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模块编程实验-Linux(18)

本文介绍了如何通过编写两个Linux内核模块来获取进程信息。第一个模块列出系统中所有内核线程的基本信息;第二个模块接收指定PID作为参数,并展示该进程及其家族成员的详细情况。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前言

  • 本博文的相关操作均是我亲为的来,你萌在跟着做的时候,如果遇到问题可以随时留言,一起探讨

提出问题:

  1. 设计一个模块,要求列出系统中所有内核线程的程序名,PID,进程状态,进程优先级,父进程的PID。(不带参数的模块)
  2. 设计一个带参数的模块,其参数为某个进程的PID号,模块的功能是列出该进程的家族信息,包括父进程,兄弟进程和子进程的程序名,PID号,进程状态。(带参数的模块)

如果还没有掌握基础模块编程技能,看看这个吧
https://blog.youkuaiyun.com/babybabyup/article/details/80537149

不带参数的模块

在目录/os/first_dir 下,用户名为root

编辑 first.c

#include <linux/init.h>
#include <linux/module.h>
#include <linux/kernel.h>
#include <linux/sched.h>
static int first_init(void) {
    struct task_struct *p;
    p=NULL;
    printk(KERN_ALERT"first start");
    printk(KERN_ALERT"名称\t进程号\t状态\t优先级\t父进程PID");
    for_each_process(p){
    printk(KERN_ALERT"%s\t%d\t%d\t%d\t%d\n",p->comm,p->pid, p->state,p->prio,p->parent->pid);
    }
    return 0;

}

static void first_exit(void)
{
        printk(KERN_ALERT"first exit");
}


module_init(first_init);
module_exit(first_exit);
MODULE_LICENSE("GPL");

在相同目录下编辑Makefile

obj-m :=fir.o
fir-objs:=first.o
KDIR:=/lib/modules/$(shell uname -r)/build
PWD:=$(shell pwd)
default:
     make -C $(KDIR) M=$(PWD) modules

clean:
    make -C $(KDIR) M=$(PWD) clean

最后,安装验证代码正确性啦,

以及卸载模块后:

带参数的模块

在目录/os/second_dir,用户名为root ,编辑second.c

#include <linux/init.h>
#include <linux/module.h>
#include <linux/kernel.h>
#include <linux/sched.h>
#include <linux/moduleparam.h>
#include <linux/list.h>
static int pid;
module_param(pid, int ,0644);
static int se_init(void) {
    struct task_struct *ts;
    struct pid *p;
    p=find_get_pid(pid);
    ts=pid_task(p,PIDTYPE_PID); 
    struct task_struct *parent;
    printk(KERN_ALERT "second start!");
    parent=ts->parent;
    printk(KERN_ALERT"父名称\t进程号\t状态\t优先级\t\n");
    printk(KERN_ALERT"%s\t%d\t%d\t%d\n",parent->comm,parent->pid,parent->state,parent->prio);
    struct task_struct *list_sibling;
    struct list_head *pos_sibling;
    printk(KERN_ALERT"兄弟名称\t进程号\t状态\t优先级\t\n");
    list_for_each(pos_sibling,&ts->sibling){
    list_sibling=list_entry(pos_sibling,struct task_struct,sibling);
    printk(KERN_ALERT"%s\t%d\t%d\t%d\n",list_sibling->comm,list_sibling->pid,list_sibling->state,list_sibling->prio);

    }
    struct task_struct *list_children;
    struct list_head *pos_children;
    printk(KERN_ALERT"孩子名称\t进程号\t状态\t优先级\t\n");
    list_for_each(pos_children,&ts->children){
    list_children=list_entry(pos_children,struct task_struct,sibling);
    printk(KERN_ALERT"%s\t%d\t%d\t%d\n",list_children->comm,list_children->pid,list_children->state,list_children->prio);

    }
    return 0;

}

static void se_exit(void)
{
        printk(KERN_ALERT "second exit\n");
}


module_init(se_init);
module_exit(se_exit);
MODULE_LICENSE("GPL");

