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PF——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协议
OSPF基础
IETE——国际互联网工程任务组——RFC2328
OSPFV2和RIPV2对比
相同点
1、两者都是无类别路由协议——传播时携带真实掩码
2、两者的更新方式相同——组播
RIPV2——224.0.0.9
OSPFV2——224.0.0、224.0.06
3、两者均支持开销负载均衡
不同点
RIPV2只能应用在小型网络中,OSPFV2可以应用在中大型网络环境
OSPF区域划分——结构化部署
OSPF域(Domain)——将一系列的OSPF路由器组成的网络成为OSPF域。
区域ID:32bit
OSPF多区域划分要求
OSPF要求域中所有的非骨干区域(区域ID部位0的区域)都必须与Area0相连。
骨干区域不能被分割
OSPF区域结构部署规则的必要性
假定没有“所有非骨干区域都必须与骨干区域相连”这条规则——“远离骨干的非骨干”
定义了ABR(区域边界路由器)设备——确保所有人遵循上述规则
1、至少连接两个区域
2、连接的区域中至少有一个是区域0
3、在区域0中至少有一个活跃的邻居
作用:用于传递区域间路由
为了避免区域间的路由形成环路,非骨干区域之间不允许直接相互发布区域间路由
假定没有“骨干区域不能被分割"这条规则——不连续骨干区域
总结
OSPF有如下规则:
1、对于伪ABR设备不允许转发区域间路由信息。
2、对于真实ABR而言
能够将自己直连的非骨干区域的区域内路由信息传递给骨干区域。
能够将自己直连的骨干区域的区域内路由信息传递给非骨干区域。|
能够将自己从骨干区域学习到的区域间路由信息传递给费骨干区域。
OSPF路由器角色
内部路由器(IR)
所有接口都接入同一个区域的路由器
区域边界路由器(ABR)
骨干路由器(BR)
接入Area0的路由器,包括ABR,但不包括ASBR
ASBR(AS边界路由器)
工作在OSPF自治系统边界的路由器
并不是同时运行多种路由协议的ospf路由器就一定是ASBR,ASBR一定是将外部路由
OSPF数据包
Hello
用来周期发现、建立、保活OSPF邻居关系,通过组播224.0.0.5发送。
10S发送一次来曲儿邻居的存在
hold--time——四倍的hello时间
Router-ID (RID)
全域唯一,便是路由器身份
用IP地址形式表示(32bit,点分十进制)
配置方法
手工配置
自动配置
默认最大环回IP地址, ,若没有最大环回则选择最大物理IP地址。
[r1]display router id //查看路由器全局ID值
注意:
启动0SPF进程前,必须要有接口IP地址,若存在IP地址,则在第-次启动OSP F进程时,会选取第一一个配置的IP地址为RID。但是,若删除第一个配置的IP地址后,则回复上述规则。在华为设备在,若没有IP地址,则OSPF启动后,RID为0.0.0.0在思科设备中,若没有接口IP地址,则OSPF启动失败。
无论采用手工配置还是自动选择, -旦OSPF进程启动,RID被确定, 则无法变化,必须重启进程才能生效。
DBD
数据库描述报文
该报文携带的是路径信息的摘要(为了减少更新量,并不会直接给邻居发送TOPO信息,而是将TOPO信息的目录发送给邻居)
LSR
链路状态请求报文
基于末知的LSA (链路状态通告)信息进行查询。
LSU
链路状态更新报文
携带真正的L SA信息的数据包
LSAck
链路状态确认报文
OSPF七种状态机
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