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六 文本界面命令
学习以下基本命令的使用,并做相应习题。
1. 显示当前目录pwd
命令格式:pwd [-L|-P]
功能描述:全称Print Working Directory,显示当前工作目录的绝对路径名称。
pwd命令选项功能描述如表3-10中所示。
表3-10 pwd命令 | |
参数 |
描述 |
-L(logical) |
当目录为链接路径时,显示链接路径 |
-P(physical) |
显示实际物理路径,而非使用链接路径 |
例如:
# cd /etc/init.d |
#进入当前工作目录/etc/init.d |
# pwd |
#返回当前工作目录 |
/etc/init.d |
|
# pwd -L |
#返回当前工作目录的链接路径 |
/etc/init.d |
|
# pwd -P |
#返回当前工作目录的物理路径 |
/etc/rc.d/init.d |
|
2. 改变目录cd
命令格式:cd [目录名]
功能描述:全称change directory,切换当前工作目录。
例如:
# cd或cd ~ |
#切换至当前用户的家目录 |
# cd / |
#切换至根目录 |
# cd /usr/bin |
#切换工作目录至/usr/bin |
# cd .. |
#返回至当前目录的上一级目录 |
# pwd |
|
/usr |
|
3. 列出目录内容ls
命令格式:ls [选项] [文件/目录]…
功能描述:全称list,显示目录与文件信息。
ls命令选项功能描述如表3-11中所示。
表3-11 ls命令 | |
参数 |
描述 |
-a |
显示目录下的所有文件信息,包括以.开头的隐含文件
|
-d |
显示目录本身的信息,而非目录下的文件信息 |
-l |
长格式显示详细信息 |
-h |
人性化显示容量信息 |
-t |
以修改时间排序,默认按文件名称排序 |
-c |
显示文件或目录属性最后修改时间 |
-u |
显示文件或目录最后被访问的时间 |
例如:
# ls |
#显示当前目录下的子文件与目录名称 |
# ls /etc |
#显示/etc目录下的子文件与目录名称 |
# ls -d /etc |
#显示/etc目录自身的详细信息 |
# ls -a |
#查看当前目录下所有的文件与目录 |
# ls -lt |
查看当前目录下文件的详细信息并以修改时间排序 |
4. 创建文件touch
命令格式:touch 文件名
功能描述:创建或修改文件时间。
例如:
# touch abc.txt |
若abc.txt不存在,则创建;若已存在,则更新文件所有的时间为当前系统时间 |
5. 创建目录mkdir
命令格式:mkdir [选项] 目录…
功能描述:在指定位置创建目录。
mkdir命令选项功能描述如表3-12中所示。
表3-12 mkdir命令 | |
参数 |
描述 |
-m |
设定目录权限,类似chmod |
-p |
创建多级目录 |
-v |
每次创建新目录都显示信息 |
例如:
# mkdir test1 |
#创建一个test1目录 |
# mkdir -p /tmp/test2/abc |
#创建一个完整的子目录 |
6. 复制cp
命令格式:cp [选项] 源文件/目录 目标文件/目录
功能描述:用来复制文件或目录。将源文件复制至目标文件,或将多个源文件复制至目标目录。
cp命令选项功能描述如表3-13中所示。
表3-13 cp命令 | |
参数 |
描述 |
-a |
递归地将源文件或目录中的内容都复制到目标目录,并保留文件属性及链接不变,其作用等效于-dpr选项组合 |
-d |
复制时保留文件链接 |
-f |
强制复制,在覆盖已经存在的目标文件时,不给出提示(系统默认设置) |
-i |
交互式复制,在覆盖目标文件之前要求用户输入“y”确认 |
-l |
对源文件建立硬链接,而非复制文件 |
-s |
对源文件建立符号链接,而非复制文件 |
-p |
保留源文件或目录的属性(包括所有者、所有者所属用户组、权限和建立或修改时间) |
-r |
递归地将源文件或目录中的内容都复制到目标目录 |
例如:
# cp /etc/hosts /tmp/ |
#复制文件/etc/hosts至/tmp目录下 |
# cp /etc/hosts /tmp/host |
#复制文件/etc/hosts至/tmp目录下并改名为host |
# cp -r /usr/bin/ /tmp/ |
#复制目录/usr/bin至/tmp/目录下 |
# cp file1.txt file2.txt /tmp/ |
#复制两个文件file1和file2至/tmp/目录下 |
7. 删除rm
命令格式:rm [选项] 文件/目录
功能描述:删除文件或目录。
rm命令选项功能描述如表3-14中所示。
表3-14 rm命令 | |
参数 |
描述 |
-i |
进行交互式删除,删除时提示用户输入“y”确认 |
-f |
强制删除,不给出相应提示 |
-r |
递归地删除整个目录 |
例如:
# rm file1.txt |
#删除文件file1.txt |
# rm -rf test1 |
#删除目录test1且不提示 |
# rm -r * |
#删除当前目录下所有文件、目录及子目录 |
8. 删除目录rmdir
命令格式:rmdir [选项] 目录
功能描述:删除空目录。
rmdir命令选项功能描述如表3-15中所示。
表3-15 rmdir命令 | |
参数 |
描述 |
-p |
递归删除目录,当子目录删除后其父目录为空时,也一同被删除 |
例如:
# rmdir /tmp/test2 |
#删除/tmp下的test2目录 |
# rmdir -p dir1/a dir2/b |
#删除a目录,若删除后其父目录dir1也为空,则一并删除;同时,删除b目录,若删除后其父目录dir2也没空,则一并删除 |
9. 移动/重命名mv
命令格式:mv [选项] 源文件/目录 目标文件/目录
功能描述:移动(重命名)文件或目录。
mv命令选项功能描述如表3-16中所示。
表3-16 mv命令 | |
参数 |
描述 |
-i |
交互式操作,若目标文件或目录有与源文件或目录同名的,则要求确认 |
-f |
强制操作,若目标文件或目录与源文件或目录同名,则直接覆盖现有的文件或目录 |
例如:
# mv abc.txt /tmp |
#将文件abc.txt移至/tmp目录下 |
# mv abc.txt hello.doc |
#将abc.txt改名为hello.doc |
习题
1. 登录root用户,清除历史命令记录后(history-c),转向根目录;
History –c 在history 在cd /
2. 在家目录下创建一个目录mydir
3. 复制文件/etc/inittab到mydir目录下
使用cp命令cp /etc/inittab456
4. 在mydir目录下创建一个目录file
5. 在file目录下创建文件mydoc
6. 删除file目录
7. 用列表方式显示etc目录下的所有文件,并记录
8. 用cat、more、less、head、tail查看文件/etc/inittab
9. 将mydir目录下inittab文件重命名为rj14.txt,查看文件名是否修改成功
10. 将文件rj14.txt移动到根目录下
11. 将所做操作历史命令保存到文件execise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