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都从事着研发相关工作,对研发工作过程中的一些方法论逐渐形成一些自己的认识和总结,无论是技术、架构、团队管理、项目管理和对业务的研发支撑等。研发这个岗位,在日常工作中接触最多的人之一就是产品经理。也经常思考,对产品经理这个岗位来说,它的核心要求和方法论有哪些呢?俞军的产品方法论基本解答了我的疑问。
俞军是百度的第一个产品经理,主导了百度、百度贴吧、百度知道等数个知名产品的无数次迭代。在互联网界,可以比肩马化腾、张小龙、周鸿祎等一代顶级产品经理。
这本书断断续续看了有一周左右的时间,主要原因是,书中大量阐述看似简单易懂,但仔细揣摩,其中涉及到的许多经济学和心理学原理,却又值得深思。
没有时间看完全文的同学,可以了解下书中的核心观点总结:
1、用户不是自然人,而是需求的集合。
2、企业以产品为媒介,与用户进行价值交换。
3、一个好产品要有三个属性:(对用户)有效用,(企业)有收益,可持续。
4、交易(交换)产生价值。
5、用户模型主要要研究用户行为及其背后的原理。
6、交易模型核心是如何创造利益和如何分配利益。
7、用户价值=新体验-旧体验-替换成本。
8、产品经理要基于现实世界,研究宏观背景和微观场景下的用户行为及其背后的原理。
9、产品经理要能在实践中理解用户模型和交易模型,设计产品促成更多交易,以创造有利可图的用户价值。
以下试图对全书的内容做个简单的概括。
什么是产品经理
产品经理的核心应该是“产品”。那到底什么是产品呢。作者首先在书中做了一个定义,产品是由人加工,有用户,且可被交易的商品或服务。
这里面的重点,主要是用户和可被交易。用户自不用说,没有用户也就意味着产品没有人使用,也就没有价值。
对于可被交易,这里的交易是一个泛指,简单理解,只要能够被交换都可以称之为可被交易,而交易也不仅仅是通常意义上的货币购买,包括用户用时间的交换等都可以称之为交易。
既然是商品或服务且可被交易,作为产品经理,就需要经过需求、生产和销售三个环节,但真正要将这三个环节落地,还需要一个必备的技能:协调。因此产品经理最大的四个工作职能就是需求(定义产品)、生产、销售和协调。
需求,主要是明确产品是满足用户哪方面的需求。
生产,作为产品经理,主要生产的对象是原型、交互和文案。
销售,主要的方式包括运营活动、市场宣传、用户增长、和售后服务。
协调,主要是工作的沟通推进和跨部门协调。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