以及MAkefile

obj-m :=sec.o
sec-objs:=second.o
KDIR:=/lib/modules/$(shell uname -r)/build
PWD:=$(shell pwd)
default:
     make -C $(KDIR) M=$(PWD) modules

clean:
    make -C $(KDIR) M=$(PWD) clean 

还是老套路,安装,需要注意的是,安装时要传参数:

ins mod sec.ko pid=pidvalue

可以通过

ps -A

查看进程,

我传pid=2884

ins mod sec.ko pid=2884

查看日志消息

卸载模块后

这是我实验课内容,如果有任何不对的地方,欢迎指正

实验linux 内核编译及添加系统调用 设计目的 Linux 是开源操作系统,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系统需要裁剪、修改内核,定制出功能更加 合适、运行效率更高的系统,因此,编译 linux 内核是进行内核开发的必要基本功。 在系统中根据需要添加新的系统调用是修改内核的一种常用手段,通过本次实验,读 者应理解 linux 系统处理系统调用的流程以及增加系统调用的方法。 内容要求 (1) 添加一个系统调用,实现对指定进程的 nice 值的修改或读取功能,并返回进程最 新的 nice 值及优先级 prio。建议调用原型为: int mysetnice(pid_t pid, int flag, int nicevalue, void __user * prio, void __user * nice); 参数含义: pid:进程 ID。 flag:若值为 0,表示读取 nice 值;若值为 1,表示修改 nice 值。 Prio、nice:进程当前优先级及 nice 值。 返回值:系统调用成功时返回 0,失败时返回错误码 EFAULT。 (2)一个简单的应用程序测试(1)中添加的系统调用。 (3) 若程序中调用了 linux 的内核函数,要求深入阅读相关函数源码。 实验linux 内核模块编程 设计目的 Linux 提供的模块机制能动态扩充 linux 功能而无需重新编译内核,已经广泛应用在 linux 内核的许多功能的实现中。在本实验中将学习模块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实现技术,然后利 用内核模块编程访问进程的基本信息,从而加深对进程概念的理解、对模块编程技术的掌 握。 内容要求 (1) 设计一个模块,要求列出系统中所有内核线程的程序名、PID 号、进程状态及 进程优先级。 (2) 设计一个带参数模块,其参数为某个进程PID 号,该模块功能是列出该 进程的家族信息,包括父进程、兄弟进程和子进程的程序名、PID 号。 (3) 请根据自身情况,进一步阅读分析程序中用到的相关内核函数的源码实现。 实验linux 进程管理 设计目的 (1) 熟悉 linux 的命令接口。 (2) 通过对 linux 进程控制的相关系统调用的编程应用,进一步加深对进程概念的理解, 明确进程和程序的联系和区别,理解进程并发执行的具体含义。 (3) 通过 Linux 管道通信机制、消息队列通信机制、共享内存通信机制的使用,加深 对不同类型的进程通信方式的理解。 (4) 通过对 linux 的 Posix 信号量的应用,加深对信号量同步机制的理解。 (5)请根据自身情况,进一步阅读分析相关系统调用的内核源码实现。 设计内容 (1)熟悉 linux 常用命令:pwd,useradd,passwd, who, ps, pstree, kill, top, ls, cd, mkdir, rmdir, cp, rm, mv, cat, more, grep 等。 (2) 实现一个模拟的 shell: 编写三个不同的程序 cmd1.c,cmd2.c,cmd3.c,每个程序的功能自定,分别编译成可执 行文件 cmd1,cmd2,cmd3。然后再编写一个程序,模拟 shell 程序的功能,能根据用户输 入的字符串(表示相应的命令名),去为相应的命令创建子进程并让它去执行相应的程序,而父进程则等待子进程结束,然后再等待接收下一条命令。如果接收到的命令为 exit,则父 进程结束;如果接收到的命令是无效命令,则显示“Command not found”,继续等待。 (3) 实现一个管道通信程序: 由父进程创建一个管道,然后再创建 3 个子进程,并由这三个子进程利用管道与父进程 之间进行通信:子进程发送信息,父进程等三个子进程全部发完消息后再接收信息。通信的 具体内容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意设计,要求能试验阻塞型读写过程中的各种情况,测试管道 的默认大小,并且要求利用 Posix 信号量机制实现进程间对管道的互斥访问。运行程序,观 察各种情况下,进程实际读写的字节数以及进程阻塞唤醒的情况。 (4) 利用 linux 的消息队列通信机制实现两个线程间的通信: 编写程序创建两个线程:sender 线程和 receive 线程,其中 sender 线程运行函数 sender(), 它创建一个消息队列,然后,循环等待用户通过终端输入一串字符,将这串字符通过消息队 列发送给 receiver 线程,直到用户输入“exit”为止;最后,它向 receiver 线程发送消息“end”, 并且等待 receiver 的应答,等到应答消息后,将接收到的应答信息显示在终端屏幕上,删除 相关消息队列,结束程序的运行。Receiver 线程运行 rece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