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关于innodb IO调优

本文详细探讨了InnoDB存储引擎的IO调优,重点关注了Innodb_os_log_written、Innodb_log_buffer_size、innodb_log_at_trx_commit、Innodb_flush_method等关键参数。解释了不同配置如何影响日志写入、性能和数据安全性,特别是对日志文件大小和刷新策略的讨论,对于理解InnoDB的内部工作原理和优化数据库性能至关重要。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innodb_os_log_written,这个状态值记录了Innodb向日志文件写入了多少数据,观察此值可以为

      Innodb_log_buffer_size提供依据。

      Innodb_log_buffer_size不宜过大,一般设置8M即可。

      innodb_log_at_trx_commit控制日志缓存刷写的频率,有0,1,2三个值,设置为2性能最佳

      0:每隔1S将缓存中的数据写入到文件,同时通知文件系统将数据刷新到磁盘。

      1:每次事务提交缓存中的数据写入文件,并通知文件系统刷新到磁盘。

      2. 每次事务提交的时候将数据写入事务日志,而这里的写入仅是调用了文件系统的写入操作,而文件系统是有

         缓存的,所以这个写入并不能保证数据已经写入到物理磁盘。

      

      Innodb_flush_method

      控制innodb和操作系统交互方式,在WINDOWS下和LINUX下参数的变量值不同。

      fdatasysnc()

      当设置为这个值时,Innodb使用fsync()函数来刷写数据和日志文件,使用这个函数的缺点是系统至少缓存一

      些数据在自己的缓存中,这样就形成了双缓存(与INNODB),如果双缓存能只能对IO进行排序和管理,这并不

      是什么坏事情。但这种优化有时有帮助,有时没。

      O_derect

      也是调用fsync()刷新数据,但是它告诉操作系统不要缓存数据,也不要预读取。

      innodb_log_file_size和innodb_log_files__in_group对写入的性能影响极大,特别是在写入量较大的情况下

      

      sync_binlog 默认值是0

      当设置为0时,意味着MYSQL不会执行任何刷写操作,并且何时将日志持久化到缓存取决于操作系统。如果

      该值大于0,那么就是第N次次写入后将二进制日志刷新到磁盘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