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件之间通信
- 父子组件通信
- 自定义事件
- redux和context
context如何运用
- 父组件向其下所有子孙组件传递信息
- 如一些简单的信息:主题、语言
- 复杂的公共信息用redux
在跨层级通信中,主要分为一层或多层的情况
- 如果只有一层,那么按照 React 的树形结构进行分类的话,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父组件向子组件通信
,子组件向父组件通信
以及平级的兄弟组件间互相通信
。 - 在父与子的情况下 ,因为 React 的设计实际上就是传递
Props
即可。那么场景体现在容器组件与展示组件之间,通过Props
传递state
,让展示组件受控。 - 在子与父的情况下 ,有两种方式,分别是回调函数与实例函数。回调函数,比如输入框向父级组件返回输入内容,按钮向父级组件传递点击事件等。实例函数的情况有些特别,主要是在父组件中
通过 React 的 ref API 获取子组件的实例
,然后是通过实例调用子组件的实例函数
。这种方式在过去常见于 Modal 框的显示与隐藏 - 多层级间的数据通信,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一个容器中包含了多层子组件,需要最底部的子组件与顶部组件进行通信。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断透传 Props 或回调函数,不仅代码层级太深,后续也很不好维护。第二种是两个组件不相关,在整个 React 的组件树的两侧,完全不相交。那么基于多层级间的通信一般有三个方案。
- 第一个是使用 React 的
Context API
,最常见的用途是做语言包国际化 - 第二个是使用全局变量与事件。
- 第三个是使用状态管理框架,比如 Flux、Redux 及 Mobx。优点是由于引入了状态管理,使得项目的开发模式与代码结构得以约束,缺点是学习成本相对较高
- 第一个是使用 React 的
代码输出结果
function runAsync (x) {
const p = new Promise(r => setTimeout(() => r(x, console.log(x)), 1000))
return p
}
Promise.all([runAsync(1), runAsync(2), runAsync(3)]).then(res => console.log(res))
输出结果如下:
1
2
3
[1, 2, 3]
首先,定义了一个Promise,来异步执行函数runAsync,该函数传入一个值x,然后间隔一秒后打印出这个x。
之后再使用Promise.all
来执行这个函数,执行的时候,看到一秒之后输出了1,2,3,同时输出了数组[1, 2, 3],三个函数是同步执行的,并且在一个回调函数中返回了所有的结果。并且结果和函数的执行顺序是一致的。
进程和线程的区别
- 进程可以看做独立应用,线程不能
- 资源:进程是cpu资源分配的最小单位(是能拥有资源和独立运行的最小单位);线程是cpu调度的最小单位(线程是建立在进程的基础上的一次程序运行单位,一个进程中可以有多个线程)。
- 通信方面:线程间可以通过直接共享同一进程中的资源,而进程通信需要借助 进程间通信。
- 调度:进程切换比线程切换的开销要大。线程是CPU调度的基本单位,线程的切换不会引起进程切换,但某个进程中的线程切换到另一个进程中的线程时,会引起进程切换。
- 系统开销:由于创建或撤销进程时,系统都要为之分配或回收资源,如内存、I/O 等,其开销远大于创建或撤销线程时的开销。同理,在进行进程切换时,涉及当前执行进程 CPU 环境还有各种各样状态的保存及新调度进程状态的设置,而线程切换时只需保存和设置少量寄存器内容,开销较小。
深拷贝
实现一:不考虑 Symbol
function deepClone(obj) {
if(!isObject(obj)) return obj;
let newObj = Array.isArray(obj) ? [] : {
};
// for...in 只会遍历对象自身的和继承的可枚举的属性(不含 Symbol 属性)
for(let key in obj) {
// obj.hasOwnProperty() 方法只考虑对象自身的属性
if(obj.hasOwnProperty(key)) {
newObj[key] = isObject(obj[key]) ? deepClone(obj[key]) : obj[key];
}
}
return newObj;
}
实现二:考虑 Symbol
// hash 作为一个检查器,避免对象深拷贝中出现环引用,导致爆栈
function deepClone(obj, hash = new WeakMap()) {
if(!isObject(obj)) return obj;
// 检查是有存在相同的对象在之前拷贝过,有则返回之前拷贝后存于hash中的对象
if(hash.has(obj)) return hash.get(obj);
let newObj = Array.isArray(obj) ? [] : {
};
// 备份存在hash中,newObj目前是空对象、数组。后面会对属性进行追加,这里存的值是对象的栈
hash.set(obj, newObj);
