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32多线程程序设计学习笔记(第二章)
《WIN32多线程程序设计》这本书也看了好多遍,但总是觉得印象不深;我想是不是应该做做笔记,一来可以加深一下印象。二也在可以在用时方便查阅。
J
首先,我觉得线程一点都不难(这样的心理暗示会使我觉得学的轻松一些);
why?
与
调用函数的过程类似;
线程只不过用CreateThread的API将函数
HANDLE hThread =
CreateThread (
LPSECURITY_ATTRIBUTES lpThreadAtt,
DWORD dwStackSize
LPTHREAD_START_ROUTINE lpFun,
LPVOID lpParameter,
DWORD dwCreationFlags,
LPDWORD lpThreadID)
LpFun
:就是指向被封装的函数的地址。
LpParameter: 就是指向被封装的函数的参数(没有参数填入null)
图示:

CreateThread()除了LpFun,LpParameter两个参数极为重要外,它的其它的参数有啥用的?当然的有用了,具体使用的时候查帮助就行了,实在不会,那就设为
null
得了。
当调用
CreateThread()
后,会产生线程核心对象(如果已经产生了线程核心对象,那么就只将此核心对象的引用计数加
1
;另外,
win32
系统中有若干种核心对象),并以句柄的方式代表它。那么,显然,在线程使用完毕后就应该用
CloseHandle()
函数关闭。
既然线程是独立的运行的程序,那么主程序如何知道线程执行完毕呢?答案是通过
GetExitCodeThread(HANDLE hThread,LPDWORD lpExitCode)
函数。如果线程已结束,那么线程结束的代码被放在
lpExitCode
参数中带回来,如果线程尚未结束,
lpExitCode
带回来的值是
STILL_ACTIVE
。
值得注意的是:
GetExitCodeThread(HANDLE hThread,LPDWORD lpExitCode)
还可以带回线程函数的返回值。
lpExitCode
就是函数的返回值
例:
线程函数:
DWORD WINAPI ThreadFun(LPVOID n)
{
return 10;
}
int main()
{
hThrd = CreateThread(null,ThreadFun,…..);
DWORD exitCode=0;
for( ; ; )
{
GetExitCodeThread(hThrd,&exitCode);
If ( exitCode ==
STILL_ACTIVE)
{
//
线程仍然在运行
}
else
{
break;
}
}
//exitCode
保存了函数的返回值
10
printf(“线程函数的返回值: %d /n”, exitCode);
CloseHandle(hThrd);
Return 0;
}
这一章节的内容大概就是这么多,总结一下:
*
产生一个线程 [ CreateThread() ]
*
判断线程是否结束 [
GetExitCodeThread () ]
*
关闭线程 [
CloseHandle () ]
*
强制退出线程 [
ExitThread () ]
附注:以上正文纯属加强记忆所做笔记,内容或有不详,甚至错误,请阅者见谅,匆见怪!!!
封装起来,并
产生一个与主程序同时执行的程序来调用被封装的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