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中我们成功给ESP32刷入AT固件后,就可以使用AT固件配置成局域网通信模式,完成一个手机APP和STM32通信的功能。下面是几条会用到的AT指令。
AT常见指令
"AT+CWMODE=2" 是 ESP8266 或 ESP32 模块的 AT 指令之一,用于设置模块的 Wi-Fi 模式。
具体而言,Wi-Fi 模式可以设置为以下之一:
- 模式 1:站点模式(连接到 Wi-Fi 接入点)
- 模式 2:SoftAP 模式(创建一个 Wi-Fi 接入点)
- 模式 3:SoftAP + 站点模式(既连接到 Wi-Fi 网络又创建一个接入点)
因此,"AT+CWMODE=2" 将模块设置为 SoftAP 模式,允许它作为 Wi-Fi 接入点运行。
"AT+RST" 是 ESP8266 或 ESP32 模块的另一个 AT 指令,用于重启模块。执行这个指令将导致模块重新启动,重新初始化其设置。
AT+CWSAP="你想创建的WIFI名字","WIFI密码" 这个指令给 ESP8266 或 ESP32 模块时,它会设置一个 SoftAP(接入点),并为该接入点指定了一个SSID(网络名称)为"你想创建的WIFI名字",密码为"WIFI密码"。
"AT+CIPMUX=1" 是 ESP8266 或 ESP32 模块的 AT 指令之一,用于配置模块的连接模式。具体而言,这个指令设置模块为多连接模式。
-
AT: AT 指令的前缀,表示接下来的内容是模块的指令。
-
CIPMUX: 这个指令用于配置模块的连接模式。
-
=1: 这部分指令参数将连接模式设置为多连接模式,允许模块同时处理多个连接。
当连接模式设置为 1 时,模块允许多个客户端同时连接到它,每个连接都有一个唯一的 ID。这在服务器场景中很有用,因为模块可以同时与多个客户端通信。
"AT+CIPSERVER=1,8080" 是 ESP8266 或 ESP32 模块的 AT 指令之一,用于设置模块作为 TCP 服务器,并指定服务器监听的端口号。
-
CIPSERVER: 这个指令用于设置模块作为 TCP 服务器。
-
=1,8080: 这部分指令参数将服务器模式设置为开启(1),并指定服务器监听的端口号为8080。
执行这个指令后,模块将开始在指定的端口(这里是8080)上监听连接请求,允许客户端通过 TCP 连接到模块。这在建立基于 TCP 的通信应用程序时非常有用,例如建立一个简单的网络服务器。
"AT+CIPSEND" 是 ESP8266 或 ESP32 模块的 AT 指令之一,用于启动数据发送模式,使模块能够发送数据到指定的连接。
-
CIPSEND: 这个指令用于启动数据发送模式。
本次主要编写两个函数进行ESP32的初始化,我们发出AT指令后要等待模块的回复OK等字符后才能进行下一条指令配置。
char esp8266_send_cmd(char *cmd,char *ack,u16 waittime)
{
u2_printf(cmd);
if(ack&&waittime)
{
while(--waittime)
{
HAL_Delay(10);
if(strstr((const char*)RxBuffer,(const char*)ack)) //on,LED0
{
Uart2_Rx_Cnt=0;
memset(RxBuffer,0x00,sizeof(RxBuffer));
return 1;
}
}
}
return 0;
}
上述代码中,第一个参数传入AT指令的字符串形式,第二个参数传入等待的应答字符串,最后一个参数传入等待的应答时间,直到接受到想要的应答字符才进行下一步。
void esp8266_start_trans(void)//ESP8266
{
esp8266_send_cmd("AT+CWMODE=2","OK",50);
esp8266_send_cmd("AT+RST","ready",20);
HAL_Delay(1000);
esp8266_send_cmd("AT+CWSAP=\"ESP32\",\"123456789\",1,4","OK",200);
esp8266_send_cmd("AT+CIPMUX=1","OK",20);
esp8266_send_cmd("AT+CIPSERVER=1,8080","OK",200);
esp8266_send_cmd("AT+CIPSEND","OK",50);
}
这个就是一个完成的ESP3201S初始化的程序,对于接线时候我们只要选择一组串口和它接上就行,依次发出AT指令完成TCP服务器搭建。那么通过这个程序ESP01会搭建一个名字叫ESP32,密码是123456789的WIFI,我们使用手机连接WIFI再使用支持TCP调试的助手APP即可进行通信调试了。
接下来一段程序是对串口字符串的简单处理,以完成通信测试。
在主函数程序初始化时候先打开串口接受中断,然后书写回调函数如下。
HAL_UART_Receive_IT(&huart3, (uint8_t *)&aRxBuffer, 1);
void HAL_UART_RxCpltCallback(UART_HandleTypeDef *huart)
{
/* Prevent unused argument(s) compilation warning */
UNUSED(huart);
/* NOTE: This function Should not be modified, when the callback is needed,
the HAL_UART_TxCpltCallback could be implemented in the user file
*/
if(huart->Instance==USART3)
{
if(Uart2_Rx_Cnt >= 255) //????
{
Uart2_Rx_Cnt = 0;
memset(RxBuffer,0x00,sizeof(RxBuffer));
}
else
{
static uint8_t Uart2_count=0;
RxBuffer[Uart2_Rx_Cnt] = aRxBuffer;
if(receive_flag==0)
{
if(RxBuffer[Uart2_Rx_Cnt-Uart2_count]=='<')
{
Uart2_count++;
if((RxBuffer[Uart2_Rx_Cnt]=='>')||Uart2_count>=14)
{
uint8_t My_i=0;
for(int i=Uart2_Rx_Cnt-Uart2_count+1;i<Uart2_Rx_Cnt+1;i++)
my_order[My_i++]=RxBuffer[i];
receive_flag=1;
Uart2_count=0;
}
}
}
Uart2_Rx_Cnt++;
}
}
HAL_UART_Receive_IT(&huart3, (uint8_t *)&aRxBuffer, 1);
}
接受到字符格式<命令字符>,我们就可以对字符串进行解析和处理了。
if(strstr((const char*)my_order,(const char*)"<r1on>"))
{
uart1txflag=1;
Uart2_Rx_Cnt=0;
memset(RxBuffer,0x00,sizeof(RxBuffer));
memset(RxBuffer,0x00,sizeof(my_order));
s1=1;
}
例如我这里写的一个如果接收到<r1on>则打开垃圾桶1。
下图我使用的是应用市场下载的网络调试精灵,点击下面的TCP客户端
设置如下
显示连接上后可以发送<r1on>,观察舵机是否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