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入产出危机的我聊聊近况

前言

在总结文章时,我把自己当做一个内容产出者,当这样一个身份进入每天按部就班的平稳状态时会陷入一种焦虑,产生一种居然没有什么可写的感觉,如果任由这种焦虑泛滥,便会陷入一种无限内耗的状态,也不是无所事事,只是觉得做重复的工作没有看见提升就让人焦虑,性格使然。

我当然知道它的危害,所以我得找点事情来做,找点常规工作以外的事情来做,今天在依旧找不到话题的情况下,我决定写写最近一段时间的感受和经历,有些知识点之前已经总结过了,今天主要是在整体唠叨唠叨,写写最近一段时间干了点什么。

我的多重身份

作为IT网管

这是一个我在离职前就能预见到的身份,离开了之前庞大的机构,进入一个小小的初创团队,什么事情都得自己干,选网络运营商,配路由,搭建内部DNS服务器,甚至要亲自买机柜,买PDU,接网线,装系统等等等等,刚刚搭建完服务器还要盯着各个服务器的温度,功率太大导致跳闸还得呼哧呼哧搬着机器找一个合适的位置,反正网管的活我都干,能干的不能干的最后也都变成了能干的。

作为运维人员

之前需要服务器,开个防火墙类似的,找运维说一声,或者提个单子等着就行了,现在不行了,机器得自己买,防火墙得自己配,费用要自己算,一切路都得自己趟,今年之前偶尔在阿里云或腾讯云上买个服务器玩玩,最近把AWS和GCP玩的66的,唯一差一点就是 Microsoft Azure 还没有用过,暂时还没有需求吧。

这么来说吧,用了一圈我发现各家云服务器的常用功能类似,只是每个人起了不同的名字,比如 AWS中的 EC2 在腾讯云叫 CVM(Cloud Virtual Machine),在阿里云叫 ECS(Elastic Compute Service) 在GCP 叫 Compute Engine,其他的服务也是类似的情况。

最近AWS用的比较多,我就把AWS的服务列举一下:

  • EC2:云服务器
  • RDS:关系型数据库
  • Amazon MemoryDB:内存数据
  • Route 53:DNS解析
  • WAF & Shield:应用防火墙
  • CloudFront:类CDN产品
  • S3:对象存储服务
  • IAM:安全控制服务
  • CloudWatch:监控和管理服务

此外用到的还有:

  • AMI:预配置的虚拟机镜像
  • ALB:负载均衡服务
  • SSL:安全协议证书

还有一些小的概念,比如硬盘的gp2还是gp3,安全组的配置,弹性IP,在GCP中叫静态IP,密钥的创建和丢失密钥的处理方法,还有目标组,NameServer等等概念,反正搞这些东西的那段时间可把我忙坏了。

作为Web开发人员

关于这个身份,我之前想到了一点点,但是没想到这段时间此类工作占比如此之重,接手了原来完整的一个网站,而且他还是我之前都没听说过的结构框架编写的,例如Nextjs框架,React库,服务器客户端组件、Vercel部署,Supabase存储等,每一项都花了不少时间,后来又迁移了Appsmith,使用了Docker,反正是磕磕绊绊的把这些东西接过来了。

再后来又接了一个WordPress的活,把原来的项目完整迁移过来,配置本地的STMP发送邮件服务,为了测试自己又完整的搭建了一遍WorldPress网站,还跑去GoDaddy上买了个域名,Route53完成DNS解析,ALB转接流量,SSL分配证书,又完整的搞了一遍。

作为游戏开发人员

这个本应该属于我的角色,这段时间却花费时间较少,只能在前面这些工作的间隙抽空过来处理,当然线上的问题肯定优先解决,老项目也开发了几个较小的功能,同时做了一些优化和功能BUG的修复,新项目刚刚又在开发新功能了,也在梳理之前的框架,清理冗余的逻辑,精简模块的实现。

