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树系列之二叉搜索树(二)

本文着重介绍二叉搜索树,包括其定义、性质,还阐述了创建、查找、插入和删除操作。创建时按序列规则构建,查找通过递归,插入需检测元素是否存在,删除分四种情况处理,使用二叉搜索树可提高查找效率。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二叉树的基本概念与定义在前文中已经介绍过了,那么此后的几篇文章开始着重于二叉树的实际运用,现在先介绍一篇二叉搜索树,见名知意,此树肯定是用在搜索查找的场景啦。

二叉搜索树

定义

二叉搜索树又称二叉查找树,亦称为二叉排序树。设x为二叉查找树中的一个节点,x节点包含关键字key,节点x的key值记为key[x]。如果y是x的左子树中的一个节点,则key[y] <= key[x];如果y是x的右子树的一个节点,则key[y] >= key[x]。

性质

(1)若左子树不空,则左子树上所有节点的值均小于它的根节点的值;
(2)若右子树不空,则右子树上所有节点的值均大于它的根节点的值;
(3)左、右子树也分别为二叉搜索树;

例如:
图示为一棵二叉搜索树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示不是一棵二叉搜索树,因为节点40的左孩子节点值为44,不满足二叉搜索树的定义。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创建二叉搜索树

现有序列:A = {61, 87, 59, 47, 35, 73, 51, 98, 37, 93}。根据此序列构造二叉搜索树过程如下:

(1)i = 0,A[0] = 61,节点61作为根节点;
(2)i = 1,A[1] = 87,87 > 61,且节点61右孩子为空,故81为61节点的右孩子;
(3)i = 2,A[2] = 59,59 < 61,且节点61左孩子为空,故59为61节点的左孩子;
(4)i = 3,A[3] = 47,47 < 59,且节点59左孩子为空,故47为59节点的左孩子;
(5)i = 4,A[4] = 35,35 < 47,且节点47左孩子为空,故35为47节点的左孩子;
(6)i = 5,A[5] = 73,73 < 87,且节点87左孩子为空,故73为87节点的左孩子;
(7)i = 6,A[6] = 51,47 < 51,且节点47右孩子为空,故51为47节点的右孩子;
(8)i = 7,A[7] = 98,98 < 87,且节点87右孩子为空,故98为87节点的右孩子;
(9)i = 8,A[8] = 93,93 < 98,且节点98左孩子为空,故93为98节点的左孩子;

创建完毕后如图:

图2.4图2.4

查找
查找过程

(1)如果树是空的,则查找结束,无匹配。
(2)如果被查找的值和节点的值相等,查找成功。
(3)如果被查找的值小于节点的值,递归查找左子树,
(4)如果被查找的值大于节点的值,递归查找右子树,
2.5.2 代码实现

    /* 递归查找二叉排序树T中是否存在key, */
    /* 指针f指向T的双亲,其初始调用值为NULL */
    /* 若查找成功,则指针p指向该数据元素节点,并返回TRUE */
    /* 否则指针p指向查找路径上访问的最后一个节点并返回FALSE */

    bool searchBST(BSTNode* T, int key, BSTNode* f, BSTNode **p)
    {  
        if (!T) /*  查找不成功 */
        { 
            *p = f;  
            return false; 
        }
        else if (key == T->key) /*  查找成功 */
        { 
            *p = T;  
            return true; 
        } 
        else if (key < T->key) 
            return searchBST(T->lchild, key, T, p);  /*  在左子树中继续查找 */
        else  
            return searchBST(T->rchild, key, T, p);  /*  在右子树中继续查找 */
    }

使用二叉搜索树可以提高查找效率,其平均时间复杂度为O(log2n)。
最好的情况为二叉搜索树完全平衡,这样查找可以看作是一个二分查找;
最坏的情况是二叉搜索树为一颗斜树,即根节点为max或者min值,这样最坏情况会遍历整棵树!

