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Bean的定义:在 Spring 中,那些组成应用程序的主体及由 Spring IOC 容器所管理的对象,被称之为 bean。
简单地讲,bean 就是由 IOC 容器初始化、装配及管理的对象,除此之外,bean 就与应用程序中的其他对象没有什么区别了。而 bean 的定义以及 bean 相互间的依赖关系将通过配置元数据
来描述。
一、 Bean的作用域
Spring Framework中Bean支持五种作用域。
五种作用域中,request、session 和 global session 三种作用域仅在基于web的应用中使用(不必关心你所采用的是什么web应用框架),只能用在基于 web 的 Spring ApplicationContext 环境。
二、Bean的状态
根据经验,对有状态的 bean 应该使用 prototype 作用域,而对无状态的 bean 则应该使用 singleton 作用域。那么怎么区分Bean是否有无状态呢?
有状态对象:有实例变量可以标志其对象所处的状态。(有实例变量的对象,有存储数据能力)
无状态对象:无实例变量可以标志其对象所处的状态。(无实例变量的对象,无存储数据能力)
有状态对象
/**
* 无状态bean
*/
class NotHasStateBeanTest {
public NotHasStateBeanTest() { }
public String notHasStateBean(){
return "无状态bean";
}
}
无状态对象
/**
* 有状态bean
*/
class HasStateBeanTest {
// 实例变量,存储当前对象状态
private String beanName;
public HasStateBeanTest(String beanName){
this.beanName = beanName;
}
public String hasStateBean(){
return "有状态bean-" + beanName;
}
}
三、Bean的生命周期
Bean的生命周期如上图(使用XML实现Bean的创建),大致9步可以描述为:
- IOC氢气读取XML配置文件,获取Bean的位置,将bean转化为BeanDefinition,后续通过BeanDefinition调用反射实现实例化对象。
- 对象如果涉及到一些属性值 利用set方法设置一些属性值(主要方法是populateBean,此处可能涉及循环依赖)。
- 查看是否实现*Aware(比如ApplicationContextAware),调用接口中实现的set方法,获取框架中的对象信息.
- 查看框架中是否存在实现BeanPostProcessor接口,调用接口中实现的postProcessBeforeInitialization方法,在初始化之前做一些操作.
- 查看类是否实现InitializingBean接口,调用afterPropertiesSet()方法,在Bean属性值设置好之后做一些操作.
- 查看类中是否定义了init初始化方法,存在就调用实现初始化
- 查看框架中是否存在实现BeanPostProcessor接口,调用接口中实现的postProcessAfterInitialization方法,在初始化之后做一些操作.
- ======================================
到此Bean可以被使用,下面是容器关闭
============================ - 查看类是否实现DisposableBean接口,调用destroy()方法,可以在销毁Bean之前做一些操作。
- 查看类中是否定义了destroy-method销毁方法,存在就调用Bean销毁(只有单例Bean,才会由容器进行销毁,prototype的Bean交付之后,就不在进行管理).
注意:上面的步骤是完整步骤,并不是所有的所有的Bean都会实现那么多接口和方法,所以会出现不同,但是前后顺序不会变化.
可以看到代码实验结果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四、bean什么时候被加载进来的?
bean对象是被IOC容器加载并实例化之后,放入IOC容器中。
首先要了解IOC容器的创建的机制。
- IOC容器初始化
- 容器环境的初始化
- bean工厂的初始化(IoC容器启动首先会销毁旧工厂、旧Bean、创建新的工厂)
- 读取和定义
- 读取:通过BeanDefinitonReader读取我们项目中的配置(application.xml)
- 定义:通过解析xml文件内容,将里面的Bean解析成BeanDefinition(未实例化、未初始化,只是将找到的bean进行了初步准备)
- 实例化与销毁
- Bean实例化(到此处才进行了bean对象的创建)
- 初始化(注入)
- 销毁缓存
- 扩展点
- 事件与多播、后置处理器
简单概括就是一下步骤
1、工厂初始化过程
2、解析xml到BeanDefinition,放到map
3、调用后置处理器
4、从map取出进行实例化( ctor.newInstance)
5、实例化后放到一级缓存(工厂)
项目中是如何实现IOC创建的?
