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遇到了好几个core都很有典型性。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下。
相信有过Linux编程经验的人,肯定都遇到过。感觉周围人很多对core有天然的恐惧感,尤其对刚入行不久的同学来说。当然了,也有工作好几年看到core也束手无策的。今天就分析一下,core,其实大部分都是很容易解决的。如果一个core很难以复现,那么说明还是很复杂的,算是Corner case,可能需要很长时间,脑子里要有很好的运行时状态才可以(阅读源码,学习的是逻辑;将源码对应到运行时的状态,分析一些状态机的转换,再去分析可能会发生的情况)。相信前几篇文章会对这种Corner case的分析与解决打下比较好的基础。
相反,那种每次必现,或者复现比率非常高的case,是非常容易解决的。
多线程必然出core?
如果是你新加入的代码引入的core,实际上非常容易解决的,简单的对比一下修改的diff,然后看一下是否有比较低级的错误。如果发现不了,看是否是多线程的问题?单线程如果没有出core,改成多线程就出core,那么就说明多线程竞争某些变量了:同时修改某些变量导致出问题。这个时候你可能第一反应会加锁。我本人非常反感加锁;即使你加锁的粒度很小,作用域也够小,但是只要是加锁,就代表有阻塞,就代表维护起来会很麻烦。这些共享变量真的那么值得加锁吗?可否换成局部变量?如果他是一块动态内存,为了调用某个接口时不要频繁申请释放内存(比如这个接口每秒几千次的调用),那么初始化时候申请一块内存是绝对合理的:请把它设置为线程变量吧。每个线程初始化时候申请这块内存。
当然了你如果实现的是一个框架或者架构调用的接口,这个接口要做到线程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