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久层开发需要注意的一些地方

本文探讨了ORM使用中的关键优化策略,包括延迟加载、合理设计域对象、数据库连接管理和数据生命周期分析等,旨在提升应用程序性能。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b]ORM时注意事项
Load time[/b]
使用lazy load, load data as late as possible

[b]Load more data than needed[/b]
1) 设计domain object(在ORM中也可以说是一张数据表)不要添加太多的字段,这样load domain object时候会读出太多无用字段,影响效率,尽量遵循数据库范式, 建立Aggregate关系。
2)在读取数据时,在数据量大的时候,不要全部读取,只读取所需字段。

[b]数据库连接是数据库中开销最大的地方,需谨慎使用[/b]
尽可能使用连接池来进行处理,在Hibernate中就是这样使用的,有一个并发连接数,但要注意的是在生产环境下不要使用Hibernate自带的连接池,要使用第三方池如c3p0.

[b]数据分析
数据生命周期分析[/b]
分析数据是只读得还是可修改的,数据的访问及更新频率,根据这些来制定数据访问策略,如制定缓存等等

[b]数据访问模式分析[/b]
了解数据是怎样应用的可以帮助优化数据的读取策略,如根据应用在页面上的呈现可以来制定fetchsize等。


[b]查询模式分析[/b]
在同一个连接池中使用short-running查询和long-running reporting查询会给用户带来不好的体验,因为long-running reporting查询会长时间占用连接,因此short-running查询始终获取不到connection而被饿死。针对这种方式,使用两个连接池来处理这两种不同的查询类型。


[b]数据访问测试[/b]
1. 使用真实、规范的数据进行测试,并在测试时不要局限于相同的数据
2. 并发压力测试是必需的
<think>嗯,用户的是关于控制层、业务层、持久层,以及entity是否属于持久层。我需要先回忆一下这三层架构的基本概念。 首先,控制层通常指的是MVC模式中的Controller,负责处理用户请求,调用业务逻辑,然后返回响应。业务层,也就是Service层,处理具体的业务逻辑,比如数据处理、事务管理等。持久层,也就是DAO或Repository层,负责与数据库交互,执行CRUD操作。 接下来,用户到entity是否属于持久层。这里的entity应该是指数据实体类,比如Java中的POJO或者JPA的@Entity注解的类。这些类通常用于映射数据库表的结构,所以在分层架构中,它们确实属于持久层的一部分,因为它们直接对应数据库中的表结构。不过,有时候这些实体类也会在其他层中被使用,比如在业务层作为数据传输对象,或者在控制层作为返回给前端的数据模型。所以需要说明虽然entity主要在持久层使用,但可能跨越不同层次。 需要注意的是,用户可能对分层架构不太熟悉,或者在实际开发中遇到了层次划分的题。比如,他们可能在代码中看到entity被用在不同的地方,产生疑惑。这时候需要明确各层的职责,并解释entity在不同层中的角色。 另外,用户可能想了解如何正确地将代码组织到不同的层中,避免层次混乱。可能需要举例说明各层的典型代码结构,比如控制层处理HTTP请求,业务层处理业务逻辑,持久层处理数据库操作,而entity作为数据模型贯穿其中。 还要确保回答结构清晰,按照用户的要求分点解释,每个层次的定义、职责以及entity的位置。同时要确认是否遵循了系统级指令,比如数学公式的格式,但这个题里可能不涉及数学内容,所以可以忽略。最后用中文自然流畅地组织语言,避免技术术语过于晦涩,帮助用户逐步理解。</think>### 控制层、业务层、持久层的分层架构解析 #### 1. **控制层(Controller Layer)** - **定义**:控制层是应用程序的入口,负责接收用户请求(如HTTP请求),协调业务逻辑处理,并返回响应。 - **职责**: - 解析用户输入参数,验证请求合法性。 - 调用业务层处理核心逻辑。 - 将处理结果封装为前端可识别的格式(如JSON/XML)。 - **典型场景**: ```java @RestController public class UserController { @Autowired private UserService userService; // 业务层依赖 @GetMapping("/user/{id}") public User getUser(@PathVariable Long id) { return userService.findUserById(id); // 调用业务层方法 } } ``` #### 2. **业务层(Service Layer)** - **定义**:业务层是核心逻辑处理层,负责实现具体业务规则、事务管理和数据整合。 - **职责**: - 处理复杂的业务逻辑(如订单创建、权限校验)。 - 协调多个持久层操作,保证事务一致性。 - 提供可复用的逻辑接口供控制层调用。 - **典型场景**: ```java @Service public class UserService { @Autowired private UserRepository userRepository; // 持久层依赖 @Transactional public User createUser(User user) { // 业务逻辑:校验用户名唯一性 if (userRepository.existsByUsername(user.getUsername())) {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用户名已存在"); } return userRepository.save(user); // 调用持久层操作 } } ``` #### 3. **持久层(Persistence Layer / DAO Layer)** - **定义**:持久层负责与数据库直接交互,完成数据的增删改查(CRUD)操作。 - **职责**: - 封装SQL或ORM(如Hibernate、MyBatis)操作。 - 管理数据库连接和事务底层细节。 - 将数据库记录映射为程序中的对象。 - **典型场景**: ```java @Repository public interface UserRepository extends JpaRepository<User, Long> { // 自定义查询方法 User findByUsername(String username); } ``` --- ### **Entity是否属于持久层?** - **Entity的定位**: - **是持久层的核心组件**:Entity类(如JPA的`@Entity`)直接映射数据库表结构,定义字段与表列的对应关系。 - **跨层使用**:Entity可能被其他层引用: - **持久层**:通过ORM框架实现对象与表的映射。 - **业务层**:作为业务逻辑处理的数据载体。 - **控制层**:直接返回给前端或接收请求参数(需注意安全性题)。 - **Entity的代码示例**: ```java @Entity @Table(name = "users") public class User { @Id @GeneratedValue(strategy = GenerationType.IDENTITY) private Long id; private String username; private String email; // Getters & Setters } ``` --- ### **分层架构的关系图** ``` 用户请求 → 控制层(Controller) → 业务层(Service) → 持久层(Repository) → 数据库 ↑ ↓ 响应结果 ← 数据封装 ←─────────────── Entity(数据载体) ``` ### **总结** - **Entity属于持久层基础设施**,但因其数据承载特性,会贯穿各层。 - **最佳实践**:建议在业务层和控制层之间定义DTO(Data Transfer Object),避免直接暴露Entity到前端,增强安全性与灵活性。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