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
数组的特点是:寻址容易,插入和删除困难;
而链表的特点是:寻址困难,插入和删除容易。
那么我们能不能综合两者的特性,做出一种寻址容易,插入删除也容易的数据结构?
答案是肯定的,这就是我们要提起的哈希表。
Hash的应用
1、Hash主要用于信息安全领域中加密算法,它把一些不同长度的信息转化成杂乱的128位的编码,这些编码值叫做Hash值. 也可以说,Hash就是找到一种数据内容和数据存放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
2、查找:哈希表,又称为散列,是一种更加快捷的查找技术。我们之前的查找,都是这样一种思路:集合中拿出来一个元素,看看是否与我们要找的相等,如果不等,缩小范围,继续查找。而哈希表是完全另外一种思路:当我知道key值以后,我就可以直接计算出这个元素在集合中的位置,根本不需要一次又一次的查找!
举一个例子,假如我的数组A中,第i个元素里面装的key就是i,那么数字3肯定是在第3个位置,数字10肯定是在第10个位置。哈希表就是利用利用这种基本的思想,建立一个从key到位置的函数,然后进行直接计算查找。
3、Hash表在海量数据处理中有着广泛应用。
优缺点
优点:不论哈希表中有多少数据,查找、插入、删除(有时包括删除)只需要接近常量的时间即0(1)【时间复杂度】的时间级。实际上,这只需要几条机器指令。
哈希表运算得非常快,在计算机程序中,如果需要在一秒种内查找上千条记录通常使用哈希表(例如拼写检查器)哈希表的速度明显比树快,树的操作通常需要O(N)的时间级。哈希表不仅速度快,编程实现也相对容易。
如果不需要有序遍历数据,并且可以提前预测数据量的大小。那么哈希表在速度和易用性方面是无与伦比的。
缺点:它是基于数组的,数组创建后难于扩展,某些哈希表被基本填满时,性能下降得非常严重,所以程序员必须要清楚表中将要存储多少数据(或者准备好定期地把数据转移到更大的哈希表中,这是个费时的过程)。
哈希表和哈希函数
在记录的存储位置和它的关键字之间是建立一个确定的对应关系(映射函数),使每个关键字和一个存储位置能唯一对应。这个映射函数称为哈希函数,根据这个原则建立的表称为哈希表(Hash Table),也叫散列表。
以上描述,如果通过数学形式来描述就是:
若查找关键字为 key,则其值存放在 f(key) 的存储位置上。由此,不需比较便可直接取得所查记录。
注:哈希查找与线性表查找和树表查找最大的区别在于,不用数值比较。
冲突
若 key1 ≠ key2 ,而 f(key1) = f(key2),这种情况称为冲突(Collision)。
根据哈希函数f(key)和处理冲突的方法将一组关键字映射到一个有限的连续的地址集(区间)上,并以关键字在地址集中的“像”作为记录在表中的存储位置,这一映射过程称为构造哈希表。
构造哈希表这个场景就像汽车找停车位,如果车位被人占了,只能找空的地方停。

由以上内容可知,哈希查找本身其实不费吹灰之力,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构造哈希表和处理冲突。
常见的构造哈希表的方法有 5 种:
(1)直接定址法
说白了,就是小学时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
即 f(key) = a * key + b。其中,a和b 是常数。
(2)数字分析法
假设关键字是R进制数(如十进制)。并且哈希表中可能出现的关键字都是事先知道的,则可选取关键字的若干数位组成哈希地址。
选取的原则是使得到的哈希地址尽量避免冲突,即所选数位上的数字尽可能是随机的。
(3)平方取中法
取关键字平方后的中间几位为哈希地址。通常在选定哈希函数时不一定能知道关键字的全部情况,仅取其中的几位为地址不一定合适;
而一个数平方后的中间几位数和数的每一位都相关, 由此得到的哈希地址随机性更大。取的位数由表长决定。
(4)除留余数法
取关键字被某个不大于哈希表表长 m 的数 p 除后所得的余数为哈希地址。
即 f(key) = key % p (p ≤ m)
这是一种最简单、最常用的方法,它不仅可以对关键字直接取模,也可在折叠、平方取中等运算之后取模。
注意:p的选择很重要,如果选的不好,容易产生冲突。根据经验,一般情况下可以选p为素数。
(5)随机数法
选择一个随机函数,取关键字的随机函数值为它的哈希地址,即 f(key) = random(key)。
通常,在关键字长度不等时采用此法构造哈希函数较为恰当。
设计合理的哈希函数可以减少冲突,但不能完全避免冲突。
所以需要有解决冲突的方法,常见有两类
(1)开放定址法
当程序查找哈希表时,如果没有在第一个对应的哈希表项中找到符合查找要求的数据元素,程序就会继续往后查找,直到找到一个符合查找要求的数据元素,或者遇到一个空的表项。
例子
若要将一组关键字序列 {1, 9, 25, 11, 12, 35, 17, 29} 存放到哈希表中。
