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网络应用服务级重新配置中的管理智能
1. 引言
在分布式网络应用领域,管理标准TINA和DCOM倡导将其划分为服务提供商(NSP)和服务用户(客户端)两类实体。NSP拥有一系列协议机制,用于向客户端提供网络服务,而客户端则根据自身的QoS(服务质量)要求,控制网络基础设施资源的使用程度。
服务S可将基础设施资源的可用性映射到底层协议P(S)维护的元状态上,该协议状态又能进一步映射到客户端可见的服务级参数。通过这种映射,客户端可以检查服务是否符合预期的服务义务。例如,视频传输应用中的帧丢失率可反映底层网络路径的带宽拥塞程度,这表明对网络服务的行为监控是客户端重新配置机制的必要组成部分。
从服务级编程的角度来看,监控和重新配置活动可被构建为管理功能,并使用特定问题的参数进行实例化。例如,客户端代理可以规定表征服务行为的状态变量的采样频率,而在不同网络节点采样状态的分布式机制则可以是通用的。因此,面向服务的管理模型可应用于各种网络应用,以实现自主重新配置。
2. 网络服务提供的管理视角
2.1 应用可见的服务行为
服务行为指的是客户端所感知的服务“质量”受基础设施资源变化的影响方式。给定客户端对服务S的预期质量,服务行为宏观上体现了协议模块P(S)为提供所需服务而对基础设施资源r的使用情况。能够提供服务S的不同协议模块P(S)、P′(S)等可能具有不同的行为特征,即在相同的基础设施资源r下,提供服务S的水平不同。
从客户端的角度来看,如果两个服务在给定参数集下的外部可见行为相同,则它们是相同的。以内容分发网络(CDN)为例,从管理角度看,低均值和低方差的访问延迟是性能基准。这一观点不仅涵盖了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