插入
插入过程

(1)先检测该元素是否在树中已经存在。如果已经存在,则不进行插入;
(2)若元素不存在,则进行查找过程,并将元素插入在查找结束的位置。

图解过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代码实现
    void insertBST(BSTNode **T,int key) //此处使用二重指针是因为要修改指针的指针
    {
        BSTNode *s;
        if(*T==NULL) //到达查找结束位置,再次位置插入元素
        {
            s = (BSTNode*)malloc(sizeof(BSTNode));
            s->key = key;
            s->lchild = NULL;
            s->rchild = NULL;
            *T=s;
        }
        else if(key<(*T)->key)//要插入的值大于当前节点,往左子树搜
        {
            insertBST(&((*T)->lchild),key);
        }
        else if(key>(*T)->key)//大于当前节点,往右子树搜
        {
            insertBST(&((*T)->rchild),key);
        }
    }
删除

删除的情况比插入要复杂一些,主要分四种情况:
1)删除节点为叶子节点
2)3)删除的节点只有左子树或右子树
4)删除的节点既有左子树又有右子树

删除节点为叶子节点

删除叶子节点的方式最为简单,只需查找到该节点,直接删除即可。例如删除图2.4中的叶子节点37、节点51、节点60、节点73和节点93的方式是相同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删除的节点只有左子树

删除的节点若只有左子树,将节点的左子树替代该节点位置。例如删除图中的98节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删除的节点只有右子树

删除的节点若只有右子树,将节点的右子树替代该节点位置。这种情况与删除左子树处理方式类似,不再赘述。

删除的节点既有左子树又有右子树

若删除的节点既有左子树又有右子树,这种节点删除过程相对复杂。其流程如下:
(1)遍历待删除节点的左子树,找到其左子树中的最大节点,即删除节点的前驱节点;
(2)将最大节点代替被删除节点;
(3)删除左子树中的最大节点;
(4)删除最大节点的情况仍然有两种情况(想想看为什么),则递归执行删除。
因为最大节点要么是叶子节点,要么只有左子树,因为要是它有右子树的话,它就不是最大节点了啊。

注:同样可以使用删除节点的右子树中最小节点,即后继节点代替删除节点,此流程与使用前驱节点类似。

也就是说,当我们删除的节点既有左子树又有右子树的情况下,我们有两种删除策略,一种是删除节点,然后把左子树的最大节点置于删除节点所在的位置,一种是删除节点,把右子树的最小节点置于删除节点所在的位置。

代码实现:
    //若二叉排序树T中存在关键字等于key的数据元素时,则删除该数据元素节点
    //并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bool deleteBST(BSTNode* T,int key)
    { 
        if(!*T) /* 不存在关键字等于key的数据元素 */ 
            return false;
        else
        {
            if (key == (*T)->key) /* 找到关键字等于key的数据元素 */ 
                return deleteBSTNode(T);
            else if (key<(*T)->key)
                return deleteBST(&(*T)->lchild,key);
            else
                return deleteBST(&(*T)->rchild,key);

        }
    }
    /* 从二叉排序树中删除节点p,并重接它的左或右子树。 */
    bool deleteBSTNode(BSTNode* p)
    {
        BSTNode* q,s;
        if((*p)->rchild==NULL) //右子树空则只需重接它的左子树(待删节点是叶子也走此分支) 
        {
            q=*p;
            *p=(*p)->lchild; 
            free(q);
        }
        else if((*p)->lchild==NULL) //左子树为空,只需重接它的右子树
        {
            q=*p; 
            *p=(*p)->rchild; 
            free(q);
        }
        else //左右子树均不空
        {
            q=*p; 
            s=(*p)->lchild;
            while(s->rchild) // 转到左子树,然后向右到尽头(找待删节点的前驱) */
            {
                q=s;
                s=s->rchild;
            }
            (*p)->key=s->key; //s指向被删节点的直接前驱(将被删节点前驱的值取代被删节点的值)
            if(q!=*p)
                q->rchild=s->lchild; //重接q的右子树
            else
                q->lchild=s->lchild; //重接q的左子树
            free(s);
        }
        return TRUE;
    }

本文部分参考:https://xiaozhuanlan.com/topic/5036471892 同学们可以移步去看一看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