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1 | 2 | 3 | 4 | 5 | 6 | … | n |
---|---|---|---|---|---|---|---|---|
30 | 4 | 22 | 345 | 1 | 23 | 7 | … | 5 |
基本思想:
假如待排序线性表的长度为 length,要使其从小到大排序,从前往后两两比较相邻元素的关键字,若第i+1个元素比第i个小,则交换它们,直到遍历整个线性表。每趟交换以后最后一个元素一定是最大的,不再参与下一趟交换。
详细分析
- 第1轮:从arr[0]开始,直到arr[n-1],不断与后一个元素比较,较大者后移(交换两个元素的值)。
第1轮执行完后,arr[n]就是所有元素中的最大者了。
- 第2轮:仍然从arr[0]开始,直到arr[n-2],不断与后一个元素比较,较大者后移(交换两个元素的值)。
第2轮执行完后,arr[n-1]就是剩下元素中的最大者了。
- 第3轮:仍然arr[0]开始,直到arr[n-3],不断与后一个元素比较,较大者后移(交换两个元素的值)。
第3轮执行完后,arr[n-2]就是剩下元素中的最大者了。
-
以此类推…
-
第n轮:仍然从arr[0]开始,直到arr[0],不断与后一个元素比较,较大者后移(交换两个元素的值)。
第n轮执行完后,arr[1]就是剩下元素中的最大者了。
- 最后剩下的arr[0],已经不用比了。
注意:n = length - 1
代码实现
public static void bubbleSort(int[] arr) {
// 外层循环,共n轮
for (int i = 0; i < arr.length - 1; i++) {
// 内层循环(轮内循环),到第几轮,最后几个就不需要参与比较了
for (int j = 0; j < arr.length - 1 - i; j++) {
if (arr[j] > arr[j + 1]) {
swap(arr, j, j + 1); // 交换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