方法一
ApplicationContext context = new ClassPathXmlApplicationContext("classpath*:application.xml");
最简单通过ClassPathXmlApplicationContext直接创建ApplicationContext 这个IOC容器。
application.xml中定义了需要实例化的bean或者是需要扫描的bean路径
<!--<!–ioC相关–>-->
<bean id="userService" class="com.spring.test.impl.UserServiceImpl">
<property name="name" value="测试"/>
</bean>
<context:component-scan base-package="com.spring.test.aop"/>
同样的ApplicationContext 实现对象还有
ClassPathXmlApplicationContext最终还是到了 ApplicationContext 接口,同样的,我们也可以使用绿颜色的 FileSystemXmlApplicationContext 和 AnnotationConfigApplicationContext 这两个类完成容器初始化的工作
方法二
web服务的方式
对应web项目,我们一般会在web.xml这个文件中定义一个DispatcherServlet。
<servlet>
<servlet-name>mvc</servlet-name>
<servlet-class>org.springframework.web.servlet.DispatcherServlet</servlet-class>
<init-param>
<param-name>contextConfigLocation</param-name>
<param-value>classpath:mvc-servlet.xml</param-value>
</init-param>
<!-- load-on-startup元素标记容器是否在启动的时候就加载这个servlet(实例化并调用其init()方法) -->
<load-on-startup>1</load-on-startup>
</servlet>
<servlet-mapping>
<servlet-name>mvc</servlet-name>
<url-pattern>/</url-pattern>
</servlet-mapping>
看DispatcherServlet的继承关系
所以DispatcherServlet的创建过程中会走HttpServletBean的init方法,方法内部initServletBean是通过FrameworkServlet 实现的。
HttpServletBean{
init(){
protected initServletBean();
}
}
FrameworkServlet extends HttpServletBean{
@Override
initServletBean(){
initWebApplicationContext(){
WebApplicationContext wac = createWebApplicationContext(rootContext);
protected onRefresh(wac);
}
}
}
可以看出interface WebApplicationContext extends ApplicationContext
也是一个IOC容器。IOC容器在此开始初始化工作。
方法三
@SpringBootApplication
public class MyBookApplicatio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ApplicationContext context =SpringApplication.run(MyBookApplication.class, args);
}
}
可以看出SpringApplication.run() 方法会完成以下步骤:
- 创建 ApplicationContext :
- 如果是普通的 Spring 应用,创建的是 AnnotationConfigApplicationContext。
- 如果是 Web 应用,创建的是 AnnotationConfigServletWebServerApplicationContext。
五、IOC容器和beanfactory的关系
Spring的IoC容器有两个主要实现:
- BeanFactory
- ApplicationContext
其中,BeanFactory是最基础的IOC容器,而ApplicationContext是BeanFactory的扩展,提供了更多的企业级功能。
BeanFactory是Spring IoC容器的核心接口,定义了管理和获取Bean的基本方法。它的主要职责包括:
- Bean的实例化 :根据配置信息创建Bean实例。
- 依赖注入 :自动将Bean的依赖注入到目标对象中。
- Bean的生命周期管理 :管理Bean的初始化、销毁等生命周期阶段。
- 延迟加载 :默认情况下,BeanFactory支持延迟加载(Lazy Initialization),只有在需要时才会创建Bean。
BeanFactory的主要实现类是DefaultListableBeanFactory,它是Spring中最常用的底层容器。
ApplicationContext是BeanFactory的子接口,提供了更高级的功能,适用于企业级应用开发。除了具备BeanFactory的所有功能外,ApplicationContext还提供了以下特性:
- 事件发布机制 :支持事件监听器模型,可以发布和监听自定义事件。
- 国际化支持 :支持多语言资源文件(MessageSource)。
- AOP支持 :内置对面向切面编程的支持。
- 自动扫描和装配 :支持基于注解的自动装配(如@Component、@Autowired等)。
- Web应用支持 :提供WebApplicationContext以支持Web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