选购云服务器也是这一部分不可缺少的工作,自从来了这个小团队已经买了10来个服务器实例,用途各式各样,手法也越发熟练了。

哦对了,一开始还捣鼓了一阵儿打包的问题,把苹果各类机器和版本试了个遍,那是一段没有前半夜回家的日子。

总结

  • 最近这4个月是近几年最匪夷所思的一段时间,仿佛什么事情都赶在一起了
  • 这段时间游戏开发、网站开发、买服务器、装机器、接网线似乎什么都干
  • 这段经历虽然不一定多彩,但肯定算的上多样,有些事情不经历靠书本是学不会的

==>> 反爬链接,请勿点击,原地爆炸,概不负责!<<==

这人生啊,又开始给我加强度了

虽然我年纪轻轻就谈人生显得有点可笑,但是每个看似深思熟虑的思考在高纬度看来同样可笑至极,蝼蚁罢了~

### 回答1: 很高兴能够帮助您。要产出需求原型,首先需要明确需求,并且搞清楚客户想要什么样的结果。然后,根据需求,可以开始构建原型,分析需求,进行结构化的快速设计,并且将其转换成可操作的原型。最后,可以用实际的情况来测试原型,这样就可以完成需求原型的产出。 ### 回答2: 产出需求原型的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明确需求:首先,需要对项目的需求进行充分的调研和分析,了解用户的期望和需求是什么,明确项目的目标和范围。 2.需求分析:在明确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对需求进行分解和细化,将整体需求划分为多个具体的功能点或模块。通过与用户、业务方以及相关团队的沟通和协商,梳理出详细的需求列表和需求规格说明。 3.原型设计:根据明确的需求,设计师可以开始进行原型设计。原型设计可以采用手绘或使用专业的设计工具,根据用户交互流程、界面布局、功能模块等,绘制出低保真或高保真的界面原型。 4.迭代优化:在设计完初版原型后,需要与相关人员进行评审和讨论,收集反馈意见,发现潜在问题或改进空间。根据反馈意见进行迭代和优化,不断完善原型。 5.验证确认:在原型设计的最后阶段,需要将原型分享给用户、业务方或开发团队进行评估和确认。通过反复的测试和验证,确保原型能够准确地呈现需求,并且具备可行性和可实现性。 6.产出需求原型:最终,当原型符合设计要求和需求规格,并通过相关方的确认后,就可以产出需求原型了。这个需求原型可以作为与开发团队合作的参考,帮助工程师们理解需求、规划开发任务、设计系统架构,并最终实现符合需求的产品。 需要注意的是,需求原型只是项目开发的初始阶段,后续还需要根据原型进行具体的开发、测试和优化,才能最终交付一款符合用户期望的产品。 ### 回答3: 要产出需求原型,首先需要明确需求的目标和范围。然后进行需求收集,可以通过与用户、业务相关人员的访谈、调查问卷、市场调研等方法来收集需求。在收集需求过程中,要确保充分理解用户的需求和期望。 收集到需求后,需要进行需求分析和整理。将需求进行分类,识别出主要需求和次要需求,并进行优先级排序。对需求进行评估,考虑其可行性和可实现性,判断其对产品或服务的重要性和影响程度。 接下来,可以利用原型设计工具进行需求原型的制作。原型设计可以选择手绘或者使用专业的原型设计软件。原型设计要尽可能贴近最终产品的样貌和交互方式,以便用户更好地理解和确认需求。 制作需求原型时,要注重细节的呈现,包括页面布局、功能操作流程、交互效果等。与用户交流和反馈是关键,可以通过用户测试、焦点小组讨论等方式,让用户对需求原型进行评估并提出修改意见。 根据用户的反馈意见,对需求原型进行修正和完善。重点关注用户反馈中提到的问题、建议和改进点,确保需求原型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 最后,将需求原型进行总结和文档化,编写需求文档。需求文档是对需求原型的详细描述,包括需求的背景、目标、功能模块、界面设计等信息,供开发团队参考和实施。 总之,产出需求原型需要进行需求收集、分析、设计和修正等一系列工作。通过与用户和相关人员的密切合作,确保需求原型能够准确地反映用户需求,为后续产品或服务的开发提供基础。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AlbertS

常来“玩”啊~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