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nodb_os_log_written,这个状态值记录了Innodb向日志文件写入了多少数据,观察此值可以为
Innodb_log_buffer_size提供依据。
Innodb_log_buffer_size不宜过大,一般设置8M即可。
innodb_log_at_trx_commit控制日志缓存刷写的频率,有0,1,2三个值,设置为2性能最佳
0:每隔1S将缓存中的数据写入到文件,同时通知文件系统将数据刷新到磁盘。
1:每次事务提交缓存中的数据写入文件,并通知文件系统刷新到磁盘。
2. 每次事务提交的时候将数据写入事务日志,而这里的写入仅是调用了文件系统的写入操作,而文件系统是有
缓存的,所以这个写入并不能保证数据已经写入到物理磁盘。
Innodb_flush_method
控制innodb和操作系统交互方式,在WINDOWS下和LINUX下参数的变量值不同。
fdatasysnc()
当设置为这个值时,Innodb使用fsync()函数来刷写数据和日志文件,使用这个函数的缺点是系统至少缓存一
些数据在自己的缓存中,这样就形成了双缓存(与INNODB),如果双缓存能只能对IO进行排序和管理,这并不
是什么坏事情。但这种优化有时有帮助,有时没。
O_derect
也是调用fsync()刷新数据,但是它告诉操作系统不要缓存数据,也不要预读取。
innodb_log_file_size和innodb_log_files__in_group对写入的性能影响极大,特别是在写入量较大的情况下
sync_binlog 默认值是0
当设置为0时,意味着MYSQL不会执行任何刷写操作,并且何时将日志持久化到缓存取决于操作系统。如果
该值大于0,那么就是第N次次写入后将二进制日志刷新到磁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