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IP地址分类
IP地址一共四个字节,32位。
A类地址:首位为0;1.0.0.0~126.0.0.0;主机号24位
B类地址:前两位为10;128.1.0.0~191.255.0.0;主机号16位
C类地址:前三位为110;192.0.1.0~223.255.255.0;主机号8位
D类地址:前 四位为1110;224.0.0.0~239.255.255.255
E类地址:前四位为1111;240.0.0.0~255.255.255.254
主机号为0的网络地址,表示网络本身。例如202.120.95.0表示一个C类网络。
主机号全为1的地址保留做为定向广播。例如202.120.95.255表示一个广播地址。
127.0.0.0保留用于环回用来测试TCP/IP以及本机进程间的通信。故网络号为127的分组永远不会出现在网络上,而且主机或者路由器永远不能为127的地址传播选路或者可达性信息。他不是一个网络地址。
在IP地址3种主要类型里,各保留了3个区域作为私有地址,其地址范围如下:
A类地址:10.0.0.0~10.255.255.255
B类地址:172.16.0.0~172.31.255.255
C类地址:192.168.0.0~192.168.255.255
还有一个全1的网络地址,即255.255.255.255是一个受限的网络地址,用于广播!!!
二、子网掩码
子网掩码(subnet mask)的设定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与二进制IP地址相同,子网掩码由1和0组成,且1和0分别连续。子网掩码的长度也是32位,左边是网络位,用二进制数字“1”表示,1的数目等于网络位的长度;右边是主机位,用二进制数字“0”表示,0的数目等于主机位的长度。
子网掩码——屏蔽一个IP地址的网络部分的“全1”比特模式。
1)对于A类地址来说,默认的子网掩码是255.0.0.0;
2)对于B类地址来说默认的子网掩码是255. 255.0.0;
3)对于C类地址来说默认的子网掩码是255.255.255.0。
利用子网掩码可以把大的网络划分成子网即VLSM(可变长子网掩码),也可以把小的网络归并成大的网络即超网。
三、掩码位数
由于子网掩码的位数决定于可能的子网数目和每个子网的主机数目。在定义子网掩码前,必须弄清楚本来使用的子网数和主机数目。
1、利用子网数来计算子网掩码
在求子网掩码之前必须先搞清楚要划分的子网数目,以及每个子网内的所需主机数目。
1)将子网数目转化为二进制来表示
2)取得该二进制的位数,为 N
3)取得该IP地址的类子网掩码,将其主机地址部分的的前N位置1 即得出该IP地址划分子网的子网掩码。
如欲将B类IP地址168.195.0.0划分成27个子网:
1)27=11011
2)该二进制为五位数,N = 5
3)将B类地址的子网掩码255.255.0.0的主机地址前5位置1(B类地址的主机位包括后两个字节,所以这里要把第三个字节的前5位置1),得到 255.255.248.0,即为划分成27个子网的B类IP地址 168.195.0.0的子网掩码(实际上是划成了32-2=30个子网)。
2、利用主机数来计算子网掩码
1)将主机数目转化为二进制来表示
2)如果主机数小于或等于254(注意去掉保留的两个IP地址),则取得该主机的二进制位数,为 N,这里肯定N<8。如果大于254,则 N>8,这就是说主机地址将占据不止8位。
3)使用255.255.255.255来将该类IP地址的主机地址位数全部置1,然后从后向前的将N位全部置为 0,即为子网掩码值。
如欲将B类IP地址168.195.0.0划分成若干子网,每个子网内有主机700台:
1) 700=1010111100
2)该二进制为十位数,N = 10
3)将该B类地址的子网掩码255.255.0.0的主机地址全部置1,得到255.255.255.255,然后再从后向前将后10位置0,即为: 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00,即255.255.252.0。这就是该欲划分成主机为700台的B类IP地址168.195.0.0的子网掩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