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语言模型(LLMs)发展迅猛,而我们对它们的使用方式也正在发生变化。过去一种热门的训练和推理方法是 思维链(Chain of Thought, CoT) ——让模型“边想边说”,逐步展示推理过程。这在处理数学、逻辑问题时很有用,但在真实世界应用中,它的局限性开始显现。
本篇文章将阐述:为什么我们应该抛弃思维链,转向更加透明、灵活、可定制的方式 —— 工作流程(Workflow)。
思维链的局限性
虽然思维链能让模型模拟人类推理,但它存在以下问题:
- 不可见:推理链通常在训练时内嵌,用户无法查看或修改模型的思考路径。
- 不可调:所有用户共享同一套固定逻辑,无法根据个人需求进行定制。
- 不稳定:稍微改变问题的表述就可能导致推理链断裂,结果不一致。
这使得思维链在研究中有用,但在现实应用中难以控制和复用。
工作流程,更透明也更可控
与其让模型“在脑海中”默默思考,不如将推理过程拆解为 可视化的工作流程。
工作流程的优势:
- 可观察:每个步骤清晰可见。
- 可定制:可以插入工具、修改逻辑、加入人工评审等操作。
- 可复用:不同用户可以使用不同模板,构建属于自己的流程。
工作流程让 AI 不再是黑盒,而是可以参与协作的助手。
同一问题,不同用户,不同流程
工作流程允许不同角色对同一问题制定各自的解法:
问题:请总结这份法律文档。
-
律师 可能需要:
- 法律引用
- 判例分析
- 风险提示
-
记者 更关注:
- 通俗表达
- 标题提炼
- 公众价值
-
学生 更希望看到:
- 要点列出
- 简明术语
- 问答格式
而思维链无法区分这些需求,只能给出一种通用推理路径。
用户私有数据与检索增强:RAG 的优势
工作流程还能接入 用户专属知识库,实现 RAG(检索增强生成):
- 思维链无法实现数据检索的定制与插拔;
- 而工作流程可以集成:
- 个人笔记
- 企业文档
- 多数据源组合
- 安全过滤与权限控制
AI 将不再只依赖通用训练语料,而是根植于你的世界。
实例:从数学家教到法律助手
思维链模型可能会说:“第一步……第二步……”,但无法让用户修改这些步骤。
而工作流程可以清楚列出:
- 解析问题
- 选择公式
- 代入数据
- 计算结果
你可以替换步骤、加入插件、调换顺序,一切尽在掌控。
个性化推理 = 更聪明的 AI
工作流程让 AI 适应人,而不是人迁就 AI。你可以:
- 设计自己的逻辑模块
- 调用自选工具
- 动态控制流程
- 接入专属数据
- 重复使用经过优化的流程块
AI 成为一个真正与你共创的协作伙伴。
Pathway 与 Prompits:工作流程的智能进化
在开源 AI 框架 Prompits 中,工作流程被结构化为 Pathway(流程图谱)。
Pathway 是由多个步骤(称为 Post)组成的逻辑流程,每个步骤可以执行:
- 模型调用
- 数据检索
- 工具操作
- 条件判断
- 与其他 智能体 协作
Pathway 的特性包括:
- AI 自动生成:用户只需输入目标,系统即可生成对应流程;
- 持续优化:根据使用反馈进行演化升级;
- 可复用共享:优质流程可复制、组合、跨项目使用;
- 模块化与可审计:每一步均可查看、测试与替换。
结合 Prompits 的核心元素:
- Pit(智能体):自主服务单元
- Pool(数据池):可访问的数据资源
- Plaza(发现与协作空间):智能体发布信息,互相识别连接
你可以构建出一整套 面向个体目标与数据 的智能系统。
结语:思维链,是时候退出历史舞台了
思维链为 LLM 打开了推理之门,但真正具备适应性、可组合性与可持续性的 AI,应当建立在 可视化、可共享的工作流程 上。
未来的 AI,不是拥有固定思维方式的助手,而是可以与你共同演化的伙伴。
欢迎访问 Prompits.ai,探索工作流程驱动的智能系统,打造属于你的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