应用分享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