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请求数据包的结构
第一部分: 请求行(数据包中的一行内容)
请求行包括三部分内容:
请求方式(get/post)
请求资源路径(端口号之后的内容,比如/appname/servlet)
协议的类型与版本
第二部分: 若干消息头(消息头是由w3c定义的一些有特殊含义的键值对)
消息头的样式,比如: content-type= text/html;
服务器和浏览器都会遵守这些消息头的约定。
消息头一般由服务器或者浏览器自动生成,但是也可以通过编程的方式生成
三:空行
第四部分: 实体内容
如果请求方式是post方式,请求参数及值会放在这儿。
如果请求方式是get 方式,请求参数与值是包含在请求资源路径里面。
2) 响应数据包的结构
第一部分:
状态行
协议的类型与版本
状态码(状态码是一个数字,不同的数字代表不同的含)
状态码的描述
1**:服务器收到信息,需要继续操作
2**:成功接受并处理
3**:重定向,需进一步操作
4**:客户端错误
5**:服务器错误
第二部分: 若干消息头
第三部分: 实体内容 服务器返回给浏览器的处理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