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之优化

#数据库之优化

  1. SQL以及索引的优化
    首先要根据需求写出结构良好的SQL,然后根据SQL在表中建立有效的索引。但是如果索引太多,不但会影响写入的效率,对查询也有一定的影响。

  2. 合理的数据库是设计
    根据数据库三范式来进行表结构的设计。设计表结构时,就需要考虑如何设计才能更有效的查询。

数据库三范式:
第一范式:数据表中每个字段都必须是不可拆分的最小单元,也就是确保每一列的原子性;
第二范式:满足一范式后,表中每一列必须有唯一性,都必须依赖于主键;
第三范式:满足二范式后,表中的每一列只与主键直接相关而不是间接相关(外键也是直接相关),字段没有冗余。

注意:没有最好的设计,只有最合适的设计,所以不要过分注重理论。三范式可以作为一个基本依据,不要生搬硬套。

有时候可以根据场景合理地反规范化:
A:分割表。
B:保留冗余字段。当两个或多个表在查询中经常需要连接时,可以在其中一个表上增加若干冗余的字段,以 避免表之间的连接过于频繁,一般在冗余列的数据不经常变动的情况下使用。
C:增加派生列。派生列是由表中的其它多个列的计算所得,增加派生列可以减少统计运算,在数据汇总时可以大大缩短运算时间。

数据库五大约束:
A:PRIMARY key:设置主键约束;
B:UNIQUE:设置唯一性约束,不能有重复值;
C:DEFAULT 默认值约束
D:NOT NULL:设置非空约束,该字段不能为空;
E:FOREIGN key :设置外键约束。

字段类型选择:
A:尽量使用TINYINT、SMALLINT、MEDIUM_INT作为整数类型而非INT,如果非负则加上UNSIGNED
B:VARCHAR的长度只分配真正需要的空间
C:使用枚举或整数代替字符串类型
D:尽量使用TIMESTAMP而非DATETIME
E:单表不要有太多字段,建议在20以内
F:避免使用NULL字段,很难查询优化且占用额外索引空间

  1. 系统配置的优化
    例如:MySQL数据库my.cnf

  2. 硬件优化
    更快的IO、更多的内存。一般来说内存越大,对于数据库的操作越好。但是CPU多就不一定了,因为他并不会用到太多的CPU数量,有很多的查询都是单CPU。另外使用高的IO(SSD、RAID),但是IO并不能减少数据库锁的机制。所以说如果查询缓慢是因为数据库内部的一些锁引起的,那么硬件优化就没有什么意义。
    代码优化
    之所以把代码放到第一位,是因为这一点最容易引起技术人员的忽视。很多技术人员拿到一个性能优化的需求以后,言必称缓存、异步、JVM等。实际上,第一步就应该是分析相关的代码,找出相应的瓶颈,再来考虑具体的优化策略。有一些性能问题,完全是由于代码写的不合理,通过直接修改一下代码就能解决问题的,比如for循环次数过多、作了很多无谓的条件判断、相同逻辑重复多次等。

举个栗子:
一个update操作,先查询出entity,再执行update,这样无疑多了一次数据库交互。还有一个问题,update语句可能会操作一些无需更新的字段。

我们可以将表单中涉及到的属性,以及updateTime,updateUser等赋值到entity,直接通过pdateByPrimaryKeySelective,去update特定字段。

​​

定位慢SQL,并优化
这是最常用、每一个技术人员都应该掌握基本的SQL调优手段(包括方法、工具、辅助系统等)。这里以MySQL为例,最常见的方式是,由自带的慢查询日志或者开源的慢查询系统定位到具体的出问题的SQL,然后使用explain、profile等工具来逐步调优,最后经过测试达到效果后上线。

SqlServer执行计划:
通过执行计划,我们能得到哪些信息:
A:哪些步骤花费的成本比较高
B:哪些步骤产生的数据量多,数据量的多少用线条的粗细表示,很直观
C:每一步执行了什么动作

具体优化手段:
A:尽量少用(或者不用)sqlserver 自带的函数
select id from t where substring(name,1,3) = ’abc’
select id from t where datediff(day,createdate,’2005-11-30′) = 0
可以这样查询:
select id from t where name like ‘abc%’
select id from t where createdate >= ‘2005-11-30’ and createdate < ‘2005-12-1’