// Reflect.ownKeys返回一个数组,包含对象自身的(不含继承的)所有键名,不管键名是 Symbol 或字符串,也不管是否可枚举。
Reflect.ownKeys(obj).forEach(key => {
// 属性值如果是对象,则进行递归深拷贝,否则直接拷贝
newObj[key] = isObject(obj[key]) ? deepClone(obj[key], hash) : obj[key];
});
return newObj;
}
Vue的生命周期是什么 每个钩子里面具体做了什么事情
Vue 实例有⼀个完整的⽣命周期,也就是从开始创建、初始化数据、编译模版、挂载Dom -> 渲染、更新 -> 渲染、卸载 等⼀系列过程,称这是Vue的⽣命周期。
1、beforeCreate(创建前) :数据观测和初始化事件还未开始,此时 data 的响应式追踪、event/watcher 都还没有被设置,也就是说不能访问到data、computed、watch、methods上的方法和数据。
2、created(创建后) :实例创建完成,实例上配置的 options 包括 data、computed、watch、methods 等都配置完成,但是此时渲染得节点还未挂载到 DOM,所以不能访问到 `$el` 属性。
3、beforeMount(挂载前) :在挂载开始之前被调用,相关的render函数首次被调用。实例已完成以下的配置:编译模板,把data里面的数据和模板生成html。此时还没有挂载html到页面上。
4、mounted(挂载后) :在el被新创建的 vm.$el 替换,并挂载到实例上去之后调用。实例已完成以下的配置:用上面编译好的html内容替换el属性指向的DOM对象。完成模板中的html渲染到html 页面中。此过程中进行ajax交互。
5、beforeUpdate(更新前) :响应式数据更新时调用,此时虽然响应式数据更新了,但是对应的真实 DOM 还没有被渲染。
6、updated(更新后):在由于数据更改导致的虚拟DOM重新渲染和打补丁之后调用。此时 DOM 已经根据响应式数据的变化更新了。调用时,组件 DOM已经更新,所以可以执行依赖于DOM的操作。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应该避免在此期间更改状态,因为这可能会导致更新无限循环。该钩子在服务器端渲染期间不被调用。
7、beforeDestroy(销毁前) :实例销毁之前调用。这一步,实例仍然完全可用,`this` 仍能获取到实例。
8、destroyed(销毁后) :实例销毁后调用,调用后,Vue 实例指示的所有东西都会解绑定,所有的事件监听器会被移除,所有的子实例也会被销毁。该钩子在服务端渲染期间不被调用。
另外还有 `keep-alive` 独有的生命周期,分别为 `activated` 和 `deactivated` 。用 `keep-alive` 包裹的组件在切换时不会进行销毁,而是缓存到内存中并执行 `deactivated` 钩子函数,命中缓存渲染后会执行 `activated` 钩子函数。
IndexedDB有哪些特点?
IndexedDB 具有以下特点:
- 键值对储存:IndexedDB 内部采用对象仓库(object store)存放数据。所有类型的数据都可以直接存入,包括 JavaScript 对象。对象仓库中,数据以"键值对"的形式保存,每一个数据记录都有对应的主键,主键是独一无二的,不能有重复,否则会抛出一个错误。
- 异步:IndexedDB 操作时不会锁死浏览器,用户依然可以进行其他操作,这与 LocalStorage 形成对比,后者的操作是同步的。异步设计是为了防止大量数据的读写,拖慢网页的表现。
- 支持事务:IndexedDB 支持事务(transaction),这意味着一系列操作步骤之中,只要有一步失败,整个事务就都取消,数据库回滚到事务发生之前的状态,不存在只改写一部分数据的情况。
- 同源限制: IndexedDB 受到同源限制,每一个数据库对应创建它的域名。网页只能访问自身域名下的数据库,而不能访问跨域的数据库。
- 储存空间大:IndexedDB 的储存空间比 LocalStorage 大得多,一般来说不少于 250MB,甚至没有上限。
- 支持二进制储存:IndexedDB 不仅可以储存字符串,还可以储存二进制数据(ArrayBuffer 对象和 Blob 对象)。
AJAX
const getJSON = function(url) {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const xhr = XMLHttpRequest ? new XMLHttpRequest() : new ActiveXObject('Microsoft.XMLHTTP');
xhr.open('GET', url, false);
xhr.setRequestHeader('Accept', 'application/json');
xhr.onreadystatechange = function() {
if (xhr.readyState !== 4) return;
if (xhr.status === 200 || xhr.status === 304) {
resolve(xhr.response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