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概述

  1. 计算机网络:由若干结点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组成。

  2. internetInternet 的区别:
    internet: 互连网,通用名词,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计算机网络,这些网络之间的通信协议不一定是TCP/IP协议,可以任意选择。
    Internet: 互联网(因特网),专用名词,指全球最大的、最开放的、由众多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特定互连网,采用TCP/IP协议作为通信的规则,其前身是美国的ARPANET。

  3. 互联网基础结构发展的三个阶段:
    单个网络ARPANET -> 三级结构的互联网 -> 多层次ISP结构的互联网。(ISP:互联网提供商,例如国内最有名的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

  4.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速率: 指发送速率,单位是bit/s。Kbit/s -> 10^3bit/s;k -> M -> G -> T -> P -> E依次增加10^3倍。
    带宽: 在计算机网络中,指的是在单位时间内某信道通过的最高速率,单位是bit/s;是指网卡的发送速率,影响后面提到的发送时延,而与传播时延无关。在频带宽度上的意义不做解释。
    吞吐量: 受硬件以及算法影响后的实际带宽。
    时延:
    ① 发送时延 = 数据帧长度(bit) / 发送速率(bit/s)
    ② 传播时延 = 信道长度(m) / 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输速率(m/s)
    电磁波的传输速率受通信链路材质所影响,铜线 -> 2.3x10^5 光纤 -> 2x10^5 km/s
    理解两种时延的发生地方:两种时延发生的地方不同,发送时延发生在机器内部,一般在网卡上,与传输信道的长度无关,而传播时延发生在传输信道媒体上,与发送速率无关,信号传送的距离越远,传播时延就越大。
    ③ 处理时延:发生在主机或路由器,在收到数据分组时花费一定的时间进行处理,例如分析首部、从分组中提取数据部分、进行差错检验等等。
    ④ 排队时延:分组进入路由器后,在输入队列中排队等待处理。
    总时延 = 发送时延 + 传播时延 + 处理实验 + 排队时延

  5.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1) 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体系结构是抽象的,而根据体系结构实现的网络是真正运行到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上的。
    (2) 现在使用的标准是TCP/IP的体系结构:网络接口层、网际层(IP层)、运输层、应用层。
    ① 应用层:
    a.应用进程间通信和交互的规则。如:DNS、HTTP、SMTP等。
    应用层的数据单元称为报文。
    ② 运输层:
    a.向两台主机中进程之间的通信提供通用的数据传输服务。如TCP、UDP
    b.具有复用和分用的功能:复用是多个应用层进程可同时使用下面运输层的服务,分用和复用相反,是运输层把收到的信息分别交付到上面应用层中的相应进程。
    c.数据单元:用户数据报
    ③ 网络层:
    a.负责分组交换网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服务。把运输层产生的报文段或用户数据封装成分组或包进行传送。选择合适的路由,使能够找到正确的目的主机。
    b.数据单元:IP数据报、数据报、分组(运输层和网络层的数据也可以笼统的叫做分组)
    ④ 数据链路层:
    a.将IP数据报组装成帧,在相邻两结点进行传送,包含必要的控制信息。
    b.数据单元:帧
    ⑤ 物理层:
    a.数据单元:比特
    b.考虑使用多大的电压表示1、0,连接电缆的插头规格等任务。传递信息所使用的物理媒体(如:双绞线、同轴线缆、光纤等)不是协议的考虑范围。

通信面临的五大问题(各层研究需要解决的):差错控制、流量控制、分段和重装、复用与分用、连接的建立和释放。

对等层之间的数据单位:协议数据单元(PDU)

层与层之间的数据单位:服务数据单元(SDU)

内容概要:本文深入探讨了Kotlin语言在函数式编程和跨平台开发方面的特性和优势,结合详细的代码案例,展示了Kotlin的核心技巧和应用场景。文章首先介绍了高阶函数和Lambda表达式的使用,解释了它们如何简化集合操作和回调函数处理。接着,详细讲解了Kotlin Multiplatform(KMP)的实现方式,包括共享模块的创建和平台特定模块的配置,展示了如何通过共享业务逻辑代码提高开发效率。最后,文章总结了Kotlin在Android开发、跨平台移动开发、后端开发和Web开发中的应用场景,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趋势,指出Kotlin将继续在函数式编程和跨平台开发领域不断完善和发展。; 适合人群:对函数式编程和跨平台开发感兴趣的开发者,尤其是有一定编程基础的Kotlin初学者和中级开发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理解Kotlin中高阶函数和Lambda表达式的使用方法及其在实际开发中的应用场景;②掌握Kotlin Multiplatform的实现方式,能够在多个平台上共享业务逻辑代码,提高开发效率;③了解Kotlin在不同开发领域的应用场景,为选择合适的技术栈提供参考。; 其他说明:本文不仅提供了理论知识,还结合了大量代码案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实践Kotlin的函数式编程特性和跨平台开发能力。建议读者在学习过程中动手实践代码案例,以加深理解和掌握。
内容概要:本文深入探讨了利用历史速度命令(HVC)增强仿射编队机动控制性能的方法。论文提出了HVC在仿射编队控制中的潜在价值,通过全面评估HVC对系统的影响,提出了易于测试的稳定性条件,并给出了延迟参数与跟踪误差关系的显式不等式。研究为两轮差动机器人(TWDRs)群提供了系统的协调编队机动控制方案,并通过9台TWDRs的仿真和实验验证了稳定性和综合性能改进。此外,文中还提供了详细的Python代码实现,涵盖仿射编队控制类、HVC增强、稳定性条件检查以及仿真实验。代码不仅实现了论文的核心思想,还扩展了邻居历史信息利用、动态拓扑优化和自适应控制等性能提升策略,更全面地反映了群体智能协作和性能优化思想。 适用人群:具备一定编程基础,对群体智能、机器人编队控制、时滞系统稳定性分析感兴趣的科研人员和工程师。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理解HVC在仿射编队控制中的应用及其对系统性能的提升;②掌握仿射编队控制的具体实现方法,包括控制器设计、稳定性分析和仿真实验;③学习如何通过引入历史信息(如HVC)来优化群体智能系统的性能;④探索中性型时滞系统的稳定性条件及其在实际系统中的应用。 其他说明:此资源不仅提供了理论分析,还包括完整的Python代码实现,帮助读者从理论到实践全面掌握仿射编队控制技术。代码结构清晰,涵盖了从初始化配置、控制律设计到性能评估的各个环节,并提供了丰富的可视化工具,便于理解和分析系统性能。通过阅读和实践,读者可以深入了解HVC增强仿射编队控制的工作原理及其实际应用效果。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