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方案中,比较相对传统的溯源技术,区块链溯源技术一定能解决所有的安全问题吗?
食品溯源起源
1985年自英国暴发的疯牛病让整个欧洲农业元气大伤,数亿人口笼罩在克-雅氏病的阴云之下,1999年欧洲多国发生畜禽类产品及乳制品二恶英污染事件,在这样的背景下,欧盟在 2000年出台了《新牛肉标签法》,要求牛肉产品必须具备可追溯性,标签必须注明牛的出生地、饲养地、屠宰场和加工厂。在2005年正式实施的《食品基本法》中,干脆把可追溯性扩大到所有食品,还对召回制度做了详细规定。为协助各成员国执行,特别成立了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
该法规确定了食品可追溯原则:
一、在所有食品生产加工环节都要建立食品可追溯体系;
二、食品可追溯体系要保证做到整个食品供应链中,从前向后、从后向前都可以追溯;
三、所有的食品或者市场出售的食物都必须有足够的标识,保证食品可追溯。
随即,美、日等国也建立了自身的食品安全法规体系。我国在经历了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后,于2009年推出了食品安全法。
区块链技术融合,全流程食品溯源不是伪命题
传统溯源与区块链溯源对比
传统食品溯源
目前食品的追溯技术主要依据包装、合格证和EAN.UCC条码(或二维码、三维码)中的信息来实现,其中包含了生产国、生产厂家(地址、联系方式)、品名、生产批次、生产日期、保质期、检验等信息。
更完善,成本也更高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