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U 1166(简单单点更新)

本文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介绍如何使用线段树算法解决频繁更新和查询区间和的问题。该问题涉及敌军营地人数变动及快速查询指定范围内总人数的需求。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C国的死对头A国这段时间正在进行军事演习,所以C国间谍头子Derek和他手下Tidy又开始忙乎了。A国在海岸线沿直线布置了N个工兵营地,Derek和Tidy的任务就是要监视这些工兵营地的活动情况。由于采取了某种先进的监测手段,所以每个工兵营地的人数C国都掌握的一清二楚,每个工兵营地的人数都有可能发生变动,可能增加或减少若干人手,但这些都逃不过C国的监视。
中央情报局要研究敌人究竟演习什么战术,所以Tidy要随时向Derek汇报某一段连续的工兵营地一共有多少人,例如Derek问:“Tidy,马上汇报第3个营地到第10个营地共有多少人!”Tidy就要马上开始计算这一段的总人数并汇报。但敌兵营地的人数经常变动,而Derek每次询问的段都不一样,所以Tidy不得不每次都一个一个营地的去数,很快就精疲力尽了,Derek对Tidy的计算速度越来越不满:"你个死肥仔,算得这么慢,我炒你鱿鱼!”Tidy想:“你自己来算算看,这可真是一项累人的工作!我恨不得你炒我鱿鱼呢!”无奈之下,Tidy只好打电话向计算机专家Windbreaker求救,Windbreaker说:“死肥仔,叫你平时做多点acm题和看多点算法书,现在尝到苦果了吧!”Tidy说:"我知错了。。。"但Windbreaker已经挂掉电话了。Tidy很苦恼,这么算他真的会崩溃的,聪明的读者,你能写个程序帮他完成这项工作吗?不过如果你的程序效率不够高的话,Tidy还是会受到Derek的责骂的.

Input 第一行一个整数T,表示有T组数据。
每组数据第一行一个正整数N(N<=50000),表示敌人有N个工兵营地,接下来有N个正整数,第i个正整数ai代表第i个工兵营地里开始时有ai个人(1<=ai<=50)。
接下来每行有一条命令,命令有4种形式:
(1) Add i j,i和j为正整数,表示第i个营地增加j个人(j不超过30)
(2)Sub i j ,i和j为正整数,表示第i个营地减少j个人(j不超过30);
(3)Query i j ,i和j为正整数,i<=j,表示询问第i到第j个营地的总人数;
(4)End 表示结束,这条命令在每组数据最后出现;
每组数据最多有40000条命令
Output 对第i组数据,首先输出“Case i:”和回车,
对于每个Query询问,输出一个整数并回车,表示询问的段中的总人数,这个数保持在int以内。
Sample Input
1
10
1 2 3 4 5 6 7 8 9 10
Query 1 3
Add 3 6
Query 2 7
Sub 10 2
Add 6 3
Query 3 10
End 
Sample Output
Case 1:
6
33
59


简单的线段树单点更新(鬼知道为什么我错那么多发。。。。。。。。。。)


code:

#include <bits/stdc++.h>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MAXN=50000+23;

int tree[MAXN*4];
int a[MAXN];
int n;
char c[10];
void change(int k,int l,int r,int x,int y)
{
    if(l==r)a[l]=tree[k]=a[l]+y;
    else
    {
        int ch1=k*2;
        int ch2=k*2+1;
        int mid=(l+r)/2;
        if(x<=mid)change(ch1,l,mid,x,y);
        else change(ch2,mid+1,r,x,y);
        tree[k]=tree[ch1]+tree[ch2];
    }
}

int query(int A,int B,int k,int l,int r)
{
    if(A<=l&&B>=r)return tree[k];
    int mid=(l+r)/2,res=0;
    if(B>mid)res+=query(A,B,k*2+1,mid+1,r);
    if(A<=mid)res+=query(A,B,k*2,l,mid);
    return res;
}

int main()
{
    int T,cas=0;
    scanf("%d",&T);
    while(T--)
    {
        int n;
        scanf("%d",&n);
        memset(tree,0,sizeof(tree));
        memset(a,0,sizeof(a));
        for(int i=1;i<=n;i++)
        {
            scanf("%d",&a[i]);
            change(1,1,n,i,0);
        }
        printf("Case %d:\n",++cas);
        while(scanf("%s",c)!=-1)
        {
            int s=1;
            if(strcmp(c,"End")==0)break;
            else if(strcmp(c,"Sub")==0)s=-1;
            else if(strcmp(c,"Add")==0)s=1;
            else if(strcmp(c,"Query")==0)s=0;
            if(s==0)
            {
                int l,r;
                scanf("%d%d",&l,&r);
                printf("%d\n",query(l,r,1,1,n));
            }
            else
            {
                int x,y;
                scanf("%d%d",&x,&y);
                change(1,1,n,x,y*s);
            }
        }
    }
    return 0;
}

 

本人蒟蒻,如有错误,还望指正


内容概要:该研究通过在黑龙江省某示范村进行24小时实地测试,比较了燃煤炉具与自动/手动进料生物质炉具的污染物排放特征。结果显示,生物质炉具相比燃煤炉具显著降低了PM2.5、CO和SO2的排放(自动进料分别降低41.2%、54.3%、40.0%;手动进料降低35.3%、22.1%、20.0%),但NOx排放未降低甚至有所增加。研究还发现,经济性和便利性是影响生物质炉具推广的重要因素。该研究不仅提供了实际排放数据支持,还通过Python代码详细复现了排放特征比较、减排效果计算和结果可视化,进一步探讨了燃料性质、动态排放特征、碳平衡计算以及政策建议。 适合人群:从事环境科学研究的学者、政府环保部门工作人员、能源政策制定者、关注农村能源转型的社会人士。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评估生物质炉具在农村地区的推广潜力;②为政策制定者提供科学依据,优化补贴政策;③帮助研究人员深入了解生物质炉具的排放特征和技术改进方向;④为企业研发更高效的生物质炉具提供参考。 其他说明:该研究通过大量数据分析和模拟,揭示了生物质炉具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和挑战,特别是NOx排放增加的问题。研究还提出了多项具体的技术改进方向和政策建议,如优化进料方式、提高热效率、建设本地颗粒厂等,为生物质炉具的广泛推广提供了可行路径。此外,研究还开发了一个智能政策建议生成系统,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特征定制化生成政策建议,为农村能源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持。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