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的部门考试又要开始了。下月中旬要考C++。开始范围如下:
RTTI
member pointer
storage class
overloading
exceptions
implicit/explicit casting
object model
constructor/copy constructor/operator=
STL basic algorithms
STL basic conceptions: Range/Iterator/Functor
哎,看到上面的东西,头都是大的。不过为了考试,必须要花时间搞清楚上面的问题。每个专题一片文章理解。今天就看看RTTI是什么东西。下面的内容转自VC知识库。原文出处:http://www.vckbase.com/document/viewdoc/?id=653
RTTI 是“Runtime Type Information”的缩写,意思是:运行时类型信息。它提供了运行时确定对象类型的方法。本文将简略介绍 RTTI 的一些背景知识、描述 RTTI 的概念,并通过具体例子和代码介绍什么时候使用以及如何使用 RTTI;本文还将详细描述两个重要的 RTTI 运算符的使用方法,它们是 typeid 和 dynamic_cast。
其实,RTTI 在C++中并不是什么新的东西,它早在十多年以前就已经出现了。但是大多数开发人员,包括许多高层次的C++程序员对它并不怎么熟悉,更不用说使用 RTTI 来设计和编写应用程序了。
一些面向对象专家在传播自己的设计理念时,大多都主张在设计和开发中明智地使用虚拟成员函数,而不用 RTTI 机制。但是,在很多情况下,虚拟函数无法克服本身的局限。每每涉及到处理异类容器和根基类层次(如 MFC)时,不可避免要对对象类型进行动态判断,也就是动态类型的侦测。如何确定对象的动态类型呢?答案是使用内建的 RTTI 中的运算符:typeid 和 dynamic_cast。
首先让我们来设计一个类层次,假设我们创建了某个处理文件的抽象基类。它声明下列纯虚拟函数:open()、close()、read()和 wri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