B:连续数值条件,用BETWEEN不用IN:SELECT id FROM t WHERE num BETWEEN 1 AND 5
C:Update 语句,如果只更改1、2个字段,不要Update全部字段,否则频繁调用会引起明显的性能消耗
D:尽量使用数字型字段,若只含数值信息的字段尽量不要设计为字符型
E:不建议使用 select * from t ,用具体的字段列表代替“”,不要返回用不到的任何字段。尽量避免向客户 端返回大数据量,若数据量过大,应该考虑相应需求是否合理
F:表与表之间通过一个冗余字段来关联,要比直接使用JOIN有更好的性能
G:select count(
) from table;这样不带任何条件的count会引起全表扫描
连接池调优
我们的应用为了实现数据库连接的高效获取、对数据库连接的限流等目的,通常会采用连接池类的方案,即每一个应用节点都管理了一个到各个数据库的连接池。随着业务访问量或者数据量的增长,原有的连接池参数可能不能很好地满足需求,这个时候就需要结合当前使用连接池的原理、具体的连接池监控数据和当前的业务量作一个综合的判断,通过反复的几次调试得到最终的调优参数。

​​

合理使用索引
索引一般情况下都是高效的。但是由于索引是以空间换时间的一种策略,索引本身在提高查询效率的同时会影响插入、更新、删除的效率,频繁写的表不宜建索引。

选择合适的索引列,选择在where,group by,order by,on从句中出现的列作为索引项,对于离散度不大的列没有必要创建索引。
主键已经是索引了,所以primay key 的主键不用再设置unique唯一索引

索引类型
主键索引 (PRIMARY KEY)
唯一索引 (UNIQUE)
普通索引 (INDEX)
组合索引 (INDEX)
全文索引 (FULLTEXT)

可以应用索引的操作符
大于等于
Between
IN
LIKE 不以 % 开头

不能应用索引的操作符
NOT IN
LIKE %_ 开头

如何选择索引字段
A:字段出现在查询条件中,并且查询条件可以使用索引
B:通常对数字的索引和检索要比对字符串的索引和检索效率更高
C:语句执行频率高,一天会有几千次以上
D:通过字段条件可筛选的记录集很小
​​

无效索引
A:尽量不要在 where 子句中对字段进行 null 值判断,否则将导致引擎放弃使用索引而进行全表扫描
B:应尽量避免在 where 子句中使用 != 或 <> 操作符,否则将引擎放弃使用索引而进行全表扫描。
C:应尽量避免在 where 子句中使用 or 来连接条件,如果一个字段有索引,一个字段没有索引,将导致引擎放弃使用索引而进行全表扫描
select id from t where num=10 or Name = ‘admin’
可以这样查询:
select id from t where num = 10
union
select id from t where Name = ‘admin’
union all 返回所有数据,不管是不是重复。 union会自动压缩,去除重复数据。

D:不做列运算
where age + 1 = 10,任何对列的操作都将导致表扫描,它包括数据库教程函数、计算表达式等
E:查询like,如果是 ‘%aaa’ 不会使用到索引

分表
分表方式
水平分割(按行)、垂直分割(按列)

分表场景
A: 根据经验,mysql表数据一般达到百万级别,查询效率就会很低。
B: 一张表的某些字段值比较大并且很少使用。可以将这些字段隔离成单独一张表,通过外键关联,例如考试成绩,我们通常关注分数,不关注考试详情。

水平分表策略
按时间分表:当数据有很强的实效性,例如微博的数据,可以按月分割。
按区间分表:例如用户表 1到一百万用一张表,一百万到两百万用一张表。
hash分表:通过一个原始目标id或者是名称按照一定的hash算法计算出数据存储的表名。

读写分离
当一台服务器不能满足需求时,采用读写分离【写: update/delete/add】的方式进行集群。
一台数据库支持最大连接数是有限的,如果用户的并发访问很多,一台服务器无法满足需求,可以集群处理。mysql集群处理技术最常用的就是读写分离。

主从同步:数据库最终会把数据持久化到磁盘,集群必须确保每个数据库服务器的数据是一致的。从库读主库写,从库从主库上同步数据。
读写分离:使用负载均衡实现,写操作都往主库上写,读操作往从服务器上读。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