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9月19日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第358期 作者:本报记者 谢方
近日,一场题为“大数据时代,谁来掌握我们的未来”的高峰论坛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举行。大数据(big data)将为人类未来生活带来哪些改变?记者就这一问题采访了相关专家。
大数据时代 为探索人类社会提供新机遇
美国东北大学教授艾伯特·巴拉巴西经过十余年的数据分析发现,人类行为不是随机的,而是聚集之后的爆发。
巴拉巴西告诉记者,电子邮件、电子银行的支付记录、购物网站的消费记录、个人网页等互联网数据对于研究人类及人类社会具有重要价值。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原本不可捉摸的人类行为变得可被解析、描述和量化,甚至能够对其进行预测和控制。巴拉巴西以发送电子邮件为例向记者介绍,人们会在短时间内发送大量邮件,而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无所作为,然后又在一个短时间内再次发出大量邮件。这种“爆发”不是随机的,很多人类行为都遵循这一模式。他提出,从几毫秒到几小时的细胞活动,从几分钟到几周的人类活动,从几周到几年的疾病来袭,从几千年到几百万年的进化过程,这些都不是随机的,而是具有在一定时间尺度内聚集爆发的特点。巴拉巴西说,如果你知道一个人过去的所有社会数据,那么,预测其未来行为的准确性将达到93%。
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周涛认为,网络空间的建立使人们在其中的一切活动都可用数据的形式存储在世界的各个角落,所产生的信息量、可获取的信息量以及流通交换的信息量均呈增长态势。周涛提出,大数据具有规模大、价值高、交叉复用、全息可见四大特征。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飞跃告诉记者,大数据时代的本质可用现代管理科学奠基人德鲁克的名言概括,即“预测未来最好的方法,就是去创造未来”。王飞跃表示,网络空间和大数据的出现使这两句格言成为可行的技术目标。
计算社会科学应运而生
大规模社会数据使得计算社会科学应运而生。据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刘挺介绍,2009年2月,美国哈佛大学的戴维·莱兹(David Laze)等15位学者在《科学》上联合发表题为“计算社会科学”(Computational Social Science)的论文,由此宣告这一学科的诞生。
刘挺表示,计算社会科学是一门理工管文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其研究范围十分广泛。目前,计算社会科学有三条研究主线,一是研究人,从点到面,从对个人兴趣的分析到社会关系分析,直至社会网络分析;二是研究信息,从对信息内容的解析到话题发现和话题传播;三是研究人和信息的属性,其中包括倾向性、可信度和影响力。
专家表示,计算社会科学为社会科学提供了一条革命性的计算之路,其研究成果对于社会管理与社会生活都将产生重大影响。目前,国际诸多研究动态表明,计算社会科学已成为继科学计算和生物生命计算之后的新的国际理论前沿和应用方向。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来源:http://www.csstoday.net/Item/23729.aspx