采用除留余数法构造哈希表;采用开放定址法处理冲突。
不妨设选取的p和m为13,由 f(key) = key % 13 可以得到下表。
需要注意的是,在上图中有两个关键字的探查次数为 2 ,其他都是1。
这个过程是这样的:
a. 12 % 13 结果是12,而它的前面有个 25 ,25 % 13 也是12,存在冲突。
我们使用开放定址法 (12 + 1) % 13 = 0,没有冲突,完成。
b. 35 % 13 结果是 9,而它的前面有个 9,9 % 13也是 9,存在冲突。
(2)拉链法
在这种方法中,哈希表中每个单元存放的不再是记录本身,而是相应同义词单链表的头指针。
例子
如果对开放定址法例子中提到的序列使用拉链法,得到的结果如下图所示:
左边很明显是个数组,数组的每个成员包括一个指针,指向一个链表的头,当然这个链表可能为空,也可能元素很多。我们根据元素的一些特征把元素分配到不同的链表中去,也是根据这些特征,找到正确的链表,再从链表中找出这个元素。
假设要实现一个哈希表,要求
a. 哈希函数采用除留余数法,即 f(key) = key % p (p ≤ m)
b. 解决冲突采用开放定址法,即 f2(key) = (f(key)+i) % size (p ≤ m)
(1)定义哈希表的数据结构
public int key = 0; // 关键字
public int data = 0; // 数值
public int count = 0; // 探查次数
}
(2)在哈希表中查找关键字key
根据设定的哈希函数,计算哈希地址。如果出现地址冲突,则按设定的处理冲突的方法寻找下一个地址。
如此反复,直到不冲突为止(查找成功)或某个地址为空(查找失败)。
* 查找哈希表
* 构造哈希表采用除留取余法,即f(key) = key mod p (p ≤ size)
* 解决冲突采用开放定址法,即f2(key) = (f(key) + i) mod p (1 ≤ i ≤ size-1)
* ha为哈希表,p为模,size为哈希表大小,key为要查找的关键字
*/
public int searchHashTable(HashTable[] ha, int p, int size, int key) {
int addr = key % p; // 采用除留取余法找哈希地址
// 若发生冲突,用开放定址法找下一个哈希地址
while (ha[addr].key != NULLKEY && ha[addr].key != key) {
addr = (addr + 1) % size;
}
if (ha[addr].key == key) {
return addr; // 查找成功
} else {
return FAILED; // 查找失败
}
}
(3)删除关键字为key的记录
在采用开放定址法处理冲突的哈希表上执行删除操作,只能在被删记录上做删除标记,而不能真正删除记录。
int addr = 0;
addr = searchHashTable(ha, p, size, key);
if (FAILED != addr) { // 找到记录
ha[addr].key = DELKEY; // 将该位置的关键字置为DELKEY
return SUCCESS;
} else {
return NULLKEY; // 查找不到记录,直接返回NULLKEY
}
}
(4)插入关键字为key的记录
先调用查找算法,若在表中找到待插入的关键字,则插入失败;
若在表中找到一个开放地址,则将待插入的结点插入到其中,则插入成功。
int i = 1;
int addr = 0;
addr = key % p; // 通过哈希函数获取哈希地址
if (ha[addr].key == NULLKEY || ha[addr].key == DELKEY) { // 如果没有冲突,直接插入
ha[addr].key = key;
ha[addr].count = 1;
} else { // 如果有冲突,使用开放定址法处理冲突
do {
addr = (addr + 1) % size; // 寻找下一个哈希地址
i++;
} while (ha[addr].key != NULLKEY && ha[addr].key != DELKEY);
ha[addr].key = key;
ha[addr].count = i;
}
}
(5)建立哈希表
先将哈希表中各关键字清空,使其地址为开放的,然后调用插入算法将给定的关键字序列依次插入。
int i = 0;
// 将哈希表中的所有关键字清空
for (i = 0; i < ha.length; i++) {
ha[i].key = NULLKEY;
ha[i].count = 0;
}
// 将关键字序列依次插入哈希表中
for (i = 0; i < list.length; i++) {
this.insertHashTable(ha, p, size, list[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